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王伊彤 ,赵朵 ,于洋 ,韩格格

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许多有价值值得学习的思想和管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奋斗和实践精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融入路径

引言

1充分发挥高校课堂的教育渠道功效

高校应当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主动对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为学生做好思想铺垫。第一步,保障教材先进性,加快教材修订。教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之一,既是学生学习的必要素材,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只有高标准地完成教材修订工作,才能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美嵌入思政教材,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真切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光芒与魅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久而久之,在教学融合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也会更具中国气息与中国风格,有利于民族自信与政治坚定的协调统一。第二步,保障教学落地,与思政课堂深度融合。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理论性的教学内容较多,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故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与利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所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同时紧紧结合思政课堂的教学目标以及任务,再次筛选优秀传统文化中同课堂教学关联程度高的文化内容,将二者进行抽丝剥茧寻求契合点,并以此为依据对预设教学内容加以整合、优化,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与原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美结合,让大学生细腻的情感能够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寄托点,增强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依赖,使学生更加信任优秀传统文化,并从其中汲取精神养分,吸纳文化力量,提升人文素养。

2创新教育教学的时空领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延展性

第一,积极探索“课堂思政”向“网络思政”拓展,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上平台。一方面,借助网络平台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网络数据工具统计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理解深度、掌握力度,分析出学生所喜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和活动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思政课参与度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高校借助VR技术等新媒体和新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加深学生的科学认识和深刻理解,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积极探索“课堂思政”向“校园思政”拓展,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下平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地渗透作用,“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高质量的‘第二课堂’,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一方面,学校增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环境建设。高校根据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中,如设置中华文化名人角、张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宣传海报、修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览馆等,通过托物言志的方式诠释思想文化,增强高校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高校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开展国学文化讲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团活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引导学生关注、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感和认同感。

3融入校园文化,保障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和“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力求形成有形、有感、有效的独特校园文化。一是加强精神文化引领。深入挖掘校史校训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核,大力培育优秀的校风、教风、学风,打造底蕴厚重、特色鲜明的大学校园文化,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使其内化为师生的价值追求。二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独特鲜明校园文化的彰显离不开总体的规划和精心的布局,围绕校史校训加强校园文化景观的规划建设,形成校园品牌形象,完善学校视觉形象,推广集影像视频、微视频于一体文化产品。三是要开展行为文化培育。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来培育时代新人,形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格局,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举办如古诗词大赛、经典诵读比赛等校园活动。

4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为教师,教师具备的专业性及职业性,直接决定其教学方法、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机制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形式来讲,可将教师作为文化渗入的切入点,通过文化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融合,体现出知识内容的架构性特征。期间,教师的专业素养间接决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融合效果。对此,应加强师资建设,通过教师的教育及管理,对学生的思想及行为起到引领作用。一方面,应全面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进行整合处理,在后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合提供平台,为学生传递更为优质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应加强对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渗透处理,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摆脱思政教育课程推进过程中的失语现象,增强文化的审视性,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意识里对文化产生认同,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文化自信,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5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其中所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于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育人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使新时代大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当中感受当下、启迪思考、规划未来,是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付明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国军转民,2022,No.301(24):70-71.

[2]崔佳卉,祖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才智,2022(32):25-28.

[3]周宇,杨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J].作家天地,2022,No.624(27):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