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水污染防治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池塘养殖水污染防治初探

秦永强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的发展,在池塘水产养殖过程中,池塘水质会直接影响到养殖品种的生长质量和产量,是获得养殖高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池塘养殖水质调控与改良面临许多难题,为此,本文简述了池塘水质恶化的指标及对水产养殖的危害:污染水体,限制水生生物正常生长,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命安全,降低池塘水产养殖效益;分析了池塘水产养殖水质恶化的原因:池塘水的内源污染和外源性污染;提出了池塘水产养殖水质调控与改良方法:生物方法、物理方法、机械方法。

关键词:池塘养殖;水污染;防治方法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养殖产量已连续30年位列世界第一,2018年全国水产养殖产量4.9×1010kg,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60%以上。水产养殖产量高,造成的污染也高。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不容忽视。为了降低养殖尾水的危害,各种养殖尾水净化系统应运而生。本研究将通过介绍中国水产养殖业污染的现状、危害、防治政策和近20年出现的水产养殖污水净化技术,了解养殖尾水净化的机理和各种净化系统的优缺点,为净化系统的选择提供建议,并对净化系统的研究进行展望。

1水污染的危害

1.1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会引起传染病的蔓延。水污染后,污染物可通过人类饮水或食物链进入人体。人类直接饮用含有寄生虫、细菌或病毒的污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和姜虫病是因寄生虫惹起的,痢疾和霍乱是由细菌引起的,传染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人类一旦感染了这些疾病,不仅会危害人类健康,甚至会失去生命。人体摄入含有重金属如镉、铅、六价铬等的污水,会发生中毒,危害人体健康。日本“水俣病”是人们长期食用含有汞和甲基汞废水污染的鱼、贝类造成的,日本“痛痛病”是居民长期饮食被镉污染的水和食物造成的。

1.2对水产养殖生产的危害

水是养殖动物最基本的生活环境。水的理化因子,如水温、溶氧量、pH值、盐度、光照、水流、化学成分及有毒物质对水产动物生活影响极大。有些水源由于矿山、工厂、油田、码头、农田的排水和某些生活污水的排入,使养殖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如汞、铅、镉、锌、镍等和其他有毒物质如氰化物、硫化物、酚类、多氯联苯等,这些有毒物质均能使水产养殖动物慢性或急性中毒,严重时引发大量死亡。受污染水体中的氨氮含量过高会损坏鱼、蚌的鳃,高于0.5mg/L时会引起无法进食和呼吸,直至死亡。水质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会引发水产动物出现爆发性疾病如出血病,当其含量高于0.5mg/L时,会引起养殖动物患病甚至死亡。污水中盐分过高会影响淡水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

2养殖尾水治理监管优化建议

2.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主体责任

明确水产养殖者对养殖尾水治理的法律责任和违法处罚措施。水产养殖者应当建有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养殖设施,配备与养殖总量相适应的电力、增氧设施,在集中连片的池塘养殖区还要建设与养殖尾水排放总量相适应的尾水处理设施,并确保设施正常运行。违反相应规定者,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处一定数额罚款。出台明确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管理部门职责的地方规范性文件,落实污染治理和监管责任。针对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监管基础较为薄弱、机构职能调整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职责不够清晰的情况,进一步制定地方法规或部门规章,明确水产养殖污染防治职责。渔业部门负责管理养殖规模和布局的管控,生态养殖方式、尾水污染治理的指导和监管;质监部门负责水产养殖药物、饲料的品质监管;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水产养殖污染防控措施实施效果监管。

2.2物理法

物理法主要包括过滤技术、固液分离技术、泡沫分离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其中,机械过滤是养殖尾水处理中最常用的手段,其目的是去除尾水中粒径较大的固体微粒,如微滤机过滤杂质的处理效果可达80%左右。固液分离效率略低,可作为初级处理技术。泡沫分离技术是通过向含有活性物质的液体中鼓入气泡,活性物质聚集在气泡上,再对气泡和液体分离实现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而海水养殖尾水更易产生泡沫,因此泡沫分离技术应用于海水养殖中具有更大优势。膜分离技术对于海水污染物有一定的去除能力。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以分离膜为核心,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来实现料液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和浓缩的一门新兴技术。与传统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耗能低、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等特点。物理法能去除尾水中的固态污染物及小部分悬浮污染物,对溶解在水中的污染物如氮、磷等去除效果不佳。总体来说,物理方法对尾水污染物去除效果不佳,多用于尾水处理的第一个环节。

2.3生物法

生物法主要包括微生物脱氮除磷、藻类净化以及菌藻混合系统。微生物脱氮除磷在规模化污水集中处理应用较广,而且技术成熟。其中,生物膜技术属于微生物应用技术之一。利用滤料或载体比表面积大、附着生物种类丰富度高、数量大的特点提高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李秋芬等通过实验证明了脱氮菌强化挂膜可明显提高生物滤器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率。藻类对水体净化的原理是植物与其根部区域的微生物共生产生协同作用,去除水中的N、P和悬浮颗粒,分解转化有机物。Ansari等提出水产养殖废水可作为藻类生长的营养基质,且水产养殖废水微藻培养对氨氮、硝酸盐、磷酸盐和COD的去除效率均很理想。菌藻混合系统作为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手段也逐渐被人们关注。通过平行操作微藻系统、活性污泥系统和细菌微藻联合体在内的3个系统,结果表明菌藻混合系统显示出了更稳定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性能。生物法是目前发展最快、最具发展前景的海洋渔业环境修复技术。与物化法相比,生物法具有费用较低、耗时较短、净化彻底、不破坏生态平衡、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但是一个成熟的尾水处理系统多由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协同处理,单一的处理方法不容易达到尾水处理标准。

结语

水是一切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必需环境,然而,在池塘水产养殖过程中,受池塘老化、水体中的诱饵腐烂、药物污染等池塘水的内源污染及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污染、工业废水污染等外源性污染因素的影响,不少池塘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水质恶化问题,水质恶化不仅会限制水生生物正常生长,严重时还会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命安全,从而降低池塘水产养殖效益,因此,就需要水产养殖户积极探索和应用池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与改良的方法,如生物方法(种植水生植物和鱼虾贝混养)、物理方法(清淤、晒塘、增氧、加水)、化学方法(在养殖池塘中泼洒生石灰、吸附剂、调节剂、络合剂、沉淀剂、增氧剂等)、机械方法(采用制氧机、潜水泵调控水质),采用这些方法不仅能有效调控池塘水质,同时还能改善已经发生污染的池塘水体,促进池塘水体恢复至健康状态,这样不仅能为池塘水生生物生长和繁殖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还能促进池塘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这对促进我国池塘水产养殖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书洪,徐林通,钟文慧,等.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技术试验[J].河北渔业,2021(3):5-7.

[2]宋丽姿.淡水养殖池塘水体生态调控技术[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3):125-126.

[3]王春华.池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与改良[J].新农村,2020(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