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发展及应用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发展及应用浅析

张勇

宿迁第三医院中医科   江苏省宿迁市

摘要:中药材的真伪优劣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传统中药鉴定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应用总结并流传至今的丰富经验累积而成,其通过眼看、手触摸、鼻嗅闻、嘴品尝等多种方式对中药材的真假优劣进行辨别。传统中药鉴定法虽然方法简便易操作,仍然是中药鉴定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对传统的中药鉴定的发展历程以及方法应用展开综述。

关键词:传统中药鉴定法;中药鉴定;发展;应用

对中药进行鉴定是正确选药、确保用药有效安全的基础,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具有悠久历史,鉴定准确度得到千万年验证。传统鉴定法以眼看、手触摸、鼻嗅闻、嘴品尝、水试、火试等方式为主,主要对中药材的性状进行鉴别,判断真伪优劣。随着科技的进步,中药材鉴定的先进方法越来越多,但仍无法否定传统方法在中药鉴定中的作用,尤其相对于那些复杂理化方法鉴别,传统鉴定方法的简便快捷更是无可替代。

1.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发展历程

历史长河人们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多种疾病,而中医药的应用以及传统中药鉴定是我们先民与疾病斗争中,通过实践不断累积总结而成的。最初,人们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一些植物能够充饥还能抵御疾患,随着人类的发展中药鉴定知识的累积越来越丰富。周朝《诗经》记载的中药材已经对其产地、性状、采收等进行收录,是中药鉴别方法的雏形[1]。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所载的中药材,如人参呈纺锤人形、丹参棕红或暗棕红、苦参味极苦、木香鼻闻气味香而特殊,这些名字即含鉴别特征;本书还首次提到“五味”,味道也是传统鉴别手法之一。西汉《淮南子》明确记载秦皮的水试方法。魏晋《吴普本草》详细记录形态鉴别方法超过四十多种药材,被认为是中药性状鉴别较为完整的早期医著。西晋的《南方草木状》,对我国粤、桂等南方地区的八十多种植物进行了详细记载,包括其形态特征等方面。公元6世纪《芝草图》与《灵秀本草图》开创了药材通过图片表达的先河,为鉴定的准确性创造了有利条件[2]。宋朝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插图更加清晰,包含的种类更多。明清时期,采用图谱表达药材植物的形态及性状已经成为常态,以《本草纲目》为例,不仅使用图谱对药材进行表达,更是对鉴定相关知识进行详细描述。《本草图谱》记载的植物种类达到两千余种,除了包含本土栽培以及野生品种之外,还收录了许多外来引进品种,且插图均为彩色[3]。普通人通过图片就可辨识药材原植物。

在现代理论方法不断发展普及应用的近代,逐步形成中药鉴定学科。现在虽然有先进技术应用于中药材的鉴定,在农家、山区,包括基层社区,传统中药鉴定方法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2.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应用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在应用中通常以经验鉴别法为主,主要以眼看、手触摸、鼻嗅闻、嘴品尝、水试、火试等。

2.1眼看

在中药的传统鉴定中,通过对外观的观测,即可对一些药材进行分辨,观测内容除了药材的外观形态及颜色之外,还包括断面性状等方面。如,野生防风根头部簇生较长的棕色毛状残存叶基称“毛刷头”或“扫帚头”;根部密集的环纹称“蚯蚓头”;质地疏松,断面皮部黄色,有一圈棕色环纹称“凤眼圈”、断面可见裂隙和放射状纹理形似菊花习称“菊花心”。这些是家种防风或伪品所没有的。

2.2手触摸

在传统中药鉴定中,工作人员可通过手触摸并结合自身经验对于中药材进行鉴别判断。黄芪原药材软而韧,包括豆腥气;当归原药材软柔;茯苓原鲜药材将其折断后可发现其具有一定弹性;盐附子鲜药材质地较为柔软,但其中黑附子的质地却与之相反,质地较硬[4]

2.3鼻嗅闻与嘴品尝

有些中药存在挥发性物质,种类不同,气味具有很大区别,可用鼻子嗅闻的方式进行鉴别。以当归与独活的鉴别为例,前者的气味以辛甘温为主,后者的气味则以苦辛燥烈浓郁为主。口尝的方法也由来已久,在鉴定中人们会对部分药材采用口尝的方式进行鉴别,如熊胆入口先苦后甘,且具有天然的清香[5]。当归头与独活外观类似,鉴别可以口尝,当归尝之先苦辛后微甜,独活先苦辛后微麻辣。

2.4水试法

传统水试法有多种情况:在入水后,能观察到鉴别特征。秦皮浸出液阳光下为碧蓝荧光;藏红花柱头入水呈橙黄色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变黄色,红花冒充的无此现象。天然麝香用水湿润能搓成团、手轻轻推易散、不粘手、不结块;麝香水试之外,应用传统经验鉴别的“冒槽”特征在毛壳麝香的鉴定具有一定的典故,应用特制槽针由囊孔插入,随后将麝香仁完整取出后观察,可看到槽内麝香仁有逐渐膨胀的迹象[6]。金钱草正品是报春花科过路黄,叶的主脉水浸对光透视能看到褐色或黑色条纹,豆科的广金钱草或伪品无此特征或特征不明显。一些中药材与水接触会呈现明显的膨胀,菟丝子水浸泡种皮破裂黄白色胚芽膨胀如吐丝之状;吴茱萸、川楝子水泡略膨胀有粘性;而传统分辨南北葶苈子,北葶苈子水试膨胀度是南葶苈子的四倍,伪品膨胀度不及南葶苈子。

2.5火试法

古人鉴药善用火试。把药物烧着火,观察火焰、烟雾、气味、声音等。如:同是白色粉末,芒硝为黄色火焰、白矾为紫色火焰、炉甘石烧热变黄而冷却又变回白色;麻黄、牡丹皮烧后可见结晶;烧青黛紫红烟;烧砒霜、雄黄都有蒜臭并且雄黄冒黄白烟;真熊胆烧有白泡但是没有腥味。火试在茎木心材、树脂类、动物类、矿物类、孢子粉、珍珠、青黛等到现在都有广泛鉴别用处。

3.结语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通常利用眼看、手触摸、鼻嗅闻、嘴品尝、水试、火试等,对药材的外在形态以及断面性状的观看、触摸等来分辨中药材的真伪优劣,具备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不需要高端复杂仪器设备,操作简单,速度快,准确度较高,普通人也容易上手。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结合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鉴定技术,在推进继承创新中医药发展,确保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严玮,姜晓燕,杨水英,蔡艳,顾艳.中药传统鉴定技术在医院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中的传承与应用[J].药学与临床研究,2022,30(03):285-288.

[2]张慧文,渠弼,田景民,鄢长华,薛焱,麻剑南,王焕芸.《中药鉴定学》教学的中药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融性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1,43(S2):172-174.

[3]陈毓,陈巍,梁勇,张乐.高职院校在线课程思政创新实践与思考——以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0):40-42.

[4]凌美,武谦虎,黄晓凡,费凯,沈永权,张宏兵,叶红杏,孙小祥.基于新型师承式传承模式的中药传统技艺传承实践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2):174-177.

[5]尤琪.基于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高职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2):78-81.

[6]高申蓉,崔达,王新桂,朱田密.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实际应用及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0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