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心脏康复模式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9
/ 2

家庭式心脏康复模式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分析

张敏

西安市第九医院  7173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式心脏康复模式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诊治的心律失常、心衰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与观察组(40例,2022年11月至2022年8月),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式心脏康复模式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同时,观察组的出院后半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家庭式心脏康复模式可提高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脏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家庭式心脏康复模式;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脏康复;满意度

心血管疾病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流行病,到2030年将导致巨大的发病率、残疾和经济负担。近几十年来,由于诊断方法的改进和治疗的成功,许多发达国家的该病死亡率有所下降,然而,发病率却有所增加。美国、欧洲与伊朗的研究进行比较后发现,该疾病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具有相似的模式。心脏康复作为一种基于证据的干预措施,旨在优化患者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脏事件复发的风险[1]。最近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表明,参加心脏康复计划的患者将受益于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显著降低(即运动耐量、症状、血脂状况、血压和社会心理健康的改善)。已经制定了以家庭为基础的计划,为可能无法重复参加医院计划的患者提供由护士主导、以社区为基础的自助计划。随着全球范围内冠心病的经济负担日益增加,开发一种负担得起的、可接受的和适当的基于社区的心脏康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式心脏康复模式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来我院诊治的心律失常、心衰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与观察组(40例,2022年11月至2022年8月)。研究组(男:女为28:12),平均年龄为(57.31±5.55)岁;对照组(男:女为27:13),平均年龄为(58.76±5.03)岁,一般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式心脏康复模式干预:

出院后根据家庭心脏康复模式进行6周的健康指导,以《心脏康复手册》为基础以家庭为中心,包括身体康复锻炼、心理放松训练。《心脏康复手册》根据医护人员经验编写,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心律失常、心衰疾病知识,患者每周康复锻炼及心理放松训练计划,具体到每天须完成的内容,同时附有患者自评量表;第二部分:包括患者常用治疗药物、植入术后情绪变化应对方式指导;第三部分:给患者介绍血糖、血压、血脂的正常值,及常见食物脂肪含量、脂肪酸成分表。患者出院前发放心脏康复手册,介绍手册内容及使用方法,时间为1h,动员患者及患者家属参加,以便出院后患者家属协助患者康复锻炼。患者出院后第1、3、6周行电话督导、随访,每次30-45min。两组出院后均随访6年时间。

1.3 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心率);(2)对比两组出院后半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使用自拟满意度量表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90~100分)、基本满意(70~89分)、不满意(<69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x±s)表示,并进行卡方检验。计量数据用(n,%)表示,进行t检验。P < 0.05 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心功能指标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

组别

(n)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心率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40)

32.15±3.15

49.78±4.15

38.15±4.15

48.71±6.15

35.10±4.15

46.58±4.23

67.40±8.15

78.05±6.78

对照组(40)

32.85±3.48

42.10±3.89

38.96±5.10

43.10±5.12

35.78±4.89

41.05±3.88

67.85±7.45

70.15±5.18

t

0.943

8.539

0.779

4.434

0.671

6.093

0.258

5.856

P

0.349

0.000

0.438

0.000

0.504

0.000

0.797

0.000

2.2 对比两组出院后半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心绞痛1例、心肌梗死1例,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心绞痛6例、心肌梗死4例,发生率25.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中满意者38例,基本满意者2例,满意度为100%(40/40),对照组中满意者30例,基本满意者2例,不满意者8例,满意度为80%(32/4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

3 讨论

最近,针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家庭康复已发展为一种护理模式,重点关注患者的责任被指定给他/她自己,从而提高独立性。已经发表了许多研究,比较家庭心脏康复与监督中心心脏康复计划,这些计划的结果各不相同。其中一些研究报告称,在随访期间,家庭组和中心组的运动能力、收缩压和血清胆固醇水平都有类似的改善。Dalal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在接受家庭心脏康复治疗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与接受中心心脏康复治疗的患者之间,短期(3-12个月)或长期(长达24个月)的结果没有观察到显著差异。然而,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在随访期的前6个月内,家庭组的住院人数显著减少[3]。本次研究也获得了类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同时,观察组的出院后半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综上所述,家庭式心脏康复模式可提高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脏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耀,马秀华,佟子川等.基于互联网管理的家庭心脏康复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刊,2023,58(05):499-503.

[2]雷舒心,鲍沁怡,谢小洁.家庭心脏康复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疗效的Meta分析[J].心电与循环,2023,42(02):172-178.

[3]田云,牛迪,邓平基等.基于运动手环的家庭远程心脏康复对PCI术后患者运动耐力,心理及疾病负担的影响[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22,41(04):41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