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王玉杰 ,吴志国

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水利水电是一项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和生活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水利水电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信息化带来的便利,给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新技术、新思想,这些都弥补了以往施工技术存在的缺陷,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和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这一点上,文章着重探讨了在信息化时代下,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能为我们的水利建设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施工;信息化;挑战;水利;机遇;水电;发展;技术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从原始时代的农业生产到近代的峡谷营建,无不与“水”的主题密不可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人类的发展也是对水资源的征服。人类在这一进程中,由认识自然现象、认识自然规律、探索科学技术、改造科学技术,最后就是一种看不见的生产力。其中,水利水电技术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十年,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已经进入了创新变革的“瓶颈”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对它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一、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在信息时代的发展机遇

1.加大水利水电信息技术的运用力度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我国的水利工程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必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在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对于提高我国治水的科学性,促进科技的研发与普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很多施工单位对信息技术的优势认识不够,导致项目工期过长,质量难以保证。为此,必须加大水利水电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例如, GIS技术是建立在对地理信息的反映上,被广泛应用于水利规划、测绘等领域。同时, GIS还能为设计人员提供与堤防和闸门有关的信息。在 GIS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它的功能也在变得越来越完善。因此,继续挖掘 GIS技术的潜力,使它在水利水电领域得到更多的应用,这对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来说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2.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水利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例如,遥感技术,该技术的运用可以对地形地质数据进行准确的测量,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如果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发生地质灾害,将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像是山体滑坡等,以目前落后的勘探技术,根本探测不到这些恶劣的地质条件,这就增加了开采的难度。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对该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报,对于保障该地区的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3.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保证了水工项目的质量

在水利水电项目中,需要对当地的水情和旱情进行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建立数学模型,为大坝失稳分析等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比如 BIM,它就是基于不同的数字技术,来进行相关工作的。BIM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技术,其优点十分明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将会日益广泛,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当设计者在实地考察时,由于缺乏地质和地形等资料,可以通过 BIM技术快速地生成设计方案,从而在缺乏准确资料的情况下,快速地作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同时,该系统将传统的人工绘图转换成了计算机上的3D图形,大大提高了绘图的效率与质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 BIM的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工程中,以动态的方式展现与展示设计成果,提高施工人员的理解能力,保证了项目的精确性。同时,基于 BIM的三维可视特点,能够在工程开始之前就对工程中的冲突进行探测,从而减少工程中的错误和返工。

二、水利水电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对策

1.加强职业培训,提高科技观念的普及

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专业人才比较少,而且技术水平也比较低下,所以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对新技术理念的宣传力度,保证技术管理者在信息技术上的技能水平。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主要是对其原理、主要功能、实际操作和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介绍,同时还要加强实际操作,加深对其的印象。通过培训后的考试,通过了考试,获得了相应的证书,从而达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的目的。其次,将信息化与大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掌握相应的科技知识,并且在毕业时就能拿到相应的技能证书,为将来的建设工作提供一种更好的技能。

2.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提高测量精度

GPS定位系统是以空间卫星为核心,再与地面监测站点建立连接,再由用户设备互联实现。GPS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大大提高了 GPS定位的准确度。GPS技术在进行测量时,如果地面是不平整的,则需要在远处选取多个参考点,在变形区中选取多个监测点,并分别建立 GPS

定位系统,对其进行连续监测。在观测完毕后,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正确处理与分析,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观测数据,降低观测数据的不均匀性带来的误差,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保证。

3.采用自动化信息技术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在当今信息时代,企业应对机器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因为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所需的设备数量较多,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而且各类设备的管理也比较困难,所以,企业要积极地、充分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设备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将全部设备信息输入信息化系统,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查询,便于查阅,并可以设置相关的提醒,保证设备的正常维护。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了解实际工作状态和情况,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节省维修时间和维修费用。

结论:水利水电是一件能造福人民的大事。而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又可以缩短工期,不过,技术人员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使信息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更加有效,从而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远忠.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问题的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2(9):0066-0069.

[2]尹婷.财务共享中心的智能化转型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23):72-75.

[3]岳东亚.信息技术2.0环境下激活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2(11):0083-0086.

[4]张方略.大数据时代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2(11):0136-0138.

[5]张豪.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体系的构建[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2(11):004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