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刚性与弹性协同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信息化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刚性与弹性协同路径分析

向毓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430021

摘要:大数据是近几年来非常热门的新兴科学技术。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良好运用能够实现对数据的整合、收集、管理、存储和分析,相较于传统的分析技术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和价值。因此,在现阶段,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中,为了更好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对大数据技术有效的进行运用,进一步提高统筹规划的水平,对于国土空间规划这项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刚性与弹性协同;国土空间规划

引言

我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作为农业大国,现有的自然地理条件,为我国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建设发展,以“三农”为着力点,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致力于推动农村各项改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现阶段,深入到我国村庄发展实际中可以发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依旧面临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村空心化、内生动力不足、村庄特色消亡、政策及资金配套不足等。这些问题在阻碍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限制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整体提升。基于此,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如何优化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1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国家已先后开展了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分别是第一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86-2000年)、第二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年)和第三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第一轮规划主要是对耕地实施特殊保护,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指标需求,并奠定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基础。第二轮规划修编确立了以耕地保护为主要目标,通过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通过指标刚性控制,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第三轮规划修编则采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加强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作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优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强调指标和空间的刚性和弹性调控,禁止与引导相结合,加强各行业用地布局整合,注重生态合理性,实施“三界四区”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理念贯穿到整个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通过以上三轮规划的实施,有效的保护了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同时也为全国经济发展建设提供了有效用地保障。

2信息化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刚性与弹性协同的现存问题

2.1规划刚性弹性间数据协调与连贯性的分离

规划刚性与弹性的协同体系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从部分计划转向整体联动、从静态转为动静态结合、从注重经验转为实际信息推动等方面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但是在错综复杂的规划制度中,不同单位在突出强调需要重视该指标的关键与核心作用时,还疏漏和忽略了一些其他的利益中心的要求。国土空间波及到的不同单位没有充分思考和意识到规划主体的看差异性和程度效果,促使相同的空间中具有相互包容性差、种类众多以及互相约束等各种管理需求,导致规划在实际落实过程中需要面对九龙治水般的现存难题。规划刚性与弹性的数据协调并没有在规划、建造以及运行过程中与人地两者关系中全面覆盖。此外,应急管理、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公共安全等单位纵向贯穿、横向贯穿的数据共享体系不够完善于健全,导致整体规划的刚性层面与部分执行的弹性层面协调性不够,例如国土空间使用管理和底层寻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对抗中,空间、构造、用途以及规模等四个重要支撑点间的相互联系与反馈的数据信息协同不够及时有效,不利于规划目标的科科学完成和落实以及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稳固体系的建立。

2.2精度约束问题

在编制县(市、区)空间规划层面,应考虑到精度约束的问题。在开展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时,应以编制规划基期年的遥感正射影像图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称“三调”)成果作为基础底图数据,将开发利用程度评价结果图与基础底图进行套合,采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MapGIS等)软件对数据图层进行空间分析处理,按图层属性和面积限值要求核减独立碎小图斑。为确保红线区域连续和完整性,红线区域面积最小控制在1平方公里。为满足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服务的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程度评价,采用1:500地形图精度控制要求开展相关编制工作。

3信息化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刚性与弹性协同的科学路径

3.1利用大数据,健全规划体系

大数据技术的利用也能够让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得到了广泛性的运用。所以,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就可以对大数据充分的进行利用,让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中,规划职能尚未完善,归根结底是由于规划体系未健全,对于规划的协调性和整体性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现阶段,可以对大数据进行有效的利用,让规划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从而更好地让规划工作的开展高质量和高效率。可以对大数据合理的进行运用,对当前的现状进行改变,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助力,可以对国土资源开发及利用信息进行获取,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和了解。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具备协调性和整体性的规划体系进行构建,让规划方式更加有序。可以发挥大数据本身的处理信息的功能,选择更加合理、科学的规划形式,对未来工作发展形势进行确定。这样就能够针对性较强的进行宏观调控,让规划工作更加合理和科学。

3.2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共享平台

如果想要处理好因为多样主体数据包含性能不够进而产生信息共享不平衡问题,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刚性和弹性协同发展路径中,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国土空间信息共享管理平台,科学分析目前国土空间规划进程中的经济要素、社会要素以及自然环境要素等,充分与国土资源的各类效能与管理方案相结合,建立健全信息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平台。利用信息化规划共享平台,能够促进各种社会关系的改善,不但可以指引正确的社会价值,还可以推动不同的管理单位间的专属数据与共享信息得到充分的交流与相通并且展开回馈。

3.3利用大数据,深化民众参与

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让规划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持续性的增强,一定要对多方面的信息进行汇总。这样才能够在规划工作中做到综合考量,让规划的质量和效果得到不断的提高。在这其中,全民参与是国土空间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监督和保障。因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就可以对大数据有效的进行利用,让民众的参与度得到持续的提高和加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之间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国土空间规划对乡村振兴实施提出了多规合一、绿色发展、坚守底线、统筹协调等具体要求,力求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推动乡村生态治理,乡村产业振兴,保障乡村用地需求,达到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满足城乡发展需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远通.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关系及展望[J].综合运输,2022,44(11):12-16+52.

[2]程鹏,屠启宇.响应创新发展逻辑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22,(06):72-79.

[3]彭晓.基于安全格局理论的国土空间规划冲突协调途径[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1):2856-2866.

[4]李王锋.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位与建议[J].环境影响评价,2022,44(06):1-4.

[5]王清扬,吴婧.英国城乡规划环评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环评的启示[J].环境影响评价,2022,44(0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