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康复护理对策盘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8
/ 2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对策盘点

孙慧

北川羌族自治县中羌医医院  四川绵阳  622750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改变,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包括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创伤,脊髓损伤常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及部分脏器的功能障碍,造成患者及其家庭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脊髓损伤有一定的康复潜力,如能进行全面康复治疗与护理,则可以降低死亡率,防止并发症,提高自理能力,使患者重新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回归家庭和社会。

脊髓损伤是什么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所造成的脊髓的进一步损害。原发性脊髓损伤常常是局部的、不完全性的,而损伤后在局部有大量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释放和蓄积,使脊髓局部微血管痉挛、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产生继发性出血性坏死。这种脊髓损伤后脊髓中心部分大面积出血性坏死的自毁现象简称为出血性坏死,是脊髓损伤后继发的重要病理过程。

脊髓损伤急性期康复护理对策

急性期是指脊髓损伤后约6~8周内,主要问题是脊柱骨折尚不稳定,咳嗽无力呼吸困难,脊髓休克。此期主要防止并发症,其次维持关节活动度和肌肉的正常长度,进行肌力和耐力训练,为过渡到恢复期治疗做准备。脊柱、脊髓损伤病人早期急救处理极为重要,急救措施核医学科的正确及时与否,决定病人的预后。不完全脊髓损伤可因急救处理不当而造成完全性损伤,完全性损伤可因急救处理不当造成损伤程度上升。对颈脊髓损伤病人,上升一个阶段就意味着康复目标的降低及残疾程度的增加。

正确体位摆放

急性期卧床阶段正确的体位摆放,不仅有利于损伤部位的愈合,而且有利于预防压疮、关节挛缩及痉挛的发生。(1)仰卧位:四肢瘫病人上肢体位摆放时应将双肩向上,防止后缩,肩下的枕头高度适宜,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的枕头上,肘伸展,腕关节背屈30~45°以保持功能位,手指自然屈曲,手掌可握毛巾卷。截瘫病人上肢功能正常,采取自然体位即可。四肢瘫及截瘫病人下肢体位摆放相同。髋关节伸展,在两腿之间放1-2个枕头,以保持髋关节轻度外展。膝关节伸展,膝关节下可放小枕头,以防止膝关节过度伸展。双足底可垫软枕,以保持踝关节背屈,预防足下垂的形成,足跟下放小软垫,防止出现压疮。(2)侧卧位:四肢瘫病人应将双肩向前,肘关节屈曲,上侧的前臂放在胸前的枕头上,下侧的前臂旋后放在床上,腕关节自然伸展,手指自然屈曲,在躯干背后放一枕头给予支持;四肢瘫及截瘫病人的下肢体位摆放相同,下侧的髋和膝关节伸展,上侧的髋和膝关节屈曲放在枕头上,与下侧的腿分开,踝关节自然青屈,上面踝关节下垫一软枕。

主动运动

加强病人肢体残存肌力的训练,可以提高机体的运动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为病人重返社会奠定基础。不同肌肉,不同肌力的训练方法不同,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不可操之过急,造成损伤,逐渐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并尽早进行独立的功能性上肢力运动。如肱三头肌无力时,做伸肘动作,通过肩的外旋、前伸,放松肱二头肌,靠重力使肘关节伸展。手的功能训练,首先借重力使腕关节屈曲,此时5个手指呈伸展位,将双手或单手食指和拇指放在要抓的物体上,靠桡侧腕伸肌收缩使腕关节伸展,使屈指肌腱被动牵张,即可抓起较轻的物体。四肢痛的病人主动运动的重点是三角肌、肱二头肌和斜方肌的下部,以加强转移和行走的控制。主动运动包括:①抗阻力运动:肌力大于3级需进行抗阻力运动,可用沙袋、滑轮提供阻力,或采取渐进性抗阻力运动;②助力运动:肌力小于 3 级的肌群可采取助力运动,在治疗师的帮助下,配合完成肢体运动,也可在悬吊装置的帮助下进行肢体减重运动,提高肌力;③等速肌力运动:对肌力大于3级可利用等速训练仪进行训练,可较快提高肌力。但抗阻力运动和等速肌力训练还有一定限制,最好在恢复早期或后期康复中进行。

被动活动

被动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关节和组织的最大活动范围,防止关节畸形、肌肉缩短及挛缩。病人受伤后就应开始训练。病人处于休克期时,每天应进行2次被动运动,休克期后每天1次,并靠自己的力量保证充分的关节活动度。进行被动运动时,每个肢体的关节从近到远端的活动时间应在10分钟以上,每个关节都要进行数次的全范围的活动。对外伤和脊柱骨折导致的脊髓损伤,脊柱稳定性差的病人,禁止脊柱的屈曲和扭转活动。四肢瘫痪的病人禁止头颈部及双肩的牵伸运动。为避免加重胸、腰椎的损伤,截瘫病人的髋关节活动应禁止。肩关节屈曲、外展对上脊柱有影响,应控制在90°以内。对下脊柱有影响的直腿抬高运动时应禁止超过45°,膝屈曲下髋关节屈曲运动禁止超过90°。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对策

恢复期康复护理对策:脊髓损伤病人经过约3个月的综合治疗,运动、平衡、转移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此期的问题是挛缩、各种功能性活动能力低下、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康复护士辅导病人去实践已学到的日常生活动作,不脱离整体训练计划,指导病人独立完成某些功能训练。

坐位训练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病人多采用长坐位和端坐位进行平衡维持训练。包括静态平衡训练和动态平衡训练。(1)动态平衡训练:护士可与病人进行抛球、传球的训练,不但可加强病人的平衡能力,也可强化病人双上肢、腹背肌的肌力及耐久力。(2)静态平衡训练:病人取长坐位,在前方放一姿势镜,病人和护士可随时调整坐位的姿势。当病人在坐位能保持平衡时,再指示病人将双上肢从前方、侧方抬起至水平位。

站立训练的康复护理

病情较轻的病人经过早期坐位训练后,无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即可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站立练习。训练时应注意协助病人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协助佩带腰围训练站立活动。T10以下截瘫病人,可借助矫形器与拐杖实现功能性步行。若借助传动矫形器、电动矫形器和拐杖,甚至损伤平面更高的病人也能实现独立步行。病人站起立床,从倾斜20°开始。逐渐增加角度,约8周后达90°。

步行训练的康复护理

伤后3~5个月,已完成上述训练,可戴矫形器完成步行训练。尽早开始步行训练可防止下肢关节挛缩,减少骨质疏松,促进血液循环。先在平行杠内站立,要注意保护并协助病人,后在平行杠内行走训练。可采用迈至步、迈越步、四点步、二点步等方法训练,平稳后移至杠外训练,用双拐来代替平行杠,方法相同。不同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的病人,步行能力恢复的程度也不一样。

、结语

脊髓损伤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不同,引起的功能障碍也不同。常见的功能障碍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常有并发症,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挛缩等。脊髓损伤急性期的康复护理目的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的功能,最大限度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创造性的生活。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护理目的是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借助轮椅独立或步行。总之,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极为繁重,做任何操作前,都应耐心细致地给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