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功能引流袋在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中降低感染率及堵管率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4
/ 2

新型多功能引流袋在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中降低感染率及堵管率的应用分析

李庆玉

贾汪区人民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11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新型多功能引流袋在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中降低感染率及堵管率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院内接受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共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应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三腔导管连接一次性1000ml普通引流袋,关怀查找采用三腔导管链接新型多功能引流袋。对比两组的感染率以及堵管率。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患者采用新型多功能引流袋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感染率以及堵管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新型多功能引流袋;前列腺电切术;感染率;堵管率

前列腺增生属于男性较为常见的疾病,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多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具有创伤小以及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通过长期的应用发现,术后患者仍会存在一定的机率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以尿路感染为例,多数情况下与导尿管留置存在密切的联系。有学者指出:尿液引流系统内的尿液反流是使得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1]。本文将探究分析新型多功能引流袋在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中降低感染率及堵管率的应用,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院内接受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共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应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1例,年龄为:58-76岁,平均年龄为:(67.33±2.16)岁,观察组患者51例,年龄为:58-76岁,平均年龄为:(67.27±2.2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在持续硬膜外麻醉的状态下予以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予以患者硅胶三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对照组采用一次性1000ml普通引流袋。

1.2.2观察组方法

在持续硬膜外麻醉的状态下予以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予以患者硅胶三腔气囊导尿管留置,观察组采用新型多功能引流袋。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感染率以及堵管率。其中感染率以及堵管率=阳性例数/堵管例数与总例数的占比;数据均由研究期间收集整理得出。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感染率

对比两组感染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表1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感染率[,(%)]

组别

例数

阳性例数

感染率

对照组

51

10

19.62%

观察组

51

2

3.92%

χ2

-

-

6.044

P

-

-

0.014

2.2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堵管率

对比两组堵管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表1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堵管率[,(%)]

组别

例数

堵管例数

堵管率

对照组

51

15

29.41%

观察组

51

3

5.88%

χ2

-

-

9.714

P

-

-

0.002

  1. 讨论

引流袋广泛用于接在尿管或者手术后各种引流管,起到引流尿液、血液、渗出液的作用,这样我们可以更方便的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普通的引流管存在很多弊端:功能单一,管道管腔小,易堵塞管路,易折曲,接到尿管上只能起到引流尿液观察性质量的作用;不能进行膀胱灌药:一旦需要对患者进行治疗性膀胱灌药,就极为不方面,需要断开引流管与尿管的链接,从尿管的末端通过注射器把药物打入,由于断开尿管与引流管治疗的链接,就大大增加了细菌病毒的侵入,增加泌尿系感染的几率,而且尿管末端与注射器不匹配,容易发生药业泄漏,产生浪费,弄脏病人衣服和床铺,如若治疗药物属于化疗药物漏到皮肤上会产生危害;不能冲洗管路: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出血较多,血液易凝结成块,加上电切下的多余的组织在膀胱冲洗过程中极易堵塞尿管、引流管,造成患者膀胱憋胀,疼痛,甚至加重出血;不能留取清洁尿标本:对于需要留取尿标本、尿培养的患者使用普通引流袋,不能接清洁注射器进行留取,若从尿管处留取,需要断开引流袋极不方便,若是从引流袋的袋中留取,留不到清洁的尿标本,影响化验结果;一旦引流管发生堵塞,引流管不易疏通,就要进行更换,增加患者治病成本;单一止液夹,翻身时不能完全杜绝集液袋中引流液返流[2]

而新型多功能引流袋则能够有效的规避上述缺陷,其主要由引流袋、导液管与接头组成,引流袋包括密封袋与薄膜袋体,导液管包括后段管道与前段管道,薄膜袋体与后段管道连通,后段管道中部连通挤压管,后段管道另一端连通三通管,三通管一端连通前段管道,前段管道末端连通接头,挤压管两侧分别设置有近端阻断组件与远端阻断组件。其优势为:整体管路加粗,相较于 普通的 1.5 倍,引流更顺畅,不易折管,不易残留附壁;近端阻断组件与远端阻断组件可自由夹闭,根据需要选择开放或者夹闭;挤压管处可用手挤压,可对尿管和引流袋施加压力;三通管处可接注射器进行治疗性用药,留取清洁尿标本,冲洗管路,省去断开与尿管连接,方便又能有效减小感染;接头处为透明接头,可方便观察与尿管接头的情况,有无残渣杜塞引流管头部。使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达到多种治疗操作都可以在引流袋上进行,方便便捷,易于操作,同时降低感染的潜在风险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接受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患者采用新型多功能引流袋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感染率以及堵管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07):80-81.

[2]章巧云,熊文清.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96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02):3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