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方案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方案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鲍利 ,宋兴寅 ,刘士霞 ,冯雪

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6

【摘要】 目的 分析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方案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配合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方案用于四肢骨折患者,能够促进患者的症状解除,加快患者身体恢复。

【关键词】 四肢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manual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small splint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imb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9 to March 2021 were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30 patients each by random drawing.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anual reduction and plaster fix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anual reduction and small splint fix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swelling subsiding time, pain subsiding time,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normal activity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Manual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small splint fixation can promote the relief of symptoms and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

【 Key words 】 limb fracture; Manual reduction; Small splint fixation; Plaster fixation

肢体骨折在外伤手术中是常见和多发病,其内固定材料的科学选用是骨科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1-2】。理想的内固定不仅要保证稳定,而且要防止由于应力遮挡而对骨折愈合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我院对60例四肢骨折患者使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5-43岁,平均(34.2±2.7)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7-46岁,平均(36.2±3.2)岁。分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全麻结束后,将患者平躺,双臂并拢,患肢旋动,辅导员托着患者的手肘或膝盖。医生会把双手的大拇指放在骨折的远端,然后把食指放在骨折的远端,进行牵引,然后把重叠的部分给纠正过来,等一切都结束了,医生会在X光的帮助下,进行复位。在恢复正常后,进行了石膏的固定。

观察组采用以上复位方法,采用冷杉皮片,精确量出患者需要的肢体长度,然后再做小夹板。在实施外固定治疗时,如果患者的骨折端不稳定,应采取超关节固定,并将其骨折处的上下关节固定,并在固定的时候使用防护垫。在将夹板放好之后,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其进行固定,在捆绑的时候要注意松紧,不要太紧,通常情况下,以夹板可以进行上下运动为好,移动的距离要控制在1厘米之内。之后,每日1-2次,视患肢的肿胀程度来调节绷带的松紧程度。肿胀完全消退后,将调节的频率降低为2天1次。结果:在上肢骨折内固定3周后即可松开,在5周后完全松开夹板,在下肢骨折7周左右松开夹板。

1.3 观察指标

评估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正常活动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软件对比数据。(±s)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n(%)为计数方式,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对比(±s,d)

组别

例数

肿胀消退时间

疼痛消退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

正常活动时间

观察组

30

3.46±0.68

30.26±9.78

71.42±10.56

45.26±4.31

对照组

30

5.67±0.75

42.45±11.26

85.37±12.47

58.47±5.68

t

11.957

4.477

4.676

10.148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手脚是人的主要生理功能,如果手脚出现了骨折,会对人的正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还会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会给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在治疗四肢骨折的时候,要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开放复位和钢板内固定【3】。但目前还没有采用这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会在患者的表面留下疤痕,而且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

在内固定前,应先用手法对其进行复位,对于非粉碎性骨折,采用手法对其损伤较小。并能有效地改善受累肢体的软组织和局部的微循环。有助于恢复断骨的正常生理形态,防止骨折断端错位愈合,从而使骨折的复位【4】。结论:在肢体骨折的治疗中,采用手法复位可以完全规避外科手术所致的术后感染,对骨折的愈合有显著的好处。然而,在临床上,由于手术复位受到医生的个体操作水平的制约,其疗效与患者的复位能力密切相关,故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在肢体骨折的复位治疗中,虽然使用较多,但仍有较好的疗效【5】。而在钢板内固定之后,还要再做一次手术,这样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更大的感染几率,这是大多数患者无法接受的。另外,对于肢体骨折,常规的石膏内固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患者的运动能力。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以上方法的不足,目前一些学者在肢体骨折的处理上都大力提倡使用小夹板。一方面,像小型夹板钢板和外固定架这样的固定设备,材料容易,制造费用低廉,可以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另外,杉树树皮是最好的小夹子,它的优点是重量轻,弹性好,易于裁剪等。可以通过患者肿胀的消退来调节夹板的松紧,避免了患者的骨折再发生错位,对于复位的肢体骨折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综上所述,在肢体骨折的治疗中,采用“推拿”和“小夹板”相结合的手法,不但可以迅速消退肿胀,减少疼痛,而且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

参考文献:

[1]赵崇智,徐志强,侯军杰,等.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6,37(17):2591-2594.

[2]边朝辉,沈文,李国胜.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刊,2016,51(7):87-90.

[3]王德龙,张兴平.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的延续和发展——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J].中医杂志,2017,58(5):438-440.

[4]唐浩琛,向明,陈杭,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微动理念锻炼治疗肱骨干骨折[J].中国骨伤,2016,29(1):82-86.

[5]王永铭,程正亮.涂氏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246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23(4):4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