激励护理法对促进神经内科患者康复的影响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激励护理法对促进神经内科患者康复的影响作用

王晶晶,卢娜,何菊花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三医院 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目的:研究激励护理法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方法:将从我院神经内科患者资料中,筛选60的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激励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在接受一段时间护理后,综合性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激励护理法的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与肢体运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康复中,采用激励性护理法,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身心健康,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激励护理法;神经内科;康复影响

神经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并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脑血管病、脑炎、脑膜炎、脑瘤、癫痫、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症、肌无力症、周围神经疾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当患者出现神经内科病症后,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障碍,这对其生活质量提升,较为不利。在医疗水平与服务认知持续发展背景下,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获取患者较高的配合性,实现治疗与护理效果的显著提升,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激励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治疗中,筛选出6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且所有患者的诊断结果,均符合神经内科诊断标准。在双数号的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16与14例,年龄分布在50-77之间,中位年龄值为(62.12±5.48)岁,脑梗死患者16例,脑出血患者14例。单数号的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例数均为15例,年龄分布在55-75之间,中位年龄值为(63.04±5.53)岁,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均为15例。两组间数据为(P<0.05),表明各项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情与护理需求,对患者进行科学的用药指导与输液护理,根据患者运动功能,进行科学性康复训练指导。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性护理措施同时,合并接受激励护理法。第一,心理状态评估。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1]。因此,在进行激励护理时,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以便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情感状态,并针对性地提供激励护理。在心理状态评估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采用标准化的心理评估工具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等,对患者的情感状态进行客观性评价,也可以通过面谈方式,了解患者的情感状态。在面谈中,应该重点询问患者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如是否感到抑郁、焦虑等,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和表情,了解患者的情感状态。第二、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缩短康复时间,在具体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倾听、理解和共情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在患者表达情感时,应该保持耐心和理解,并给予患者充分的情感回应,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通过心理教育、情感管理、自我调节、认知重构,帮助患者立体化了解自身的情感状态和行为表现,在相关知识支撑下,使患者掌握更丰富的不良情绪排解方法,然后借助肌肉松弛训练、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第三、康复训练[2]。在神经内科患者康复训练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需要借助运动康复训练俩完成,适量的运动,不仅能稳定患者情绪,实现良好体征的长效维持,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为此,在激励护理模式中,工作人员可以鼓励患者通过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手部功能训练等,强化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另外,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可以通过语言理解训练、音韵训练、语音训练等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三)观察指标

结合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科学性评估,量表分值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成反比,分值越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利用我院自行研发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搜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资料,问卷调查分值与护理满意度成正比,分值越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

结合改良优化后的肢体运动功能量表,从四肢运动功能,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肢体康复情况分析,分值与患者的肢体运动能成正比,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肢体功能越完善。

(四)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中,均采用SPSS23.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立体化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值检验,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为(P<0.05)时,表明各项数据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

接受激励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不良情绪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占据明显优势地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详情数据见表1.

组别(n)

焦虑自评量表分值

抑郁自评量表分值

护理满意度分值

实验组(30)

40.12±3.01

40.56±3.11

96.23±1.41

对照组(30)

51.28±3.25

53.89±4.21

82.59±2.15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二)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接受不同护理模式的所有研究成员,在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提升,但是接受激励护理模式的实验组患者数值,占据明显优势地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详情数据见表2.

组别(n)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30)

43.21±2.35

57.28±3.05

对照组(30)

43.12±2.34

69.79±4.26

表2   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对比

三、讨论

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多数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障碍,在患病期间,多数患者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患病事实,容易出现一些抵触、消极情绪,这并不利于患者身体机能的快速恢复[3]。为了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实现不良情绪的科学排解,采用激励护理模式,具有极高必要性。从本研究数据可以看出,接受激励护理模式的实验组患者,无论是在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方面,还是在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方面,均占据着有利地位,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这说明激励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快速恢复,良好医患关系的科学构建,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高双双.激励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254-255.

[2]任娜.激励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3):130+132.

[3]单晔.对神经内科患者提供激励护理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