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工程现场的职业卫生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核电工程现场的职业卫生防治

高洁,潘立成,祝军辉,桂红午

浙江君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从地坑管道安装焊工使用背部充氩气保护焊方式窒息死亡事故、核压力容器制造厂16名焊工体检发现的各种职业病入手,对焊接职业病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焊接过程分析了焊接过程中由于高温所产生有害气体及烟尘对人体的职业伤害、未辨识环境的安全作业条件造成的危害、管理重视不足的危害,提出了注重劳动强度改善、优化焊接工艺、监测控制环境有害因素、实现个人预防及医疗防护、严格焊接工艺纪律,形成通过提升职业健康意识、分析隐患、采取治理措施来保证职业健康卫生的防治方法。正确应用安全管控方法可有效预防焊工发生职业卫生事故。

关键词:核电工程现场;典型焊接事件;职业卫生;防治;

1 典型焊接职业卫生事件

案例:2011年,一家核动力工程公司在2KXK754室的一处深坑内安装了一根核级管,然后用铆钉和焊条进行安装,并进行了现场监督。此管线为人工氩弧焊,经背面充氩保护,在焊之前,先填充纯度大于99.99%的高纯氩,每次充气4~5分钟后,将不锈钢装配管置于焊缝下方或侧面平躺位置,由看守的铆钉进行焊接。在监护人员调整好的输入电压回到工作地点后,通知了焊条的输入信号已经调整好,但却发觉焊工已经失去意识,经过紧急抢救后,由于吸入了大量的高氩气窒息而死亡。

2 原因分析

2.1未认识及辨识焊接过程中的职业危害

焊缝是指热加工技术,利用热加压、高温高压的加工方法,将各种金属物质或其他热塑物质熔化熔合,从而进行金属原子之间的连接。焊缝工作中的环境影响一般包括化学影响(焊缝烟雾,危险废气)和物理性质影响(噪声污染、高频电磁辐射和光传播)。电焊烟雾的组成取决于焊缝材质和被焊材料(焊件及填充金属物料、辅助工艺物料,助熔剂、焊剂、焊条药皮、造气剂等)的化学组成和挥发难易。在焊接工艺中,由于材料成分的差异,焊接时会产生不同的焊接烟气,通常焊接时产生的粉尘颗粒很少,且烟气易于破裂。当烟气温度高时,粉尘的含量也会增加。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通常含有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氟化物,溴化物等。高频 EMI的强度主要取决于高频器件的输出功率、高频器件的工作频率、高频振荡器的连接间隔以及器件与传输线路是否能够被高效地屏蔽。光源的辐照强度与焊接工艺参数、连接方式、连接方式、连接部位和保护方式等因素有关。采用 TIG钎焊(GTAW)等的焊条都会产生高温的电弧,使其熔融,焊条(焊芯:钢,碳,锰,硅,铬,镍,硫,磷等;药壳:铁,锰,钛,大理石,萤石)和金属材料的构造,在加热或加压过程中,会产生焊烟雾(氧化剂颗粒),焊烟雾(锰,铬,氧化物,氟化氢),电弧光(紫外线照射),一氧化碳,氧化氮,臭氧,等高热,焊接,焊接,高温和紫外线照射;诸如放射线(钨丝)等材料。焊接作业烟雾对身体的危害:焊接作业烟雾组成很复杂,和电导体、焊接件的组成相关,一般有锰、氮氧化物、CO、CO2、橡胶制品、氟化物等。另外,在电焊过程中也会产生对电焊弧灯(紫外线)的影响。由于油漆的基材一般是树脂类、油等,而介质中有汽油、苯系物、甲醇、乙酸乙酯、酮等,在SMAW的处理过程中也会产生相关的磷酸盐等化学不良成分,可能对机体造成唿吸窘迫、苯中毒等的影响,而苯中毒也会引起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造血困难,因此影响也比较大。所以,工人在焊接油漆部件前就应该进行油漆的打磨,以遵守焊接技术纪律。氩弧焊弧光射线的能量较高,强烈的紫外光辐射能造成红斑、小水泡和表皮病变,还具有高频电磁辐射的放射性危险,产生有毒气体或橡胶制品的氮氧化物能引起呼吸系统病变,还具有触电危险。

2.2未辨识环境的安全作业条件

不正确辨识的工作环境也可能造成健康危害,例如在封闭空间/受限空间作业,在高热/低温条件下作业;未识别出临时供电、靠近高热源等高风险作业对人身的威胁及原因。

第一个例子是,发生在2KXK754室的焊点,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没有安装或打开通风设备,因为氧气浓度比大气高,坑道面积狭窄,工人因缺氧而死。企业因未根据受限位置的安全控制规定实施严格管理,导致所焊接件因不执行安全控制要求而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焊前不清除被焊部位的油漆和杂质,违反标准焊接工艺超高电压或加大电流焊接,未遵守国家焊接技术规范要求等。

3 治理措施

通过将对铁中毒作用、锰中毒、患眼病等职业危害的形成因素分类,在作业场所、季节因素、作业环境、人因等方面,逐步采取适当措施加以处理,在提高焊接效率的同时确保员工不受职业病困扰。加强职业安全意识与专业技能训练,增强焊工和焊接操作员的个人安全意识培养,增强自身的预防能力,主动预防并做好自身知识教育,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合理操作,在系统和整体上进行职业预防。

3.1绿色施工

3.1.1应用于新工艺与新材料优化生产施工

将传统手工焊变为全自动焊接,降低了电焊工直接使用时所受高温电子射线和焊接烟雾的危害,并应用埋弧焊、高热丝TIG自动焊接、MAG焊接等新工艺创新流程;改善了焊缝材质,选用无毒或低毒的的焊丝或焊接,以降低材料中金属烟雾对人体的伤害;转变传统的人工焊接工艺难度大、工作量大、从4G到1G,从就地焊改为车间生产、模块化现场焊,从而减少了焊接的强度;6 mm厚度的钢板内衬材料与焊缝背面的清理(碳弧、气刨)等工艺,采用双面焊双面成型。对于一氧化碳二气的焊接,如手工 TIG焊接、热丝 TIG焊接等,应该将废气排放到焊接部位的较低端,这样可以降低废气在地表和工作场所的底部,避免形成地窑/地窖,造成人的窒息和致死。

3.1.2改造老旧设施

改进了现场操作环境,其中,对集装箱生产厂房的厂房两侧及两侧横梁上易于装配的墙体部位进行加固,并在已批准的安全规范和强度基础上增设轴流风机进行通风;在安装位置设有通风装置及空气清洁装置,以便进行换气;为了保证高效地排出焊烟,采用开放式的局部焊;为了改善地区的新风质量,在焊点处安装了抽风、送风等设备。

3.1.3环境控制

在施工现场醒目部位张贴有关职业卫生环境的风险公示标牌,并设有环保监测装置,利用相对温湿度检测仪、绝对有毒或有害气体检测仪等实施监控,对不符合标准的工作场地,应当通过科技措施加以管理,以保证工作条件满足职业卫生需要。同时应当将管沟里、地坑、走廊等狭长型建筑内,管线里、容器、穹顶、小房间等按受限空间的安全管理规范加以管理,并实行工作许可证制度。做好通气、检查、焊缝,再通气、再检查、焊缝,缝隙管理,同时应当保证在建筑施工条件中达到安全要求,后方可进行焊接工作。在建筑施工期间焊接点应当有专人巡视监护和监火,保证自动火焊接监护工作有效,以防止产生火险和意外。三点二高温的影响和预防措施

温度大、日照时间长,容易导致操作人员头昏、中暑现象,操作人员容易疲惫、易违章操作;导致操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佩戴不正确;易导致操作人员的并发症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在工人休息区内应配置清凉矿泉水、防暑降温药品;为实行轮班更替工作、降低焊接工作的劳动强度,在必要时配置牛奶蛋营养药品,以提高焊接操作人员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3.2焊接烟尘的防治

进行作业和生活区的分离,对焊缝烟尘应做好防尘工作并佩戴防毒面具,不得进入作业场所抽烟、饮食或者与作业环境无关情况。焊工操作时,应屏蔽并扩大与放射源的间距,以减少对焊缝弧光的干扰,并通过移动障碍物围住作业区,避免其他工种人员同时接受紫外光、弧光辐射;非电焊作业人员不得在工作区内裸眼观察焊拱圈,对焊接件检查和辅助工作应当佩戴专业的面罩、保护镜片,或者合适的保护服和手套。焊接过程中出现的有害气体和烟雾,应通过内部通风进行消除。

3.3高温的危害及防治

员工在工作现场受高温及日晒时间过长,极易引起工人晕眩及中暑,造成工人易疲劳,影响工作;这会造成操作人员错误的佩戴;这极易导致操作人员患上其它有关疾病,例如:心脏疾病、高血压等。员工休息区应该有冷却的饮用水,还有防暑降温的配置;为了降低焊接工人的劳动强度,要求实行倒班作业,若有需要时,应给予工作人员蛋类营养品以增强焊接工人的免疫能力。

3.4班组管控

劳保用的是白帆布或铝箔、能防辐射、耐热、低导热性和良好的工作服。工作服必须是宽松的,不会影响工作而且是可脱下的。根据工作要求,施工工程应配发安全帽、防护眼镜、绝缘面罩、防火手套、鞋帽、护腿等。

3.5医疗预防

从事焊接工作并接触到高温能源的工人,在就业或生育之前,都需要进行全身体检和筛选:如果工作人员有心血管疾病、血管系统缺陷、慢性高血压或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皮肤疤痕、大病恢复期以及身体虚弱等,都不适合从事焊接工作或高温能源的工作,那么就应该从源头上对焊工资质进行严格的控制。每年都要做一次体格检查,对体格检查报告中的基本数据进行分析,以便能够及时地找到身体状况是否超出了康复的标准。

4 结论

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粘贴员工健康环境的风险公示标志,并安装监控装置,提醒员工进行自我保护和健康防范,增强安全健康风险意识。在进行焊接之前,要对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排除危险,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检验,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防止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