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蒙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敖日格乐, 英雄

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医医院  内蒙古  兴安盟  029400

【摘要】目的:分析蒙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蒙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91.1%,对照组有效率77.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改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蒙西医;缺血性;脑血管病

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各种疾病当中,其属于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因此,如何提升其治疗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就成了临床中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蒙医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有丰富的行之有效的治疗经验。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蒙医学上属萨病范畴。蒙医认为主要因赫依偏盛引起,赫依与血相搏,气滞、血瘀,导致气血运行与流通障碍为本病病机,继而损伤脑部的黑脉并引起白脉之海—脑之缺血、受损而致病。单纯西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虽然能够发挥一定治疗效果,但是疗效存在局限性。因此,研究开发更加高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迫在眉睫,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医疗工作者首先压面对的难题。采用蒙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单纯西药治疗的一些不良反应,也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本研究采用蒙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对本院收治的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用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中男性55例、女性35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65.2±5.9岁,确诊为脑血栓患者53例,确诊为脑栓塞患者37例;对照组中男性47例、女性43例,年龄44—87岁、平均年龄66.1±6.9岁,确诊为脑血栓患者59例,确诊为脑栓塞患者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症状、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③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全面神经功能缺损;④脑部CT或MRI有责任缺血病灶;⑤脑部CT\MRI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

1.2.2蒙医诊断标准

符合《蒙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萨病”的诊断标准。①主症: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偏身麻木为主要症状,舌强语言变涩或失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②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③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每因气怒、过劳、酗酒、感寒而诱发。

1.3方法

1.3.1对照组

采用单纯西药治疗。①急性期保持安静,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预防和治疗并发症调整血压,稳定血糖,处理颅内高压和脑水肿,保护脑细胞及对症支持治疗。②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5%葡萄糖盐500mL,静脉滴注,1次/d;胞二磷胆碱1.0g+5%葡萄糖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蒙药治疗。嘎啦萨,早:额日顿乌日勒15粒,中:玛日钦—13味散3g,晚:扎冲—13味丸13粒。乌笋萨,早:额日顿乌日勒15粒加服查干汤3g,中:孟根乌苏—18味丸13粒,晚:扎冲—13味丸13粒。赫依萨,早:额日顿乌日勒15粒,扎冲—13味丸13粒加服沉香—35味散3g。希瑞萨,早:额日顿乌日勒15粒,晚:别冲—15味丸15粒。两组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4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肌力提高4级以上,言语清晰,生活基本自理;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肌力提高2—3级,言语基本恢复正常,可自行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无效:以上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1%和77.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改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致残率以及复发率,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并且还占据各疾病三大死因之内[3]。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发病过程中,在所有脑血管疾病中,其发病率能够占据70%,并且还具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低等现象,该疾病在我国每年发病人数十分多,并且近年来,这类疾病发生率还在逐年上升,给患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单纯西药治疗虽然能够发挥一定治疗效果,但是由于长期服用西药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及用药不良反应,因此疗效往往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蒙医学中该病属“萨病”范畴疾病。治疗以蒙医辨证理论为原则,活血化瘀,疏通脉道,扶正益脑为主。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机制复杂、参与因素众多,需在有效时间内,从多个环节采取治疗才有可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蒙药复方的多味性、多途径和蒙药分子的多样性显示了传统蒙药具有多靶点效应,因此蒙药可以降低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蒙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相辅相成,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既可使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机体得到全面调理,降低有些药物的副作用,效果比较明显。

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过程中,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我国治疗系统以及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在治疗过程中大多给予患者抑制血小斑集聚、改善心脑血液循环等药物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够理想,为此,相关研究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提出了蒙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蒙药在使用过程中,其比较注重整体观念,所以提倡心脑同治理论,在本研究调查中,实验组患者所使用的冠心舒通胶囊,就有效地体现了这一理论。冠心舒通胶囊属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蒙药三类新药,其主要的作用就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改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蒙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保证患者治疗效果,使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蒙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景小珊.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7:23—25.

[2]袁虎.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14):66—67.

[3]彭斌,蒲传强.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7(7):50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