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经营效益与管理效能提升途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国企经营效益与管理效能提升途径探究

苑玲龙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运行和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国企的经营效益和管理效能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围绕国企经营效益与管理效能提升途径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效能;成本管理

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推进国企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深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努力,实现了国有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财务状况。然而,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增加,国企面临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基于此,应进一步对此做出改善,以此推动我国的综合发展。

要想有效地提高经营效益,就必须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国有企业必须要加大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然后做出统筹规划,一步一步地提升管理效能。

一、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意义

对于国有企业经营效益,是全部经营活动最基本的出发点。因此提高经营效益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迫使各企业为求得发展与生存,都要各寻出路,获得更好的经营效益,这是每一个企业生产经营中追求的最重要目标。只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得到了提升,才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中免于淘汰而得到发展。

提高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改善经营效益就意味着增加利润和国家收入以及资金积累,这将有助于缓解我国人多地少,资源比较短缺,资金短缺等矛盾,加快经济增长。

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当前一些国有企业之所以经营效益低下,主要表现在素质不高,费用高昂,浪费严重和技术设备陈旧等方面。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论对于企业,个人和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途径

1、推进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道。首先要推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企业要掌握自己的包袱所在,要了解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还存在着管理粗放、部门过多、人浮于事、平均主义的弊端,要彻底摒除这些不利因素,使企业在经营思想和观念上从传统的体制中解放出来,精简组织机构,设立高效的办事机构,形成高效的组织结构,分配好职能责任,搞好运行监督、考核和奖惩等事宜。其次,要充分挖掘人才,任人唯贤。杜绝论资排辈,将精干的人员调任到相关岗位上,发挥其人力资源优势。再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体系。要立足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加强制度创新,推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只有不断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方式,企业才能发挥管理优势,从而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2、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1)工作培训情况。企业在工作安排上自觉而系统地给予管理者特殊对待,以增强他们的才能。比如通过岗位轮流,了解其他部门的运作,拓宽视野;通过更高级别的代理方式来提升他们对待问题时的思维高度;布置特殊性工作和增强特殊事务处理能力。工作上的提升,是增强企业管理者实践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2)外部培训等。把管理者送进时间更长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更系统的培训。该培训方式具有系统化,规范化等优势。尤其适用于企业管理者理论修养的提升。(3)内部培训等。企业举办的比较短期和专题性培训需要企业管理者的参与并提高某方面的技能和能力。短期培训很有针对性,不失为一种适时“充电”的有效途径。这类训练通常是由企业内部较上层管理者进行教学。

3、激发员工的积极能动性

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这就要求管理者首先要对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客观的分析,同时要搞清楚员工想要的是什么,能使员工主动,甚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是什么,然后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在实施过程中建立起与之相适应、准确把握、适时改进的激励体系。

三、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未能树立起正确的成本管理观念,这一问题亟须得到解决。认为产品成本就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投入,没有认识到生产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消耗资金、物化劳动及活劳动的总和。由于缺乏对市场压力的感知,未能充分激发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导致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相关会计信息缺乏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其次,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成本管理并未得到全面贯彻,而仅仅关注于降低生产过程成本;第三,在进行成本管理工作中,没有把成本分析与预测结合起来,使成本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缺乏基于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从而限制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不仅要考虑生产过程,还需要将成本管理贯穿于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维护和处理等各个环节,以实现企业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共同目标。其次,必须运用策略性成本管理策略。在战略层面上进行成本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融合了全面性和前瞻性的全新成本管理模式,它从战略的角度全面研究了影响成本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以期进一步探索降低成本的途径;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预测体系,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使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成本管理中,应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反馈的应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成本效益;运用价值链分析进行成本核算,使之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加强成本管理,完善制度建设,是必要的举措;建立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实现全员参与。引入最先进的成本管理技术和手段,以提升企业的成本效益;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增强竞争优势。树立全新的思维模式,提升技术创新的手段,以降低企业的成本;确立完善的成本内部控制机制,以实现对成本的高效管控和管理。

(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企业结构的优化,对一个企业来说,既能使企业自身经济得到增加,又能使企业得到持续的发展。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优化企业结构的过程,实际上是企业以彰显企业治本性为主,不断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过程。不断调整的产业结构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相互补充、互为因果而不是对立的关系。调整产业结构是治本之举,也是长远之举,如果说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治标之举、治标之举。

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优化企业结构的过程,实际上是企业以彰显企业治本性为主,不断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过程。不断调整的产业结构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相互补充、互为因果而不是对立的关系。所以,为了实现国有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就要做到扩大企业的规模、实现产业的升级、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国企经营效益与管理效能提升途径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过程,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拓宽提高经营效益的途径、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然.企业文化建设在国企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分析[J].中外企业文化,2022(09):111-113.

[2]陈俊峰,俞悦.从财务管理角度研究企业营销的效益管理[J].全国商情,2016(31):36-37.DOI:10.16834/j.cnki.issn1009-5292.2016.31.021.

[3]李恺,陈晓,段军丽,周勖.基于看板管理的量化目标管理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8):106-107.

[4]王川.加强石油企业效能监察  促进管理效益提高[J].技术与市场,2015,22(01):90+92.

[5]王登.现代企业经营中经济效益管理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20(0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