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重要性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重要性的探讨

武慧婷

常州市中心血站   213000

摘要:目的:探析在血站血液检测中进行献血者初筛检验的重要性。方法:本次研究的实施将以两个小组的形式开展研究,将选取在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我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110人作为研究对象,为达成研究目的,探析献血者初筛检验的作用,需将110例献血者随机分配为两组,对于其中55例,应进行常规血液检验,对于其他55例献血者则进行增加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两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并比较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从检验结果分析可见,观察组、对照组中出现1例、7例血液标本报废情况,报废率分别为1.81%、12.72%,其中观察组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加强献血者初筛检验,有助于降低血液报废率,对提高血站血液检测水平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血站;血液检测;献血者;初筛检验;报废率

血站的设立不仅为医院提供了充足的血液供应,还对激发广大群众的无偿献血积极性有重要帮助。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无偿献血意向的人比较多,但要知道血站所采集的血液样本需要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为保障对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必须要重视对献血者进行血液检验,判别其合格性[1]。现阶段,原有血液常规检验已经无法达到良好效果,甚至会有一定的血液安全隐患,对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对献血者的初筛检验,尤其关注ALT检验,这对减少血站血样报废率有重要帮助。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便探析了献血者初筛检验的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计纳入研究对象110例研究对象,均为无偿献血者,于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这一时间段内到血站进行误差献血。与此同时,本次研究的实施将以对照实验形式进行,并将其随机分配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5例。例如在对照组中,包括29例男性和26例女性,年龄26~57岁,平均(38.45±4.47)岁;在观察组中,男女比例33∶ 在22,年龄介于24~63岁,平均(39.04±4.82)岁,相比之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常规血液项目检测。可采集3ml末梢血,对血液样本进行10min离心处理,随后对离心后的样本进行检验。可通过正反定血型检测方法检测血型,对于血红蛋白、转氨酶可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最后,对于乙肝表面性抗原水平可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观察组中需对献血者进行ALT筛查,依然需采取献血者末梢血样本,离心处理后选择用干式生化分析仪测定ALT,当ALT含量<50U/L为“阴性”,反之为“阳性”,并且若献血者样本为ALT阳性则应作废,不可将其所献血液用于输液治疗[2]

1.3 观察指标

如若献血者血液检测中确认ALT阳性则判断血液样本报废,统计两组的血液样本报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过程中的统计学处理是整个研究的重要阶段,在本次研究中将选择SPSS23.0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对于本次研究所出现的计量资料,均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则通过“%”表示,随后需对以上两种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检验工具分别为“t”“X2”,如若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血液样本报废情况

观察组、对照组中出现1例、7例血液标本报废情况,报废率分别为1.81%、12.72%,其中观察组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血液样本报废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血液样本报废数

报废率

观察组

55

1

1.81%

对照组

55

7

12.72%

X2

10.041

P值

<0.05

3 讨论

通过血站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为医院提供充足的血液供给,对满足医院的用血需求有至关重要的帮助。现阶段,无偿献血者较多,但是部分人群血液中可能含有一些有害成分,为预防输血治疗的风险性,一般会对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基础检测,重点对转氨酶、乙肝表明性抗原、血红蛋白等进行检测,以明确献血者血液的基本信息,同时还能够准确确认献血者血液内是否存在不良物质、是否存在肝脏疾病,对于确认存在以上情况的血样应作废,不可被应用于输液治疗中。

在本次研究中,重点探析了对无偿献血者进行ALT初筛检查的重要性。ALT成分能够促进蛋白质氨基酸的转变,一般会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中,通过血液检测便可准确检出人体中的ALT含量[3]。在人体中,如若出现病变情况,ALT含量会明显增加,这与人体组织释放转氨酶到血液中有关。目前,血站的血液检测中,会将ALT作为重点检测项目,能够帮助判别献血者是否存在肝脏病变或评估肝脏病变程度。随着相关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ALT指标,完全可以在5min内完成检测。本次研究中,通过干式生化分析仪对ALT进行测定,如结果中表1所示可见,在ALT筛查后发现,观察组、对照组的血液样本报废率分别为1.81%、12.72%,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

从本次研究分析可见,对无偿献血人员进行ALT初筛有助于降低血液样本报废率,近年来无偿献血队伍愈加庞大,相关的献血者血液样本初筛工作也有更高的要求,对此在ALT检测时应严格保障高效性、准确性。据悉,虽然通过ALT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血液样本不合格的情况,但是人体中ALT含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病理性因素和非病理性因素有关[4]。其中病理性因素中,与肝炎、肝硬化、胆道炎、阻塞性黄疸等原因有相关性,因以上因素影响可能引起ALT含量增加。不过,还有许多ALT含量增加的情况与非病理性因素有关。近年来因ALT含量增加而导致的血液报废率增高成为了比较显著的问题,这其中因非病理性因素引起的ALT含量增加占有较大比重[5]。例如,如若献血者在献血前有饮酒情况,那么便会出现ALT含量暂时升高的情况,因此不建议献血者在饮酒后献血;与此同时,感冒、过度疲劳、精神因素等也会给ALT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在正式献血前,必须要对献血者进行ALT筛查,及时发现其是否存在ALT含量增加的情况,并且要将ALT列为献血前的必要检测项目。

经本次研究看,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需要对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综合检测,尤其要重视ALT检测,有助于预防输液治疗时的风险事件。对此在ALT检测中,还要注意预防非病理性因素对ALT检测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梅荣.献血者丙氨酸转氨酶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5):5077-5079.

[2]黄志健.浅析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作用[J].黑龙江医学,2021,45(21):2324-2326.

[3]梁启忠,胡伟伟.血站血液采集前采用丙氨酸转氨酶快速检测的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4):4979-4980.

[4]杨洁. 信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D].新乡医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