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8
/ 2

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

赵芳玉

天津筑美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30011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生态城市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城市规划内容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景观绿化、生态保护和能源利用等方面,以实现绿色低碳、宜居环保的城市目标。然而,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存在布局不合理、植物生物多样性欠缺、能源使用不合理等问题,需要采取增强规划意识、科学利用能源、构建完善的土地规划利用体系等措施来应对。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土地利用

1 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

生态城市规划是一种全新的城市规划理念,旨在通过协调城市发展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分别是土地规划、植物配置和能源利用。首先,在土地规划方面,生态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如何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实现空间的高效利用。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出适合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并结合城市规划中的其他因素,如建筑风格、交通规划等,构建一个具有统一性和协调性的土地利用体系。其次,在植物配置方面,生态城市规划需要注重植被的种植和布局。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增强城市防护功能,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还能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和休闲娱乐场所。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类绿化带、公园、景观节点等空间资源,统筹安排植物种植密度和类型,打造生态友好型城市环境。最后,在能源利用方面,生态城市规划需要注重可持续性和低碳化发展。此时,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均需根据需求情况和物质条件,选取绿色、清洁能源,提升能源人口使用效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同时促进城市绿色转型,加强对新型能源和相关科技的开发与应用。

2 生态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生态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

首先,城市规划往往过于集中化和大型化。许多城市计划地区人口密度过高,无法有效控制工业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从而对周边地区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例如,许多城市的经济特区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开发,却失去了整体协调和平衡,导致了城市建设区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干扰和冲突。其次,规划缺乏全面性和协调性。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和城市建设速度,而忽略了城市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平衡和协调。例如,有些城市规划仅仅强调减少碳排放,而对于其他方面的环境问题并没有足够关注。此外,路网设计也不当。我们所见到的许多城市建设项目中的道路设计都注重车辆通行速度和交通容量,而忽略了道路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高速公路、立交桥等对周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

2.2植物生物多样性欠缺

首先,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原有土地的消失,使得栖息地被毁坏,许多优良种类的植物灭绝或受到威胁。例如,在建设城市公园和广场时,为了实现绿化美化的目标,常常采用对生物非常不友好的手段来管理和维护。其次,城市植物的种类单一化也是植物生物多样性欠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常常只关注景观效果,而忽略了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本地植物,从而导致城市植物种类单一、数量极少,难以满足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功能需求。此外,减少居民和城市管理者意识不强也是植物生物多样性欠缺的原因之一。很多人认为,城市里的植物生长缓慢,不如高楼大厦美观,从而忽视了保护和维护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3能源使用不合理

首先,能源使用方式过于传统和单一化。在城市规划中,往往采取传统的燃煤、燃油等方式来满足能源需求,这种方式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且会导致能源浪费和排放问题。其次,城市规划对新型能源的利用不足。城市生产和生活领域主要依赖燃化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清洁能源利用率较低,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更加注重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先推广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此外,缺乏全面性和协调性也是能源使用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往往只注重城市经济效益和建设速度,而忽略了能源节约和环保的整体平衡和协调。

3 完善生态城市规划的措施

3.1增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意识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城市建设意识。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生态城市规划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让公众了解到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并且自觉支持和配合城市规划的实施。其次,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生态城市建设。政府可以通过鼓励民间资本、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城市规划与建设,尝试多元化的建设方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确保生态城市建设的全面顺畅进行。最后,为生态城市规划制定科学规划,促进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政府可以加强对各级规划部门的指导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生态城市规划方案,充分考虑区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特征,以及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3.2科学利用能源

加大新型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企业使用新型清洁能源技术,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传统化石燃料的使用,实现城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城市能源管理和监测系统建设。建立科学的城市能源管理与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地掌握城市能源的消耗情况与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实现能源利用的高效性与环保性。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政府可以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城市能源问题的认识,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浪费,增强公众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同和支持。

3.3构建完善的土地规划利用体系

地方政府要加强土地利用管制,严格遵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法规,控制城市用地总量,优化土地结构布局,尽可能地减少对耕地、林地等自然资源的占用和破坏。在城镇规划中,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采用节约型土地利用方式,改善土地使用现状,增加土地利用强度,提高土地综合利用能力,实现土地利用的经济性和环保性的统一。政府要健全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明确不同功能区域的土地利用用途和标准,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持生物多样性,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章学磊.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与策略[J].中国高新科技,2022(11):136-138.

[2]范育鹏,方创琳.生态城市与人地关系[J].生态学报,2022,42(11):4313-4323.

[3]戴雨琦,艾志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当代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1):13-16.DOI:10.15916/j.issn1674-327x.202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