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应用

汪晓岚

浙江博乐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3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大数据时代”。在这个背景下,城市建设、交通出行等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于城市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村地区也面临着重要变革机遇期,如何顺应时势,利用好大数据带来的优势,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应用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乡规划领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城乡规划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需要引入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城乡规划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大数据是指无法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存储、处理的海量数据集合,它具有多样性、高速性、高价值等特点,能够为城乡规划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隐藏于其中的规律和趋势,进而优化城乡规划方案,提升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然而,目前我国城乡规划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缺乏完善的数据采集体系和标准规范;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不足,导致预测结果不准确;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乡规划大数据应用模式,推动城乡规划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二、城乡规划决策与大数据的耦合

(一)大数据是城乡规划数据源

传统城市规划中,主要依靠人工调查、统计和分析获取基础数据。这些方法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主观性强等问题,难以满足大规模复杂空间形态快速变化的需求。而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广泛运用,大量多元化、多尺度的城市信息被记录下来并得以存储和处理,为城乡规划提供了海量且高效的数据支撑。从数据类型上看,城乡规划所需数据可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两类。其中,结构化数据包括人口密度、建筑高度、设施配套情况等;非结构化数据则涵盖图片、视频、文本等多种形式。由于不同来源的数据具有不同的格式标准和语义表达,因此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才能实现有效整合利用。此外,针对城乡规划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利益主体众多、矛盾错综复杂的特点,还应当加强对各类数据的安全保障措施,避免敏感信息泄露或滥用[1]

(二)城乡规划决策的本质特性

城乡规划是一项涉及众多利益主体、复杂多元化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城乡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和乡村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以及可持续性等问题。因此,城乡规划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本质特征:第一,综合性。城乡规划不仅要对城市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布局,还需注重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城乡规划也应当关注自然环境、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方面因素,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第二,动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乡规划所面对的问题也日益复杂多样化。因此,城乡规划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能够及时应对各种变化情况并做出相应调整。 第三,科学性。城乡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推动城乡建设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为此,城乡规划必须遵循科学规律,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开展研究工作,确保规划成果符合客观实际且可行有效。第四,民主性。城乡规划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重的原则,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使规划更加贴近民生需求。此外,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也应当积极吸纳各方面专业人才参与其中,提高规划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不确定性分析

在传统城市规划中,对于各种因素的确定通常采用经验法则和专家判断等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和局限性,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现实情况。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进行干预,从而提高规划方案的准确度和可行性。同时,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变更数据和经济社会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还可开展建设项目环境评估、资源消耗评价等工作,实现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和动态优化调整。因此,将大数据引入城乡规划领域,有助于提升规划决策的精度和效率,更好地适应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涌现的新需求和挑战。

三、大数据时代推动城乡规划决策理念的应用分析

(一)大数据挖掘、可视化识别作用

在城乡规划过程中,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隐藏其中的规律性信息。这些信息不仅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还有助于优化农村地区的发展策略。同时,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所形成的各种图表以及模型也具有较强的可视化效果,方便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城乡规划方案及其实施情况。例如,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可将各类用地类型转化成相应的图形或表格形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其相互关系并开展后续工作。此外,大数据技术还可用于土地价格预测、生态环境评估等领域,为城乡规划决策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

(二)整合分析数据提升信息对称性

传统的城市规划主要采用人工调查、统计和分析等手段获取相关数据,这种方式存在着效率低、精度差、成本高等问题,且难以全面地反映出城市发展的真实情况。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为城乡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交通领域为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实时监测不同区域内车辆通行数量、路段拥堵状况以及车速变化趋势等指标,从而实现智能化的道路资源配置和出行路径推荐。另外,针对生态环境领域,大数据技术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通过遥感卫星采集大量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并借助机器学习算法提取植被覆盖度、水体密度、污染物浓度等环境参数,再将其转化为GIS格式的空间数据,即可快速生成各类专题地图和报告,有助于政府部门及时了解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质量状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同时,基于土地利用变更数据、气象观测数据等多源数据,还可开展城市空气质量预测、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等研究工作,为城市管理和应急响应提供有力支撑[2]

(三)规划决策具体效果比较

在进行城市和乡村建设时,需要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合理预测。通过对比传统方法与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得出的结果可以发现,前者往往会低估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所带来的住房需求增长量,导致大量资源被浪费;而后者则能够更加准确地预计这一趋势,并据此制定相应政策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住房需求。另外,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还能够实现对城市交通状况、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实时监测和评估,从而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来调整城市规划方案。总之,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所得到的结论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城乡规划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其实际应用价值。

结语

本文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在城乡规划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辅助决策的新思路。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大数据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要注意到大数据只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方法,不能完全代替人脑的思考和判断,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入挖掘大数据背后所蕴含的规律性内容,以提高城乡规划决策水平为目标,推动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解娟.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应用[J].智能城市,2021,7(08):116-117.

[2]伍敏冬.大数据时代下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应用途径[J].房地产世界,2021(07):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