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科普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0
/ 2

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科普知识

刘理涛

信阳市中心医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脑出血是一种以颅内压力增高和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脑部疾病,该病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并且男性比女性多发。而脑出血主要发病原因是高血压,尤其是脑动脉硬化和颅内血管畸形,少数患者也可因颅内肿瘤、炎症、创伤等引起。

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骤,且病情凶险,如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之后抢救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当,则非常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死亡。高血压脑出血一般在患者发病之后的2至4小时内进行抢救是最佳的时间,时间紧迫,因此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除了在发病之后要做好紧急的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对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也非常重要。因此为了提升人们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认知,本文就对高血压脑出血来做具体的科普知识分析,以提升大家对这种疾病的了解,从而做好日常的预防及紧急情况下的妥善处理。

一、高血压脑出血的病因

脑出血的病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发性,即没有明确病因;另一类是继发性,即明确的病因。继发性脑出血,也称外伤性脑出血,是由其他疾病或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常见的继发性脑出血有:

①颅内肿瘤:常可压迫脑内血管,使血管失去弹性而破裂出血;

②血管畸形:由血管畸形引起的脑血管破裂,是成人脑溢血最常见的原因;

③动脉炎:原发性或继发性动脉炎均可使动脉壁结构破坏而引起出血者;

④血液病:如镰状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均可导致脑血管破裂而引起脑溢血;

⑤动静脉畸形造成血管壁薄弱,在血压增高时易破裂出血;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其明确的病因首先就具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其次患者出现急性的血压升高,或者血压骤然升高导致出现高血压颅内出血。另外还有慢性病血压升高,患者由于高血压的长期存在,导致脑血管出现了退行性病变,从而引起高血压脑出血。

二、脑出血的病理特征

脑出血患者的病理改变可分为两类,分别是出血性以及缺血性。出血性主要是由于患者脑实质内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这多为点状出血,而脑组织本身就有一定的自发性修复能力,因此这类出血患者的症状一般较轻,且预后良好。而缺血性病变主要多见于患者脑实质内的大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表现为患者脑组织坏死、水肿以及出血等,严重时可引起患者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脑部手术后,如大脑半球出血性损伤、颅内动脉瘤破裂等。患者常常表现为偏瘫、失语、昏迷等症状。另外,当患者的脑血管壁发生病变,血管壁发生破裂时,就会引起脑出血。这类脑出血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常会危及患者生命。

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患者在出现高血压脑出血之后,发病非常迅速,且病程较短,病情非常严重,临床上可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

(1)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

(2)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嗜睡或昏迷等。

(3)意识障碍。早期一般多表现为嗜睡或昏迷,以后发展为脑出血。

(4)血压升高,脉率增快,脉搏减弱或消失,呼吸变快变浅或停止等。

(5)脑膜刺激征阳性。脑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可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不全表现。

(6)精神和行为的改变:患者可表现为烦躁不安、情绪激动、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精神状态的改变。

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疾病发作之后,临床特点也非常显著,患者许多部位会表现出出血症状,而患者常见的出血部位有基底节区出血、丘脑出血、小脑出血、脑叶出血以及脑干出血等。基底节区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并且大多数会损伤到患者的内囊,患者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一侧,呈现出“凝视病灶”状以及“三偏”的症状,也就是偏瘫、偏盲以及偏身感觉障碍;丘脑出血一般会导致患者出血的对侧半身出现感觉障碍,如果血肿累及到了内囊,也会导致出现出血偏瘫症状;患者若是小脑出血,则在发病的状态下也能保持清楚的神志,但是常常会伴有枕部剧烈的头痛及眩晕,有频繁呕吐情况,难以清楚的发音,眼球存在震颤,病变侧的肢体存在共济失调;脑叶出血根据患者血肿存在的脑叶位置不同,其症状表现也会不同;脑干出血的患者经常是突然起病,并会在短短数分钟之内进入到深度昏迷状态,此时患者的病情往往都比较危重,桥脑出血的患者可能存在双眼针尖样的瞳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中枢性高热、呼吸困难、不规则呼吸以及高死亡威胁。

四、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大多数有高血压病史,在发病之后血压突然升高,同时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患者在发病之后的6小时内,会出现昏迷,经过颅脑 CT检查后能发现患者的脑出血病灶。患者在疾病发作之后,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

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突发剧烈头痛、呕吐,伴有昏迷、呼吸困难等症状;

2、对于有高血压史的患者来说,如果突然出现了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可以考虑是脑出血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注意平时要避免剧烈的体力劳动和情绪激动等。

五、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应安静卧床休息,保持所处环境的安静,减少对患者的肢体搬动,避免情绪激动。同时要注意患者身体的保暖,避免在治疗期间受凉感冒。如果是昏迷或偏瘫的患者,家属或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帮助患者翻身,避免由于长时间躺卧而出现压疮和肺部感染。

2、积极控制血压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与高血压的病程有密切关系,所以需要长期甚至终身做好血压的稳定控制,尤其是在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时候,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对血压进行控制,并对患者实行分阶段降压,确保血压下降相对平稳,避免由于血压快速且大幅度下降而导致对患者的病情造成严重的波动。在用药降压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给药方式,如果是疾病急性期,优先选择静脉给药,确保高血压得到尽快的控制,然后逐步过渡到口服给药控压。

3、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应尽量保持安静,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和呕吐物,减少误吸。病情稳定后可协助患者做吞咽动作,以保持呼吸通畅。必要时应进行气管切开。

4、控制脑水肿

脑出血患者在24小时内可能会出现颅压增高的症状,所以需要早期应用脱水药物来降低颅内压。

5、防治并发症

如控制感染、预防肺炎、预防骨折、预防褥疮等。

6、加强营养支持

对意识存在障碍或者昏迷的患者,要适当地补充营养和水分。如无消化道出血者,应禁止饮水。可用静脉补液补充营养及水分,也可静脉滴注氨基酸及脂肪乳等营养物质。

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首先,由于患者在疾病发作后,血压波动较大,可能会进一步引起血管破裂,加重脑出血的风险,所以患者在活动时,家属要在旁边保护好患者,避免其摔倒或者是出现其他意外情况。

其次,患者在发病后的48小时内,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因为该时期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期,所以如果护理人员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

最后,家属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当患者出现昏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可以给患者用手指清理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以及呕吐物,也可以给患者吸氧。在将患者扶起时,不要使其头部发生转动,以免出现脑出血加重的情况。

七、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

要做好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首先患者要坚持体育锻炼,但要注意防寒保暖;其次,饮食要合理,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忌烟酒;第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第四,保持情绪稳定,切忌大喜大怒;第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最后,避免情绪激动,对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防止其过喜或过悲。每天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愉悦的心情,才能远离高血压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