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小麦绿色高产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8
/ 2

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小麦绿色高产的关系

阿布都喀迪尔·阿布都吾甫尔

(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大田粮食作物,小麦的产量稳定是我国粮食安全稳定的基础,影响小麦产量的一个因素就是小麦的有效分蘖率,有效分蘖率成穗越高,小麦主茎多分蘖、多成穗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 ,小麦的产量才有可能更高,但是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症状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因此,如何提高小麦的有效分蘖,是小麦生产当中,保证小麦产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 小麦分蘖 小麦绿色 高产的关系

作为种植小麦的农民,自然是非常关心自家的小麦是不是能够达到优质高产,小麦有效分糵是在播种之后,一直到小麦返青起身之前形成的有效分糵,而小麦的有效分糵又与小麦播种的密度,小麦的品种,土壤条件 、肥水条件,总积温,播种的深度,异常气候以及播种的早晚等有非常大的关系 。

目前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对新品种的需求量增大,这就要求加快优良品种的繁殖,提高种子质量。在小麦种子生产的诸多系统和环节中,良种繁育技术是确保小麦种子质量和产量达到要求的最重要的环节。

一、小麦的阶段发育与品种类型

小麦在通过每一个发育阶段时,都要求一定的温、光、肥、水等综合外界条件,但其中有一个条件起主导作用,若这个条件不能满足小麦要求,即使其它条件再好,小麦也不能通过相应的阶段发育。目前了解比较清楚并和生产关系密切的有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一定时间的低温是小麦通过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根据小麦通过春化阶段要求温度的高低和时间长短不同,可将小麦品种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冬性品种。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3℃,经历35天以上(有的品种长达50-60天);0℃时春化速度降低,-4℃时基本停止进行。不满足春化条件,不能正常抽穗。新疆冬小麦均属于此类型。

(2)弱(半)冬性品种。春化阶段适宜温度为0-7℃,经历15-30天。未经过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后不能正常抽穗或抽穗不整齐,在新疆北疆地区的越冬性较差,死苗率较高。   

(3)春性品种。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12℃,经历5-15天;北方春播品种在5-20℃条件下,可完成春化阶段发育。不经低温春化处理,春播也能正常抽穗。新疆种植的春小麦均属于此类型。

2、光照阶段。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即可进入光照阶段。每日一定的日照时数是小麦通过光照阶段的主导因素。根据小麦不同品种对光照长短的反应,可分为三种类型。

(1)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历16天以上能正常抽穗。一般春性品种属此类型。

(2)反应中等型。在每天 8小时日照条件不能抽穗,在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历24天可以抽穗。弱冬性品种属此类型。

(2)反应敏感型。在每天 12小时以上日照条件下,经历30-40天才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冬性品种一般属此类型。

二、冬小麦分蘖成穗的规律

)冬小麦分蘖成穗的规律

冬小麦拔节后,养分开始向主茎和已经长出分蘖的部位供应,这时分蘖就会停止,而已经长出来的分蘖在拔节至孕穗这个阶段,就开始向两极分化,能够为产量做出贡献,这样的分蘖叫做有效蘖;另外一种是不仅没有长出麦穗,而且已经枯萎,这样的分蘖叫做无效蘖。能够长出麦穗的分蘖与总体分蘖数量的比值叫做成穗率。分蘖成穗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一般早长出的分蘖比晚长出的分蘖成穗几率高;越冬前长出的分蘖比春季长出的分蘖成穗几率高;长势旺盛的比长势瘦弱的分蘖成穗几率高;一级分蘖比二级分蘖成穗几率高。

(二)、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的措施

1、选好种子

生产上所采取的措施,就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来选好种。什么样的种子才是好种呢?一方面,品种要好,在同等条件下,冬小麦品种不同,分蘖能力大小不同,分蘖长成穗的能力也不相同;另一方面要选择高质量的种子,饱满种子的分蘖力比较强,而干瘪种子的分蘖力就比较弱。

所以,为了提高小麦分蘖的数量,并提高分蘖成穗率,种子一定要选择适宜当地土质的好品种并且种子的质量还要好。所选择的种子颗粒饱满,发芽率不低于85%,只有选择了好种子,才能在传统用种量的基础上减少用种量,并通过提高分蘖和成穗数量的方法实现稳产、高产。

2、播种方式要合理

目前,很多农民朋友,不管什么品种,大多都使用宽行18厘米、窄行12厘米和等行距15厘米这两种播种方式,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不同的小麦品种株型、株高、叶片数量和叶片面积都不相同,因此光合作用能力也不同。如果不同的品种用同一种播种方法,就会影响麦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并进而影响长势和分蘖以及分蘖成穗。因此,要根据所选择的品种,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用不同的播种方式,实现播种品种与播种方法配套。针对不同的小麦品种性状选择不同的播种方式,才能够利于麦苗的光合作用,从而利于麦苗生长,提高分蘖数量并利于长成壮蘖,提高成穗率。

三 、小麦绿色高产
1土地准备

选好土壤中上等肥力,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蓄水保肥能力强,滴灌系统健全,有机质 1%以上,速效氮60ppm以上,速效磷15ppm以上,总盐量不超过0.3%的沃土 。

2播前准备

2.1播前整地

前作收获后及时整地,到头到边,整地质量达“齐、平、湿、松、碎、净”标准,做到土壤“上虚下实”,捡拾残膜、秸秆等田间异物,达待播状态。

2.2施好基肥

每亩基肥施用有机肥2吨,磷酸二铵25千克,尿素8千克,硫酸钾5千克,耕深25厘米,结合耕翻施入土壤。

3冬前田间管理

3.1查苗补种

播后及时查苗、查墒、补种、补墒。

3.2适时冬灌

冬灌具有贮水防旱,稳定地温、防冻、压盐的作用,有利麦苗安全越冬和返青后生长。冬灌适宜的时间一般以当地日平均气温在2-3℃,亩滴水量60方左右。

3.3临冬前追肥

根据苗情、地力,可结合冬灌亩滴施尿素6-8公斤,起到“冬肥春用”的作用。

4拔节-抽穗期管理

4.1水肥管理

拔节至抽穗期间需滴水2次,每次亩滴水量在55-60方,并随水亩滴施尿素12千克、磷酸一铵5公斤 、硫酸钾3公斤,2次滴水滴施微生物菌剂350克(拔节前随水滴施200克/亩,孕穗前随水滴施150克/亩)。

4.2防治病虫害

小麦穗期“一喷三防”技术。以防治小麦蚜虫、赤霉病、白粉病和防早衰为重点,选用高效低毒、环境相容性好的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合理配比混用,防病、治虫、抵御“干热风”等自然灾害,达到节本增效和增产保产的目的。
5抽穗至成熟期管理

5.1水肥管理

抽穗至扬花期滴水1次,亩滴水45-50方,随水滴施尿素8公斤、磷酸一铵3公斤、硫酸钾4千克;灌浆期滴水2次,亩滴水30-40方,每次随水滴施尿素5公斤、磷酸一铵3公斤、硫酸钾4公斤。蜡熟初期亩滴水25-30方,增粒重、防止根系早衰。在小麦灌浆期注意雨天、大风天不灌水,防止小麦倒伏。

5.2防治病虫害

此期小麦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锈病,采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4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兑水25-30公斤喷雾防治。此期为防止干热风危害,需加入氨基寡糖素、海藻素等叶面肥。

参考资料 :

1、粮油作物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技术       吴智年  李耀祯 段翠萍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

2、小麦绿色高产栽培与病虫草害防治 李雪梅 、伍永华 、徐勇 、袁华杨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3、农业实用技术手册 新疆喀什地委农办

新疆喀什地区农业农村局 编印

4、大田作物栽培实用技术手册 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5、农业技术工作实践

作者简介:阿布都喀迪尔·阿布都吾甫尔1983年6月2日新疆疏附维吾尔族大学本科疏附县农业农村局研究方向:小麦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