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关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

蒋茂丽

无棣水总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滨州 251900

摘要: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应用进行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的长期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所以,要想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对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同时要注重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以及它的应用。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我国的水利水电行业也呈现出了稳步、健康的发展态势。但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大量的大型、重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工程实践中,也出现了施工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目前,国家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加快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强化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应用的研究。水工建筑物的施工工艺是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工建筑物的质量。所以,要想让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程度地提升,就需要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并注重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运用。在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建设中,尽管有了一些成就,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加强和做好水工建筑物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工作,是当前水工建筑物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预应力锚固的施工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技术,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应用领域十分广泛。预应力锚固主要是对预应力岩锚和混凝土预应力拉锚的统称,它最初是一种由预应力混凝土经过不断演化和更新发展出来的锚固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可以根据设计要求的方向、大小、锚固深度,提前向基岩或建筑物施加合适的预压应力,从而促进受力条件的持续改善,而所谓的主动地预压应力指的是在基岩或建筑物发生变性早期就可以起到作用的锚固力。预应力锚束可以促进拉应力的扩展和传递,这是其他施工技术所不具备的。虽然预应力锚固往往因类型的不同而引起结构形式的不同,但从总体上来看,其组成大致可分为锚孔、锚束两大类。锚孔就是用来放置锚束,而锚束就是用来施加预应力的物体。锚束系统由锚头、锚束体和锚固件组成。预锚杆的基础为锚固段,系在锚杆孔底上的未张拉段;而锚头则位于锚孔出口之外,其功能主要是支撑张拉与锁紧预应力;锚束的自由节段起到了连接锚头和锚固节段的支撑作用,主要是能够承受除了外侧以外的所有载荷。预应力岩锚系统是一种与基岩锚杆孔洞直接相关的预锚杆系统;混凝土预应力锚索的功能是对结构进行加固,并起到改善受力效果的作用,与基础岩体无关。

1.1实施方案

其施工工艺包括:打孔,编束,放束,张拉,保护等。造孔应按设计标准进行,其工序包括钻孔、测孔、扩孔、固结灌浆与扫孔等,必要时可等到直孔段的固结与扫孔完成后扩孔。以上要求主要针对大吨级胶粘型锚固区段。具体的锚固段类型,要根据地区的不同进行区分。

1.2编束的技术要求。

(1)全束平滑,确保钢丝间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互相交叉,因为在高应力条件下,如果发生交叉,将会引起应力集中或剪切。(2)将锚束钢丝和钢绞线之间留有间隙,以便在锚杆注浆或封孔注浆时,能使浆液充满,从而对钢丝进行充分的保护。(3)为封闭孔洞注浆,预留足够的进浆管和进浆管,以保证注浆效果。(4)在项目运行期间,对锚束进行紧固,确保其在稳定状态下工作。(5)在钻孔外侧安装锚索时,应注意防护,避免发生生锈。

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2.1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的深入应用

导流与围堰是影响水工建设顺利进行、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而,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采用导流、围堰等工艺是一种普遍而又十分重要的工艺。在导流方面,选择什么样的导流方案,会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安全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围堰而言,这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在施工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引水工程是一种与江河争夺土地和时间的工程,它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进度。而修建围堰,则是更好地解释了施工导流的原因。所以,一定要做好围堰的修筑工作。在施工时,要充分考虑到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从而降低由于过水面积狭窄,水速加快,水流量增大,对围堰造成的大冲击。

2.2大面积混凝土碾压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大面积浇筑混凝土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工艺。这是一种将干法和硬法混合后,进行大面积的浇筑的方法。近几年来,这一技术已被大量采用,并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到了它的优越性。该技术具有不影响混凝土强度,改善层面,高效性与利润性好,经济效益高,施工速度快,投资少,见效快。此外,碾压混凝土也有三种类型,即掺有砂卵石的混凝土,掺有水泥的混凝土,掺有贫砼,掺有粉煤灰的混凝土。根据碾压、摊铺以及运输的具体情况,一般施工对碾压混凝土的要求不一样。RCC的主要施工方法为薄层法。因此,最脆弱的部位就在碾压层间,而这一部位又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耐久性及稳定性。

2.3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随着中国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CAD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也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中。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据库技术,可以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服务。与此同时,还可以提升操作技术水平,缩短工作时间,避免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上的误差。此外,通过构建数据库或信息系统,能够科学地储存海量的测量数据或信息,构建三维数字地形模型,提升测量数据的利用效率,降低重复的人工工作,方便检索、分析、分配和利用,使管理和服务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同时,还可以对某些施工工序进行计算机模拟,以确保实际施工工序的质量。

2.4坝体填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

坝面流水作业是坝体填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施工内容有:(1)在流水完成后,进行卸料和平料的施工作业,并且要及时有效地有效地制定出流水过程的单位时间和程序的工序数目,以便于作业的顺利进行。(2)按照工作内容,对大坝填筑的施工过程进行了划分,同时,大坝填筑过程中的各个过程都会受到很多的限制,需要对这些限制条件进行界定,具体包括:大坝填筑区域、施工强度、季节、铺设方法等。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以上几个要素,使大坝的充填工艺能够顺利进行;(3)在对坝面流水作业的工段和工位进行划分的时候,要考虑到两点,一是要满足坝面面积,二是要满足施工机械的正常工作需求。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轧辊机器的工作要求是:长约40-100,宽约10—20m。(4)在夏、冬两季进行施工时,要考虑到热损失,所以一定要控制好回填土料的工作时间,并尽量缩短工作周期。

结束语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加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力度,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应用进行深入地探讨。水工建筑物的施工工艺是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水工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所以,要想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约束,并注重利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吴加成. 关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1(3):2.

[2]董海, 蔡珊, 宋久明. 关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3]朱利平, 张青坚.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0(03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