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临床血脂生化检验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4
/ 2

探究临床血脂生化检验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

 张梦颖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苏 南京市 210000

摘要:目的:探究血脂生化检验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脂生化检验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检验,观察组进行分级检验。统计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不同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脂生化检验过程中,应用分级检验方法,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脂生化检验;分级检验

高血脂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疾病的主要引发因素是脂肪的代谢或者转运中出现了异常,导致患者的血浆中血脂水平异常[1]。在临床多种检验中,血脂生化检验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项目,能够帮助医生对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准确的掌握,并且根据检验结果,能够分析患者的健康状况[2]。而在检验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难以避免的会出现误差。因此,在检验过程中需要尽量提升检验效果,这样可以帮助医生正确的分析患者的病情,而分级检验方法,近年来被应用于临床,发现其效果较好,值得展开深入的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脂生化检验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5:25,年龄分布为30~69岁,平均年龄为(49.51±2.6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分布为31~73岁,平均年龄为(47.21±3.54)岁。组间患者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检验前一天,患者禁食、禁水,清晨空腹采集血液标本,静脉血送检,常规检查生化指标。对照组使用拉网式检验,而观察组应用分级检验,对于所需的检验项目进行分级,包括三个级别,一级为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二级为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三级为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而后根据分级情况对各项指标进行检验,统计两组的检验指标阳性率。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统计完成,若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指标阳性率

观察组不同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之0.05,其余指标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组间不同指标阳性率[n(%)]

组别

例数

载脂蛋白AⅠ

载脂蛋白B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甘油三酯

对照组

50

12(24.00)

10(20.00)

15(30.00)

8(16.00)

15(30.00)

观察组

50

25(50.00)

20(40.00)

23(46.00)

9(18.00)

16(32.00)

2

-

7.761

8.956

0.258

0.164

0.034

P

-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即为血脂,在血浆中的脂类,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3]。它们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是与蛋白质相结合,即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大部分的胆固醇属于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通过饮食合合成,而甘油三酯是由饮食中获得的[4]。当身体脂质合成异常,或长时间饮食不节,会引发高血脂症。高血脂症的引发因素包括遗传、吸烟、肥胖、运动较少、压力大。近年来,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导致了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高脂血症会引发脂质在血液中沉积,引发动脉硬化,还会引发多种代谢性紊乱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危害较大[5]。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引起了临床内外的广泛关注。在治疗高血脂症的前提是准确的检验,目前,在进行血脂生化检验时,主要观测指标包括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常规的检验方法,包括拉网式检验以及分级检验,而拉网式检验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并且准确率也不理想。而本研究探究了分级检验的效果,发现与传统拉网式检验相比,此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合格率,同时更加经济,患者接受度较高。通过分级检验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阳性率,从而节约医疗资源。另一方面,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全面的掌握血脂水平,通常需要检测全部项目,可能会引发资源的浪费,而通过分级检验,能够依据上一级阳性结果,对下一级检验的方式进行自动的判定,这样可以使结果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降低医疗浪费,此检验方式性价比更高。

综上所述,在血脂生化检验过程中,应用分级检验方法,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4参考文献

[1] 王敏,王晶,杨娜,等. UPLC-Q/TOF-MS法测定虎杖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在高脂血症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J]. 药学与临床研究,2021,29(6):438-443.

[2]  尹小勇,董科,杨正东,等. 乳酸、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价[J]. 西部医学,2021,33(7):1001-1004,1015.

[3] 荣媛,祁谨,张黎军. 高血压和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血糖血脂水平变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1):34-37.

[4] 刘正,朱涛,霍强,等. APACHEⅡ评分联合血脂检测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J]. 河北医药,2021,43(2):192-195,200.

[5] 王晓光,陶徉聿,薛新宏,等. 非急性期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及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J]. 河北医药,2021,43(3):383-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