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 置管出院后如何科学实现居家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1
/ 2

PICC 置管出院后如何科学实现居家护理

钟连娣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上海市 200137

肿瘤是一种恶性疾病,为提高生存率需要长时间的化疗。由于化学药物刺激性大、渗透性强,因此,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PICC置管后可以反复使用,既可以避免病人多次穿刺带来的疼痛,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癌症病人在完成一个疗程后需要携带导管回家,如果在家中不适当的护理,会导致导管相关的并发症,甚至会影响到病人的后期治疗,因此,为了减少 PICC置管的危险,医生可以对病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 PICC置管的居家护理。目前,居家护理在许多慢性病患者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居家护理模式在 PICC留置护理中的作用尚未见文献报道,因此,给患者的照护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1.PICC 置管出院后科学实现居家护理方法

如果病人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用淋浴,但不能用盆浴,更不能游泳。洗澡前要戴上导管防护罩,若没有专用防护罩,可在导管外包一条干巾,再用一层保鲜膜,将导管上下15 cm用胶带封住。洗完澡后要及时查看贴片,如果发现有渗水或受潮,要按操作规程更换贴片。

病人要穿宽大的服装,衣服要做一些改动,穿刺侧要做拉链,或者是绑在一起,可以把干净的长筒袜穿在穿刺点上,这样可以防止被撕扯,还可以利用长筒袜的光滑特性,方便穿衣和脱衣。穿、脱衣服的原则是:首先穿穿刺侧,然后穿健侧;脱掉衣服时,应先脱健侧,然后从被刺部位脱掉。

PICC,每隔3-7天安排专门护理人员对 PICC内导管进行冲管、封管、更换贴膜、更换肝素盖等保养工作。如果对贴膜有过敏反应,需要用纱布和具有较高渗透性的材料,建议24-48小时内换一次。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和干燥,不能随意的撕下贴膜,以免引起感染,如果出现了卷边、潮湿、脱落、有污染等情况要及时进行更换。

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关注穿刺部位有没有发红、肿胀、疼痛、胸痛或心慌,还需要检查导管有没有漏液、外露长度有没有改变,敷料有没有渗液等,如果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2.PICC置管出院后科学实现居家护理讨论

出院后,病人在家中自我防范意识会降低,使病人难以在院外进行护理工作。所以,只有在家属的监督下,才能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以及更好地延长 PICC置管的持续时间,降低护理导致导管损伤和反复穿刺的发生率。所谓同伴教育,就是因为人们更愿意听取经历相同、年龄相仿、兴趣爱好与知识背景较为相近的同伴或朋友意见,尤其是在某些敏感的问题上,同伴用自己的经验给出的建议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实施。同伴教育具体指的是,将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教育者进行系统、规范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患者可以掌握 PICC置管有关的医学知识,并对 PICC置管的重要性有所认识。把同伴教育运用到 PICC置管病人的居家护理中,通过同伴教育者每日对病人进行催促,不但可以消除病人在家中的孤独,还可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丰富病人的生活,提升病人的护理品质和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质。另外,PICC置管后,病人仍可从事简单的家务活及轻柔的运动,同伴教育应清楚地告诉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醒病人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以达到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重复穿刺的目的。在 PICC置管期间,不能游泳、不能打球、不能做托举哑铃、不能抱孩子、不能出汗、不能穿袖口过紧、脱穿困难的套头衣服。

3.PICC置管出院后科学实现居家护理建议

3.1构建适合我国的医院社区维护网络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长期照护制度建设,逐步构建健全“以机构为依托、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制度,提升医疗机构的护理能力,把护理服务向家庭、社区延伸。医院设备先进,技术科学和患者数量丰富,是推动 PICC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培养 PICC专业护理人才的重要基础。一些患者到医院就诊后转至居家治疗,社区医院作为连接患者与医生的桥梁,能够有效整合分散于不同社区患者资源,为医院推进 PICC居家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由于 PICC全科门诊设置 ,PICC全科门诊必要性已得到许多专家和患者的一致认可。吴清香等在150名肿瘤患者中,对 PICC护理门诊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0.7%的肿瘤患者认为,在医院中建立 PICC护理门诊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既能满足出院患者对持续护理服务的需要,又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全国各地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PICC发展也不均衡,因此,并非所有的医院都有能力开设 PICC专职门诊,现在仅有一些二、三甲医院在进行 PICC门诊的护理,而 PICC专业护理人员严重缺乏,这也是阻碍 PICC门诊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是在偏僻的地方或是无法外出的患者, PICC门诊是没有办法。

3.2微信联动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讯设备功能和普及程度上有了巨大的改变,现在,微信已经变成了一个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资源。微信的便捷、快速和广泛的应用,也为 PICC患者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每星期社区护士都要在电话前一个接一个地进行跟踪,了解患者 PICC护理情况,督促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并回答患者的疑难问题,这样既费时又费力,效果也不明显。现在,只需要将 PICC交流平台 APP及二维码设计出来,就可以构建 PICC微信群。出院患者只需要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加入到微信群中,这样就可以将 PICC专家每周推送的 PICC相关知识分享出来,还可以向专家提出问题,得到专家的实时答复,患者之间在群里面进行技术和居家心得的交流,互相鼓励、共同面对困难。微信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患者可以将 PICC穿刺点的位置拍下来,然后上传到群里,这样就可以方便医生做出判断,做出相应的治疗了。

3.3上门维护

对不方便进行门诊维护的家庭患者,可采取基本维护方法,即上门维护。尽管许多研究表明,通过训练患者自我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的依从性与自主性,从而减少 PICC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患者不是专业的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观察及应急处置能力远不如 PICC专业人员,所以,在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遗漏,以及延误了治疗。陈明芳分析了40例导管未能达到正常留置时间的原因:第一,患者在离开医院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回到医院,或者没有及时做好导管的保养工作,导致拔管的发生率为72.5%;第二,患者在附近的社区或医院维护管道,由于护理人员不懂换药、封管方式不正确,造成导管阻塞,造成导管脱落的患者约有12.5%。2010年,美国共植入了180万支 PICC ,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 PICC植入率也呈逐年升高趋势。PICC的成功放置只是一个开始,其主要任务是一周一次的保养。

综上所述,PICC 是通过一根管子,从胳膊上的静脉穿入,直接进入上腔静脉,对于那些需要长期输液,静脉条件差,或者正在服用刺激性或有毒的药物的病人来说, PICC是一个安全、可靠、无痛苦的途径,被誉为“生命之路”。因此,PICC插管是一种有效的插管方式,对于病人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