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辨证论治法则与马克思之辩证唯物论高度一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3

中医之辨证论治法则与马克思之辩证唯物论高度一致

赖道文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东山镇新上犹路19号民族传统中医

要:中医辨证就是对临床症状进行论证,马克思之辩证唯物论也是对一切事物要以辩证之观点去看问题,二者殊途同归。症状就是患者感觉得到的痛苦,以及感觉不到的脉舌变化。辨证就是辨别属于哪一类证候类型,比如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单一个表证就不知有多少症状,在八种纲领性证候类型中,细分起来不下千万症状。这么庞大的数字,看起来让人望而却步,其实不必望洋兴叹,只要生命有一定之再生力,抵抗力,在辨证施治中,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纲举目张,其它次生矛盾,牵涉性问题可随之而解。即使一张处方中,有3~5味药或1~2味药能解决病变中之关键问题,哪怕其它药不是很符合病情,但与解决主要矛盾没有太大冲突,也可起到较好之疗效,其它一切不适症也可随之而解,引起这种连锁反应之基本条件是:体质尚好,无五脏六腑亏损性疾病。

关键词:辨证论治,辩证唯物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这八字看起来容易,要想做精、做实、做到位,则并非易事。历代方书只讲述对证用药,未涉及辨证用药。对证与辨证,辨证与辨病,是绝然不同之概念。对证用药治好了病,只能说是一种临床实践之验案,不等于辨证用药治好了病。辨证是在临床一线中之辨别与论证,验案诚可贵,鉴别价更高。学问就是边学边问,一种正确之答案,就表明已经否定了无数个不正确之答案,方书只言其药证相符,而未言其所以然,中医辨证之最精要之处,是回答其所以然,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辨证,西医主张辨病,不主张辨证,草医草药不须辨证,只须辨病,中医中药既重视辨病,又讲究辨证。在辨病之大方向下来仔细辨证,随即立法,再精选药物。精选药物是在战略宏观之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如果不知道辨病与辨证,则无法选药配方。辨证就是识别、辨论、定型,在识别之同时,还须论证,论证就是佐证,佐证就是触类旁通加以引证,引证就是证实,只有证实了的结论才是正确的答案,中医之答案就是最后定下的治法。在未定治法之前之所有论证,类似数理化运算中之方程式,只要方程式确定了,标准答案就随之出炉了。要运算一道复杂的数理化题目,必须要用到很多简单的原理、定律、几何、公式。由简单到复杂,由复杂到庞杂,由庞杂到高深莫测,这是天体的变化规律,也是人体的变化规律。天体内的多样性,复杂性,既有独立性运动,又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不论天体有多大,都是天然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中医认为:人生天地之中,感天地之气化而生,是天地之缩影。人无病时则风平浪静,人患病时则风起云涌,与自然界所见之风高浪急,寒风肃杀,北风呼啸,西风嗖嗖,东风送暖等变化极其类似,文学描述天地之变化皆离不开风字。人体之风出于肝,肝属木,主疏泄,在正常情况下,肝木是不会生风的。俗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只有在病理状态下,才会生风。肝主疏泄,主疏通排泄与消化提纯,肝原本喜疏泄,并不喜好生风,疏泄就是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肝主动,积极参与生命之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消灭敌人(排毒),在运动中不断壮大自已(提取营养)。肝之工作量很大,平时很繁忙,大多时间超负荷工作。肝疏泄之功不独在肝肠、肝脾、肝胃之间,还上达于脑部,旁达四肢、躯壳,内涉于心肺三焦、肾膀恍、心胞络部位,只要血脉所到之处,都依赖肝功能之疏泄。只要五脏六腑之器官、组织、细胞受到痰饮、瘀血、食积、病毒、细菌、六淫之伤害,均会影响肝之疏泄。肝郁于表则生风,风是肝郁之表现,肝郁于里则气滞,气郁不舒,气滞疼痛,四肢肚腹,头脑胸胁或胀或痛均是肝气郁滞之表现。人体阴阳失去平衡,阴虚阳亢,也易导致肝风上扰,肝阳上亢,此风是内风,是肝脏迫不得已而之生风,此风并非肝之所喜,而是肝脏发出之强烈抗议信号,是肝功之反常表现。树欲静而风不止,是肝木之无奈之举,祛风、熄风、平肝、镇肝诸法,所用药物,都是刚烈之剂,于肝无补,但又不得不用。刚剂用于治肝,都是为了帮助肝之疏泄,肝亢其实也是肝不疏泄之一种表现,故镇肝、平肝也是舒肝,并非敛肝、柔肝。肝风上扰、肝阳上亢、肝气郁、少阳郁都是肝脏受到刺激之病理称呼,从不同症状的表现,就可以辨别出肝胆之卫气营血变化、阴阳变化,以及和六经之变化。

中医之辨证施治类似公安局刑警大队之破案断案。对刑事案件之破获,嫌疑人一般都已逃离现场,刑警人员必须根据作案现场留下的线索进行仔细分析、对比、鉴定,经过一系例的论证,就可断定犯罪嫌疑人之年龄、性别、和作案动机,作案时间,作案手段。只要断了案,就可将犯罪嫌人一举拿下。刑警人员找作案证据,类似中医师找患病证据,要准确诊断是什么病?就必须找相关证据,中医找证据,首先是望,通过望诊可以观察到面色、形态、舌象以及患者之精气神等方面之变化。望诊是中医看病之第一关,属初级阶段,通过望诊对患者就有了初步了解。比如患者面色黑,多属血瘀、肾虚,但血瘀有多种,究其属于哪一类血瘀、肾虚,就需要进一步通过闻诊、问诊来了解,闻其声音之强弱,气味之变化,问其病史之长短,了解其所服过之药物,以及患者之工作环境,自我感受,起居饮食,喜怒哀乐等反常变化。总之,问得越祥细越好,观察得越仔细、越全面越好。切脉是最后一关,切脉可以定基调,可以确定病之属性,测知其阴阳盛衰,探测所病之脏腑,脉与证合参,就可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病情,撑握其病理机制,判断其发展方向,为中医立法施治打下基础。望闻问切,就是寻找蛛丝马迹,辨证就是为了抓住主要矛盾而进行的论证,立法就是断案,施治就是执行。中医看病不象西医钻到人之肚子里去,进行拍片,抽血化验,而是从外表之反常现象去认识疾病,看起来简单,不够深入,其实大有学问,若能精通,可以药到病除。西医看起来很精准到位,能得到准确之数字,清晰之图像。其实那些数字只是一盘散沙,既不能宏观调控,也不知其所以然。所用药物也只是单向治疗,不能把握全局,犹如盲人摸象,难知其全貌。拍片检查,也只知病灶之表面形状,不知其因何而起,自然也就没什么良法可施。兵法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其因何而起,又有何良法可施呢?没有良法,那就来硬的,无非就是切除,或化疗放疗。西医唯物论是把人当机器人看待,一颗镙丝,一颗钉,只知见风捡漏,不顾是否长久,只知唯物施治而不知辨证施治,西医治病缺多少补多少,一个萝卜一个坑,不知中医有撒豆成军,吹毛变猴之术。中医唯物论是辨证唯物论,辨证就是根据零星之症状,通过辨证来了解其内在之有机联系。从此可知,找症状并不难,关键是会不会辨证,辨证才是中医之优势。能擅长辨证之医者,必须精通各科,娴熟撑握各类疾病之病机,才能领会琐碎繁杂症状之系统性、有机性,连贯性。对症状群不能拆开单一认定,要从整体出发,从病种出发,不能越界,不能犯科,从系统性出发,不能随手拈来,在大框架范围内寻找病机,这就是中医之战略思想。公安刑警支队破刑事案件,也要分清楚因何而起?到达现场后,首先也要分类而断,比如,因情感瓜葛、色情激发、谋财害命、经济纠纷、受人指使、政治原因、商业竞争、学术竞争、报仇雪恨、争风吃醋、意外犯罪等。刑警队员通过分类,有利于缩小排查范围,通过现场线索,顺藤摸瓜,循序渐进,不忽略任何蛛丝马迹,从而准确找到与受害者之相关嫌疑人。这一过程极其类似中医之辨证,刑警破案分类,类似中医之识病。寻找蛛丝马迹,逻例罪证,种种迹象聚集一个焦点,矛头直指犯罪嫌疑人,这一系例之论证过程与中医辨证施治何等相似。从此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刑警破案断案,调查取证,迎来柳暗花明,直至真象大白,这一过程是科学的、准确的、合理的、可信的。那么,中医辨证施治之诊疗手段,也是合理的、科学的、可信的。

中医看病叫辨证,西医看病叫诊断。因此,辨证就是诊断。西方马克思哲学思想认为:要以整体之观点看事物之运动、变化、发展。辩证就是辩论、争论。哲学之重点是探导、研究事物之发生、发展之一般规律。中医辨证是辨识、辨别、辨认疾病。辨识就是认识疾病之本质,辨别就是鉴定区别,辨认就是认定断定。哲学之辩证唯物论与中医之辨证论治是高度一致之思想观念。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其观点是把世间万事万物看成是一个整体,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和物都是不断运动、不断变化、不断发生、发展、不断退化消亡之过程。这是个无比正确之观点,与中医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不谋而合,中西文化殊途同归。由此可以相信,中医之理论基础是完全正确的,是勿容置疑的。但这个观点为何没有运应于西方医学,因西方医学受到了西方工业革命之影响,工业革命发展之基础是化工产品,化工是化学革命之延伸,西医把化学反应,化学试验,化学提纯,化学检测引用到人体医学上去,对人体之血液、红细胞、蛋白质、矿物质,酸碱度,活性物质,碳水化合物等进行细致入微之测试,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其各项指标增高或降低,然后选用化学药品进行填补、控制、镇压、激发等手段一对一治疗,因治标有功,迅速见效,致风行一时。不知,化学药品是合成产品,非天生自然,是天地间另类,作用单打一,无整体调控性,久而久之,对人体器官、组织、细胞产生严重伤害,这种药品始终是要被淘汰的。因化学之神奇变化,和立竿见影之效果,引起了现代医界之浓厚兴趣,这种新潮完全取代了马克思之整体观念、辩证唯物主义之思想。辩证唯物是对事物而论,辨证论治是对病情而论,马克思认为,看世间万事万物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探导其前因后果,摸索其内在演变规律。唯物主义之思想就是要以辩证之观点去看待问题,因事物之发生是看得见的,是客观存在的,是感性认识之初级阶段,对这个初始阶段之认识,往往是不全面的,不具体的,如果不作深入之研究,所作出之判断,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要做出正确之判断,必须经过事物辩证法来论证,才能得出正确之结论。这与中医辨证论治之思想是高度吻合的。马克思之唯物论类似于中医之找病症,依症而论,马克思之辩证法类似中医之辨证法,通过辨证去整合病症,对病症进行分类,如虚证、实证、寒证、热证,经分类后再进行辨证,辨证是对症状认识之升华、梳理,是治病程序之第二阶段,论治是调解、执行、解决矛盾之最后阶段。从此可知,哲学之辩证唯物论与中医辨证唯症论之理念是高度一致的,这个真理最早被汉代张仲景发现,相隔近2000年后又被马克思、恩克斯发现,中西文化从此达成了统一认识。

中医研究人体之精气神,认为精气神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看得见的。中医认为精生气,气生神,生命初始时就是男女之精液合化而生,生命是合成的,但是天然合成的,不是化学合成的。生命演变过程,合乎马克思之唯物论,是客观存在的,是有客观规律可寻的。客观规律就是自然规律,我们看问题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歪曲、颠倒客观规律。要顺着客观规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客观规律是天性,如果是生命,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如果是事物,是宇宙,也是有天性的,天地是天生的,自然的,客观存在的,其间事物之发生、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若因各种原因违背了其规律,则好事就会变坏事,小事就会变大事,直至毁灭。中医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就是遵循生命之客观规律,投生命之所好,去生命之所恶。凡患病之人,均有虚实两个对立面,补虚投其所好,泻实去其所恶。天地之气化有升降,生命之气化也有升降,助其升降则为生命之所喜,抑其升降则为生命之恶。这就是马克思所说之客观规律,中医根据患者之临床症状,通过辨证法进行论证,就可了解患者生命之喜恶,病情之虚实,从整体出发顺其自然而调治之。

西医观点也是唯物而论,但没有以辩证之观点看问题。只知1十1等于2,不知1+1等于3,要知1+1等于3之奥妙,就必须辨证论治,只要把握整体观念,从多方位,多靶点,多层次,多系统调控患病之体质,就能达到预想不到之效果,而且可以使其长治久安。用处方配伍就是具体执法(施治)过程,执法也有讲究,不得粗暴干预、野蛮制裁,应讲究法度。中医执法(施治)之理念是刚柔相济,升降合法,剿抚兼施,内外同调,寒热并用,气血兼理,阴阳兼顾。因生命是一个整体,在不同之生存环境下,易产生病理矛盾,在调解病理矛盾之同时,宜照顾到正常生理特性,才不会激发矛盾、制造矛盾。只要把病理矛盾解决了,没有引起什么风浪(无副作用),就可恢复生产(合成蛋白、分泌激素),达到自给自足,长治久安之效,不须要长期用药控制,这就是中医1+1等于3之理念。西药对许多慢性病,如癌症、失眼、风湿、皮肤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等病症,都以控制病灶及数字指标为目地,长期用药,久而久之,不断激发矛盾,制造矛盾,导致并发症增多,全身没有一处舒服的地方,而西医生全然不顾,还是照章办事,按时服药,不得延误,不得停止,不管你舒不舒服,只知强制镇压、对抗、控制,没有按抚错施,无能力解决矛盾,无法消除并发症。长久以往,体内各行制造业、加工业、排污设备全线瘫痪,即使未亡,也是个废人。这就是现代医药对人类生命造成的不可逆转之伤害。西医唯物而论之观点,最大弊端就是不知辨证,无整体观念,用药则单刀直入,以刚制刚,以暴制暴,不讲究配伍,不权衡利弊,不追究得失,完全脱离了马克思之辩证唯物论思想。真是:整体观念是大局,辨证论治是真理。天然药品合天然,配伍应用显神奇。

作者简介:赖道文,1962年生,男,汉族,已发表中医论文21篇,研究方向:整体观念、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