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智能化弱电施工改造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8
/ 2

建筑电气智能化弱电施工改造技术探讨

邢,翔,潘飞跃

浙江三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弱电系统施工工艺复杂、技术性强、专业性强,为了满足现实需求对施工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此外,近几年,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建设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并且各种建筑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的涌现,很多先进技术也正在大量地被运用于工程建设中,使得建筑施工的速度越来越快、建筑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大大提升,整个建筑业也逐渐走向了智能化。现阶段,各个行业领域对于建筑电气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其施工质量、施工效果以及施工效率的要求也随之升高。然而,当前传统的建筑电气技术在弱电工程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施工过程较复杂,涉及的施工环节较多,传统技术无法提高各个环节电气智能化弱电施工的质量与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传统施工技术的基础上,作出了改造设计,针对建筑电气智能化弱电施工,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施工改造技术,以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化;弱电施工改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3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智能化是当前建筑工程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电气工程的展开过程中弱电工程的施工效果奠定了建筑智能化的基础。同时,设计环节、施工环节都会对其质量造成影响,为此建筑工程企业应当加强对其重视,根据不同的智能化弱电工程,采取有效的工程管理手段,在积极应用新型技术的过程中,对智能化弱电工程的施工效果进行有效的创新和优化。

1电气弱电智能化工程施工工艺

1.1布线安装工艺

在建筑电气弱电工程中,布线安装工艺是其中重要的工程技术之一。在工程中应认真贯彻施工图纸的编制设计工作,注重科学合理的交叉布线,确保布线安装工程的顺利进行;其次,在布线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前期的设计,保证所规划管线的布置不会对其它线路造成干扰,也不会给工程的整体性能带来额外的负荷。普通配电线均与地平线的构造、水利设备、防雷设备等相配合设置。有的建筑结构以及线路布置都十分复杂,必须注意其中的交叉布线的设计问题。此外,在进行工程前要做好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定的线管和线槽的装配工作。

1.2设备安装工艺

设备的安装工艺主要由管道、框架等几部分组成。要确保安装过程在施工中具备的合理性、简单性和灵活性,进而使智能化建筑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在机器设备的装配过程中,可以按照有关的规定要求进行设定,确保装置的垂直高度。此外,工作台要保持干净整洁,保证其与其它机械之间存在必要的安全间距,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3电缆安装工艺

在对弱电工程电缆安装工艺安装的过程中,对电缆必须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检测,并对整个安装进行全方位的检验。在安装完毕之后,要对它进行严密的检查,确保电缆在使用之后能够正常安全地工作。

2弱电施工改造技术设计概况

2.1照明机组改造设计

针对建筑电气智能化照明机组来说,其作为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是否满足使用功能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本文首先对弱电工程的照明机组进行了改造设计。在照明机组风格与灯具的选择中,综合考虑照明灯具的用途与需求,分别从正常照明、应急照明与室外照明等三个角度进行灯具选择。在建筑电气照明中,正常照明属于最主要的照明方式,也是照明改造设计中工作量相对最大的部分。本文认为,在正常照明设计中,应当将照明机组的电源回路与控制元件分开设置,使其形成一套自成的机组。在此基础上,依据利用系数法原理,对建筑电气智能化照明机组的照度进行计算。

2.2低压配电机组改造设计

建筑电气智能化低压配电机组指的是从建筑配电所到各个建筑部位低压电气设备之间各个电气元件、馈电线路以及配电方式的总称,能够保证建筑电气负载供电的可靠性。传统的低压配电机组多数采用三相四线制,在弱电施工中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序间负荷的偏差较大。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三相五线制,将建筑电气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开设置,提高低压配电机组电气保护的可靠性。

2.3防雷接地机组改造设计

弱电工程的电力系统的建设是一个现代化的项目,既要考虑到内部的需求,又要满足总的审批需求。同时,在接收过程中也要考虑到电力线路、管道和接地系统的接收,而且开发规模巨大。在电缆的开槽和敷设中,根据地接地系统的条件,采用相同的接地体是最常用的、比较科学的方式,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区分弱电系统和接地干线。在建筑电气智能化弱电工程中,科学合理的防雷接地机组对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具有直接影响。基于此,本文对传统建筑电气防雷接地机组作出了改造设计。首先,依据建筑物及建筑群防雷设计的相关标准规范,对建筑物及建筑群的年预计雷击次数进行计算,公式为:NMAk=×as×(3)。公式中,k表示建筑物防雷校正系数,通常情况下取值为1,具体情况根据相关设计规范进行取值;Ma表示建筑物及建筑群所在区域,雷击大地的平均密度;As表示与该建筑物雷击次数相同的等效面积。根据计算获取到的年预计雷击次数,制定并采取相应的防雷击措施。本文认为,可以在建筑内安装电源防雷器,将相对较大的雷电流导入到地下,进而减少过电压。为了提高防雷接地机组运行的质量,本文按照保护水平的不同,对电源防雷器进行了分级设计。

2.4火灾自动报警机组改造设计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逐渐应用到建筑工程建设中,楼宇火灾警报系统也逐渐走向了自动化、智能化。在进行智能化消防系统设计时,必须按照行业标准和消防安全监管机构的要求,配备足够的自动灭火监测装置,实现对建筑物的全面自动化监管。由于建筑电气弱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受到环境因素与条件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本文主要针对这一安全风险隐患,对火灾自动报警机组进行改造设计。首先,根据建筑内部空间结构,布设火灾探测器,保证火灾探测器的全覆盖性。在此基础上,在建筑的中心位置处,安装声光报警器。一旦弱电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火情,建筑内的声光报警器的信号灯会发出红色闪烁,且伴有报警蜂鸣,提示人员远离存在火灾隐患的区域。在火灾自动报警机组与建筑消控中心之间建立联动,通过机组实时上传建筑内的运行状态信号至消控中心。一旦建筑电气智能化弱电施工出现火情时,或者存在火灾隐患问题,它们会在感知到异常时自动报警。当消防组人员收到传递的信息后,就能对异常区域立即查找,找到问题所在并及时处理。该消防机组能够第一时间实现自动报警的功能,并通过机组的联动作用,智能化控制建筑物及建筑群内的自动灭火设施,有效地控制火势,保障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并且对相关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对火灾隐患彻底、及时地解决,避免引发火灾相关事故。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改善传统建筑电气弱电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在传统弱电施工技术的基础上,作出了改造设计,以智能化为核心目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弱电施工改造技术。通过本文的研究,全面丰富了建筑电气弱电工程的内容,对智能化弱电工程作出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以建筑电气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为主要改造原则,实现了弱电工程智能化施工的目标,促进了建筑电气工程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树祥,于隆,孙小梅.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2(15):26-28.

[2]郑兵兵.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中的技术重难点与安全防护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17):165-168.

[3]孙锐.建筑电气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