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品质政企客户的VC-OTN网络规划思路探讨

/ 3

面向高品质政企客户的VC-OTN网络规划思路探讨

李伟 ,李锋 ,田雷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摘  要】:本文对高品质政企客户承载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方案进行了介绍,通过组网模型对两种承载方式进行了成本测算和分析,提出了高品质政企专线省内承载网络的目标架构,以及研究了目标架构演进思路,并对高品质政企承载网未来技术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SDH  VC-OTN  政企客户

1.引言

政企客户业务在各大运营商的主营业务中均占据重要地位,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高品质政企客户是政企客户中的高端客户,主要包括政府职能部门、金融证券行业、互联网企业、工业及科技园区等行业领域,是非常重要的业务收入增长点。针对这些高价值用户,运营商需提供差异化的精品专线服务,提升端到端传输网络解决能力,为客户提供高安全、大带宽、低时延、智能化的传输通道。

目前,小颗粒(2M~155M)高品质政企客户专线主要采用SDH/MSTP网络承载,大颗粒(GE以上)高品质政企客户专线主要采用OTN网络承载。考虑到SDH/MSTP系统带宽较小且面临退网,急需引进新的技术承载高品质政企客户。

2.政企专线客户接入技术选择

中国移动的政企专线主要分为互联网专线和数据专线业务两大类,互联网专线主要通过PON网络承载,一般数据专线采用PTN/SPN网络承载,小颗粒高品质数据专线主要采用SDH/MSTP,大颗粒高品质数据专线主要采用OTN网络承载。根据政企客户带宽、时延等多样化需求分别提供不同等级的承载服务。不同需求的政企专线的接入技术选择如下图:

图1  政企客户接入技术方案图

PON:小颗粒,低成本,可靠性与安全性满足基本要求。

PTN:以太分组综合业务承载(GE以下),可靠性较高。

SPN:最小颗粒度10M,按需提供软硬管道,可靠性高。

MSTP: 2M~155M,刚性管道,安全可靠,主要面向金融、党政军。随着SDH退网,将逐步向VC-OTN、NG-OTN演进。

OTN:大颗粒组网专线(GE以上),物理硬管道,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主要面向党政军、金融、IDC等。

3.高品质政企客户承载的挑战及应对方案

SDH/MSTP网络主要承载刚性带宽需求的政企客户,业务需求具有低时延、高可靠性等特点,一般在政府、金融、能源与交通等行业领域。从高品质政企客户需求来看,政府、金融、医疗和企业等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大带宽、更低时延、更高可靠、更快服务、云网一体等成为用户需求的典型特征。

随着专线业务的发展,此类专线接入和承载带宽需求激增,而SDH/MSTP网络面临带宽容量不足、限制采购及设备退网等问题,已不能满足新增专线承载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具有大容量刚性管道并兼顾小颗粒调度的网络平台,满足高品质政企客户的刚性带宽需要。传统OTN用于承载小颗粒TDM专线业务时,带宽利用率低,业务调度灵活性差,并不能很好的替代SDH/MSTP网络。融合了VC功能的OTN网络较好的满足了刚性带宽需求的高品质政企客户的承载需要。

VC-OTN是在原OTN的ODUk交叉功能上,进一步加入了VC颗粒的交叉功能,同时支持ODU和VC两种交叉颗粒。不需要额外配置SDH机架,只要OTN平台具备VC-OTN功能,即可通过配置混合线卡实现VC业务直接在OTN设备上交叉调度。VC-OTN集成OTN和SDH功能于一身,既满足大颗粒业务高效传送的需要,同时兼顾低速小颗粒业务汇聚和传输,完整继承SDH的接口、功能和管理模型。

从业务的承载能力、可靠性、安全性、时延等方面对两种承载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如下:

表1  SDH/MSTPOTN/VC-OTN技术对比

承载方案

SDH/MSTP

OTN/VC-OTN

安全性

硬管道,物理隔离,独立带宽,高安全

硬管道,物理隔离,独立带宽,高安全

可靠性

多重保护机制,倒换时间<50ms

多重保护机制,倒换时间<50ms

ASON重路由

有纠错编码,0丢包

时延

电路交换,时延较低,时延稳定,跟负载轻重无关

光层直达,时延最低,时延稳定,跟负载轻重无关

电层大颗粒调度,高速端口,时延比MSTP低

业务能力

支持100G大带宽

支持大颗粒ODUk业务,支持小颗粒VC业务,支持分组交换,支持Liquid OTN演进,综合能力最强

主流只支持2.5G、10G速率,承载大颗粒业务能力不足

支持PDH >=2Mbps小颗粒业务

网络覆盖

传统技术成熟应用,重点地区端到端覆盖广,接入点丰富。已经入生命周期末期,演进迫在眉睫

在干线、核心、汇聚、接入点、CPE OTN端到端全系列完善,当前主要覆盖到汇聚层

由上述分析可知,VC-OTN具备高带宽、高可靠性、高稳定性、调度灵活、低时延等技术优势,能很好匹配党政军、金融、互联网等高品质政企专线业务需求。

4SDH/MSTPVC-OTN承载成本分析

对于端到端的高品质政企专线,若采用SDH/MSTP网络承载,其业务承载模型可参考下图2:

图2  SDH/MSTP承载政企客户专线模型示意图

若采用VC-OTN网络承载,其业务承载模型可参考下图3:

3VC-OTN承载政企客户专线模型示意图

两种承载技术的成本对比分析如下表:

表2  MSTP与OTN承载政企专线成本测算表

类型

MSTP

板卡/端口类型

端口数量

 (个)

单价

(万元/端口)

承载带宽

成本

(万元)

单条业务单Gb/s成本(万元/G)

MSTP承载

模型(含保护)

接入层设备

单口10G板卡

2

1

10Gb/s

44

4.4

汇聚骨干

设备

单口10G板卡

14

3

10Gb/s

VC-OTN承载模型(含保护)

接入设备

单口10G板卡

2

1

10Gb/s

170

1.9

汇聚核心

设备

单口100G线路板卡

14

12

100Gb/s

注:组网拓扑见图2和图3,模型不考虑系统平台、机房配套以及光缆等成本,同时也不包含用户端接入以及与用户端对接的支路成本,端口造价按照主流设备厂家的移动集采价格进行估列。

从上述承载模型和成本测算可知,单条政企客户专线采用MSTP承载端到端成本为4.4万元/Gb/s,采用VC-OTN承载端到端成本为1.9万元/Gb/s,MSTP承载方式比VC-OTN承载方式高出131%;而且SDH产业已经停止演进,OTN技术是未来光传送网的主流技术,具备大容量、低时延的网络特性,具有更高的扩展性和可持续性,采用VC-OTN网络来承载高品质政企客户专线具有更大的技术和投资优势。

5.高品质政企专线承载网络目标架构

政企客户承载网络总体架构见图4。

图4  政企客户承载网络总体架构图

高品质政企专线承载网络的目标架构,是构建一套从省-市-县-客户接入的高品质政企专线全覆盖VC-OTN网络,建全云端、管线、网络的三层架构体系,实现高品质政企客户专线的端到端规划、建设及运维。高品质政企专线VC-OTN承载网络架构见图5。

图5  高品质政企专线VC-OTN承载网络目标架构图

省干及城域传送网骨干层采用融合VC交叉功能的光电混合交叉构建立体、MESH化高速平面。省干及城域骨干层采用大容量OTN设备构建100G平面,具备平滑升级超100G OTN系统平台的能力,OTN设备应支持VC4及VC12全粒度交叉实现业务灵活调度,在政企专线落地点需要具备VC交叉调度功能。

随着家宽提速和政企专线发展,城域网带宽需求激增,OTN下沉势在必行,汇聚下挂站点需具备VC4/VC12交叉功能,以实现点对点型专线业务的疏导和上行专线业务的汇聚。城域、市县和县乡汇聚可利用已有网络,采用灰光接口实现异厂家互通。

接入层光纤资源宝贵,OLT上行、大客户专线承载对带宽需求迫切,接入层OTN(CPE OTN)主要提供上联管道,需具备MSAP或小型数据设备对接的能力;但在接入层VC交叉功能不是必须的。

6.高品质承载网络架构演进思路

短期内, MSTP和VC-OTN两张网并存共同承载专线业务,长期的演进目标是高品质政企专线业务逐步迁移至VC-OTN网络,MSTP系统逐步退网。

在过渡期内,根据业务需求可打通MSTP和VC-OTN网络,缓解MSTP核心汇聚资源压力,长期目标是逐步完善VC-OTN网络。若汇聚层VC-OTN已经完成一定接入设备覆盖能力,考虑迁移一部分从汇聚层开通的大颗粒高价值专线。MSTP和VC-OTN网络有如下三种互通方式,分别如下阐述:

互通方式1:打通汇聚层与VC-OTN核心层,新增业务上VC-OTN核心层,缓解原MSTP核心层压力,可通过现网SDH板卡利旧解决。

互通方式2:在汇聚层面互通,新增业务上VC-OTN汇聚层,缓解原MSTP汇聚层压力,可通过现网SDH板卡利旧解决。

互通方式3:在MSTP接入层与专网边缘汇聚OTN层面互通,由于小容量的MSTP设备及板卡已经停产,而且在网时间较长、槽位利用率较高,不建议大规模应用。

接入层面可短期保留MSAP设备,实现MSAP设备与OTN设备的对接,此方案兼顾客户成本和业务需求,客户投资最小,也符合网络长期演进需要;也可以采用CPE OTN设备,满足客户专线接入需求,但此方案客户成本相对较高。

过渡期内网络架构演进及互通示意参考图6。

图6  SDH/MSTP与VC-OTN承载网络架构演进示意图

7.高品质政企承载网未来展望

云网一体是将应用、云平台、网络进行深度集成,实现云与网络的资源协同和业务融合,为政企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一体化服务,云网一体将成为ICT提供云服务的必备能力。多种类型的企业上云场景要求云和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云间互联“线”的需求升级成“网”的需求。对于传输,需重点关注相关集客专线、数据中心间、云间互联的需求,传送网要随着数据中心和云服务的发展,在架构和模式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过SDN的部署,智能APP的应用为高品质政企客户提供更好的选择和服务方式,通过跨域控制器实现设备跨厂家、跨设备统一管理,有利于政企专线的维护和开通。

参考文献

[1] 林何平,王澄,张金亮,曹济娴,高志英,康帅,一种融合VC交叉功能的OTN系统技术应用,电信科学[J],2018(2)。

[2] 杨曦,王书勋,赵林,张岩,基于VC-OTN大客户专线精品承载网探讨,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J],2019(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