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蛋白摄入量对鸡体健康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蛋鸡蛋白摄入量对鸡体健康影响分析

毛建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2019年蛋鸡存栏不断上升,鸡笼和鸡苗短缺,在鸡舍建造大潮尚未结束之前,诸多养鸡专业户都是非职业饲养员。在鸡舍空间狭小、高密度的情况下,蛋鸡在产卵期间可能会造成产量降低以及大量蛋鸡死亡。投入资金多风险高蛋鸡饲料配比随心所欲的情况很多,以个体偏好和自我感觉为依据为成千上万蛋鸡调配饲料,会造成鸡体出现亚健康情况。因此,养鸡专业户需要将饲料营养成分标准化,保证蛋鸡基本需求。

关键词:蛋鸡蛋白;摄入量;鸡体;健康影响

维持鸡体自身正常代谢主要是通过饲料中摄取蛋白质,并持续从体组织中补充蛋白质。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要注重维持蛋鸡自身蛋白质含量,以保证其生长与生产的需求,同时降低氮源的损耗。如果缺乏足够的蛋白质,就会造成机体组织的蛋白质消耗,从而形成氮的负平衡,影响鸡体健康。同时,蛋白质是组成生物活动必需的激素、抗体以及内分泌物等的重要原料,鸡体需要这些物质来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1、品种的不同决定蛋鸡蛋白摄入量存在差异

就海兰鸡日平均蛋白质整体摄入量保持在17.5 g来说,其蛋白质整体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如下:

(1)幼龄蛋鸡粗纤维含量极低

根据相关标准,在青年阶段粗纤维必须保持在5%,而在实际饲喂过程中,粗纤维整体含量却低于3%,致使在产后整体采食率大幅度下降,蛋白实际摄入量严重不足,阻碍鸡体健康成长[1]

(2)急性胰腺炎暴发

鸡体出现急性胰腺炎后,会导致胃黏膜溃疡、肌胃萎缩以及胃液分泌减少,从而影响蛋鸡进食后消化吸收,导致舌表面出现溃疡、鸡口炎等症状,严重的话无法进食。

(3)谷物和饲料出现霉变

部分玉米自身含有大量霉菌毒素,对鸡群产生较大影响。其中黄曲霉毒素可导致鸡群出现挑食、厌食的表现。同时,鸡舍内部料槽卫生清洁工作不到位、料面过多,滴水漏水导致料块变质霉烂等现象会导致产前较长时间无原料投入、饲料霉化等问题还没有被重视,这些都是导致产后低采食的重要原因。

(4)配方简单

实验结果显示,预混料实际含量应按照5%进行添加。浓缩料以13%(以兴基为实验结果)为基准,较青年阶段预混料的实际配比以玉米豆粕麸皮为主,前者添加鸡体更加适口的多元素多口味原料,对其口感更为适宜,而青年阶段的浓缩料实际用量明显高于预混料。所以,当前大多数鸡舍选择饲料中添加预混料作为主食,在开产期之后饲料产量普遍偏小,造成蛋白严重缺乏。

(5)缺乏豆粕

豆粕实际添加量不足,养鸡专业户过分相信自己添加配料的成分,而且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导致蛋鸡肠道微生物严重紊乱,吸收转化率大幅度降低,豆粕在蛋鸡口中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2、高峰期蛋白摄入量低与蛋鸡健康的分析

在实际生产中,合理蛋白含量对不同品种的鸡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对提高肉鸡产量、提高饲料报酬、降低养殖成本等问题给予高度关注。日粮中蛋白供应不足,鸡体处于负氮平衡。为了使鸡体能获得充足的必需氨基酸,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求。首先用少量的蛋白储备,然后通过对各个器官的蛋白进行分解,以补充自身所需营养。首先消耗的是肝脏的蛋白质,其次是血液中的蛋白质,最后是肌肉和组织的蛋白。在这个动态过程中,除了要提供充足的营养素之外,还必须补充赖氨酸、精氨酸等非必要氨基酸。长期的蛋白质缺乏会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下降,从而引起水肿以及贫血,对保护抗体的生成有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鸡体的某些内分泌腺素和某些重要酶的合成受到阻碍,也会造成整个代谢过程的紊乱[2]

经实证分析,以21%的豆粕配料为例,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为14.28%,若采食量以105 g进行计算,鸡体每日的蛋白含量为15 g (标准为17.5 g):如果采用24%豆粕,实际蛋白摄入量为16.2 g。若基础摄入17.5克,两者均不足,则会达210天以下,出现减蛋、沙皮蛋、呼吸困难、面部肿胀等不良反应。21%豆粕蛋白含量偏低,刚刚达到顶峰就会减鸡。在24%豆粕配方中,大约25天后也会出现类似减蛋现象。蛋白质合格的鸡群,在此期间几乎没有减蛋等表现。

开产延迟,高峰期延迟后甚至停滞不前,或者210天以前鸡群突发感冒、减蛋,死鸡以及大肠杆菌等情况,对疫苗的反应不理想、免疫功能差、蛋白摄取不足造成鸡体营养不足。这些和身体健康缺陷息息相关。在对蛋鸡进行精确的营养控制时,采用科学的配方,并进行饲料的合理配比,保证蛋白含量达到标准。针对蛋白质达标的蛋鸡安全,进一步证明精准营养是扩大鸡舍规模的一道保障,随意搭配的饲料引起蛋白含量偏低,对鸡体健康构成威胁的最大。所以,要想达到更好地改善和提高养殖效益,就需要对鸡蛋进行精确的营养供应。如果没有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就无法保证鸡体自身健康。

3、过量摄入蛋白对鸡体健康的影响

日粮蛋白含量过高,超出蛋鸡实际需求范围,一般超过的量都会转化成脂肪或者碳水化合物,或者被氧化形成热能,导致蛋白质浪费。因此,在养鸡生产中除满足产蛋期营养需要外,还应重视饲料配方和日粮质量。日粮中蛋白含量过高,非但不会增加体重,会对鸡体健康造成影响。日粮蛋白质过多,以排出代谢尾产物,增加肝,肾负担。此外,由于鸡体消耗大量能量,也导致血液和组织中胆固醇浓度增高,从而引发痛风。同时,尿酸盐在关节或肾,输尿管和内脏等处的沉积使鸡瘦弱、贫血和衰弱甚至致死。导致蛋白摄入量过高的因素有:

(1)鸡场品种差异过大

不同的蛋白需要和不同的饲料调配,对鸡蛋的蛋白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海兰白、粉六以及罗曼白等都有特设蛋白含量标准。但在实际中,蛋白成分因其加工过程和设备不同而不同。如果配比不合理,就会出现摄入过多蛋白。

(2)冬季鸡群和高日龄鸡采食能力较强,采食过度

300400日龄的蛋鸡一般采食115 g或更多,冬季寒冷时,蛋鸡需要更多的能源,同时也会增加采食量。如果日食高于115 g会导致蛋白质含量过高[3]

(3)豆粕掺入过量

添加豆粕依据饲养员个人喜好,配比量不按照标准,添加的豆粕数量多,其蛋白含量也会增加,超限的情况也会加重。

(4)新玉米含水量大

在秋季和冬季加入新玉米后,饲料的整体能量水平较低,致使采食量大幅度提高。采食量越大,则蛋白摄入量越多。秋冬季气温迅速降低,容易滋生各类霉菌、害虫,病毒性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夏天。

4、蛋白过量对鸡体健康的实证分析

(1)蛋雏鸡所需的开口料是以 20%蛋白为准,如果在 20 天内使用 21%的肉类蛋白颗粒饲料,蛋鸡在 40 天内可能会爆发病毒性疾病,病症以肝大、肾肿以及死亡为主,同时伴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以及发热等症状。

(2)以海兰鸡青年阶段为例,一般规定 15%蛋白压际,实际相关资料显示,以 16.5%16.98%的蛋白为配方,从 60 日龄起投喂,16.98%的蛋白配方可以使鸡群在三个半月内引起大规模感染,出现面部肿胀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用药疗效不理想。16.5%蛋白的青年阶段配方可在三个半月内出现类似症状,发病时长大约延迟 25 个工作日,局部出现气管出血、扁桃体出血以及鼻窦炎等。同时,死鸡出现肾肿伴随大肠杆菌。

(3)蛋白含量过高会造成脱肛和瘫鸡,蛋体力越大,蛋壳越差,蛋壳的自身质量也会影响到养殖周期,如果过早出售会影响鸡群整体实际利润。

5、总结

总而言之,任何涉及饲料配方都要朝着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不能随意使用,蛋白含量过高意味着饲料比例不合理,具有潜在危险,还会引发各种病症。因此需要专业养殖人员合理调配,科学投喂,促进鸡体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齐素玲. 浅谈蛋鸡蛋白摄入量对鸡体健康影响[J].中国饲料添加剂,202001(1):22-23.

[2] 刘涛.现代养殖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

[3]唐式校,王义.蛋白质营养水平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现代畜牧科技.201651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