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蒿的生育特性及大棚覆盖高效栽培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芦蒿的生育特性及大棚覆盖高效栽培技术

柴勇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南岗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 邮编 222203

摘要:芦蒿属为菊科的多年生宿根性草本,其幼嫩的茎干可食用,是一种传统的药用野菜。灌云县南岗芦蒿园是苏北地区规模较大的芦蒿园,目前已经建成了芦蒿园占地16000多亩,拥有1600多座太阳能大棚。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深入掌握了芦蒿的生长特点,推动了芦蒿温室种植技术的普及,使芦蒿种植成为当地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关键词:芦蒿;生育特性;大棚覆盖;高效栽培

前言:白蒿,别名白蒿,俗称白蒿,属植物,原产亚洲,在我国东北、华北及中南的荒滩、荒坡、圩区等区域广泛分布。芦蒿属植物,具有较强的抗环境胁迫能力和较低的农业环境污染能力,具有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保健功能强等特点。由于其无公害,因此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是当前冬季和春季市场上最重要的野生青菜品种。目前,大棚及设施种植芦蒿单株有4000-5000元/亩的经济效益,大棚秋季延迟种植芦蒿单株可达到10000-13000元/亩的经济效益,每年可生产芦蒿单株7500吨,年产值1.6亿元。早在2005年度,园区就已获得了绿色食品原产地认证。并于2006年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定。并在当地建立了“芦蒿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在当地进行了“一条岭牌”无公害芦蒿草的登记。该园区创建于2007年度,被命名为“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2011年度被市级认定为“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并于当年成立了一个新的工会[1]

一、芦蒿的生育特性

芦蒿属一种以地下根状茎为基础的多年生宿根性草本。芦蒿具有非常发达的根部,它具有非常强大的吸收肥水和水分的能力,它的地下根状茎不仅是一个生殖器官,还可以作为一个营养储藏器官,它的主要分布在5~10 em的土层中,它的粗0.6~1.0 em,节间长度为1~2 em,节上有潜伏芽。第二年春天,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潜伏芽就会出现,并且会开始发芽,最终形成一株,而初抽生出的地上嫩茎就是食用芦蒿。芦蒿叶羽状裂开,裂片缘具粗糙的锯齿,叶片表面青绿,没有被毛皮覆盖,叶片背面被短而密集的绒毛覆盖,颜色为粉红色。芦蒿为短阳光植物,在短阳光下更易开花。芦蒿在七月初萌发,七月末抽苔,八月中旬开花。结果在1个月后。初秋,自顶部及叶肋抽出,开黄花,内层为雌雄;最外面的一层为女性,可以在每个花序上结成果实,成熟后容易掉下来。芦蒿在花期结束后,其地下根系不再发育,而是在土壤中蓄积营养物质,具有很好的抗寒能力,适合在该区域露天种植。芦蒿喜欢寒冷、凉爽、潮湿的环境,当春季温度上升至5摄氏度时,其地下茎秆就会出现潜苗。在该区域,露地的黄花蒿在二月中、下旬发芽,四月中旬营养生长加速,正是黄花蒿的成熟时期。在温室里种植,可以提前到第一年的十二月底。芦蒿属植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气温合适的情况下,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没有显著的休眠现象。它喜欢日照较多的地方,如果没有足够的日照,它的幼茎会变得很脆弱,但是在强烈的日照下,它很容易衰老。在幼树的阶段,由于其自身的水分含量几乎达到了一个饱和的水平,因此,在幼树的阶段,维持水分含量对其生长是有利的。对土壤的需求并不严格,但最好是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耕土中种植。其根系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即使在夏天的温度较高、水分较少的情况下,也很难发生枯萎,但其植株的生长发育较差。可以重复种植,但超过3年,植株就不会茁壮成长,病情严重。

二、大棚覆盖栽培技术

(一)选择良种

芦蒿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白色芦蒿、绿色芦蒿(又叫青芦蒿)、红色芦蒿等。白芦蒿茎呈浅青色,茎杆厚实柔软,有清淡的香气。绿色芦蒿(又叫青芦蒿)茎为绿色,气味较重,具有较高的收获率。红芦蒿茎呈紫色,具有浓郁的香气和较高的纤维素含量和较高的收获率。每一种花色的蒿类都分为阔叶蒿类、碎叶蒿类和嵌叶蒿类。柳叶蒿也叫大叶,叶羽状三瘦果,1枚左右,为卵形的瘦果,很小;果为黑色,有裂口,果柄呈蓝绿色;香味浓郁,肉质细嫩,比较耐低温,抗病害,发芽快,高产。破叶的也叫黄花菜,它的叶羽状的分裂,幼小的茎干呈浅绿色,芳香浓郁;抗寒能力稍弱,优质,高产。嵌合的芦蒿属植物,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叶形类型。芦蒿茎色、香、嫩度等品质是其主要品质指标,且受生长环境的影响较大。稀疏栽培,良好的通风、充足的阳光和较低的施氮量,会使茎杆色泽鲜艳,香气浓郁,纤维丰富。种植密度大、通风不良、光线微弱、施氮充足;则茎色淡、香浓、质柔软[2]

(二)深翻整地、施足基肥、培肥床土

适宜于前茬为非菊科作物,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的砂壤土或黑壤土。播种之前先除去野草,然后翻地晾晒,然后在一亩地里施用60吨腐熟栏肥或3吨腐熟饼肥,并将土壤进行深度翻动;耕地后要仔细地进行犁地、平整、作畦,畦面宽度为5 nl,通常长度为50米;要有一条深沟,高畦。四周都是排水系统。在复耕地块上,为了防治生病,宜在每亩喷洒0.1~0.15吨的硫磺粉末。

(三)适时栽植.合理定植

栽培方法为无性繁殖。种植时间以五至八月份为宜,采用早种、稀种、晚种、密种的方法。在六月的中后期,是适宜种植和扦插的时期,选用20-30厘米、茎粗0.5厘米以上、长势良好的半木质化青蒿苗作苗木。去除顶部的嫩梢和底部的茎基根,把它切成15 cm长的扦插条,上面留2-3个叶片,下面切成一个斜边,在筑成的水洼里,按照30 cm×20 cm的行株距,进行斜插,每个洞里有2个植株;每亩可插秧约300,000棵,其插秧深度约为插条长度三分之二,并露出地面三分之一。扦插时,土面要均匀而光滑,并且要保证水分充足,扦插结束后,要在秧苗的四周撒上足够的水分,10到15天就可以生根了。

(四)田间管理

围绕补水促苗和追肥促进生长的需要。在成苗之前,要保证水田的水分,以提高其存活率。成活后,应立即进行排水,拔除田中的野草,促进根系的生长和营养的积累。在茎秆达到4-5厘米的时候,施用尿素450公斤/亩,8、9、10月分别进行追肥,一次施用45%的硫酸钾复合肥料,要求375公斤/亩,以促使根系的成长。在炎热和干燥的天气里,要注意灌溉和抗旱性,以维持农田的水分,以利于作物的生长。洪峰期间,暴雨过后,要及时排除积水。为了避免抽苔,在七月中后期到八月初的芽苞开放之前,要适时地进行摘心和打头,控制好上下,促进营养物质在地下的富集,为芦蒿的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3]

(五)大棚覆盖及管理

温室内芦蒿的覆膜通常35-45天左右就可以进入温室,可以按照覆膜的日期进行计算,以达到平衡的覆膜效果。其传统做法是,从十一月下旬到二月上旬,将地里的旧茬子全部砍掉,将地上的落叶、野草全部清理干净(避免伤害到地上的幼苗),然后在一公顷的土地上撒上(16:16:16)750公斤的肥料,将泥土进行松软,然后浇透水,然后在15天内将薄膜覆盖起来。如果薄膜覆盖的土地太潮湿,就会导致根系不能生长,从而加重疾病。然后再进行薄膜覆盖。大棚的周围要紧紧的,薄膜的内部温度要保持在20摄氏度。大棚温度和湿度较高时,要在阳光明媚的正午时分,将大棚的下风处掀开,以达到降温的目的。苗高约10厘米时,可对其进行追肥和叶面肥等处理,并对其进行平铺,以保持地膜的湿润和保温,使其达到嫩绿粗的目的。

三、后续管理

芦蒿采割完毕后,要根据土壤情况,及时进行施肥,清沟排水,清除野草,促进根系和茎的生长,对密度大的地区要及时修剪。到六月中后期,可以将秧苗翻开,重新种植;但是,在提高产量方面,还是以轮种为主。

结论:采用适宜品种,合理控制株行距,合理施肥,适时进行害虫的预防和控制,可使芦蒿在设施和栽培合适的条件下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这对农户而言,既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又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凤芹,任春林,潘莉.大棚芦蒿早熟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45(234):47-48.

[2]于凤翠,胥成刚,易忠珠.芦蒿品种特性及大棚早熟栽培技术[J].南方园艺, 2018,45(01):35-36.

[3]季红芳.芦蒿生物学特性及无公害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 2017,34(01):87-88.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柴勇,1970年12月22日出生,性别:男。汉族。籍贯:江苏省灌云县。单位名称: 江苏省灌云县南岗乡人民政府。学历:中专。专业:蔬菜推广。,职位: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局长。现在职称:助理农艺师。邮编:222203.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服务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