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中对其吸痰间隔时间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中对其吸痰间隔时间的影响

刘鑫 ,南晨

渭南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陕西省渭南市  714000

摘要:目的探析对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对其吸痰间隔时间的改善。方法:实验对象为我院机械通气患者,共70名,实验时间为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各项(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吸痰间隔时间)等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应在其护理时应用循证护理予以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各项时间,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循证护理;机械通气;吸痰护理中;吸痰间隔时间;影响

机械通气是通过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插入患者的气道,连接到呼吸机上,以提供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然而,由于气道插管会引起气道分泌物的积聚,需要定期进行吸痰以清除气道,机械通气吸痰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过程,用于帮助呼吸困难或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维持呼吸功能,因此,对这类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循证护理干预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机械通气患者(70例)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0:15例;患者年龄最大72岁,最小42岁,其均值为(55.25±2.50)岁;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2:13例,患者年龄最大70岁,最小44岁,其均值为(55.21±2.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分析。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吸痰措施。

实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1)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呼吸音、痰液性质等,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机械通气吸痰。(2)感染控制:在进行吸痰操作前,护士应洗手并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3)吸痰技术:选择适当的吸痰技术,如开放式吸痰或闭式吸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选择。确保吸痰设备的清洁和消毒。(4)吸痰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痰液的特点,确定吸痰的频率。通常情况下,每4-8小时进行一次吸痰,但在需要时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整。(5)吸痰深度: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痰液的特点,确定吸痰的深度。在吸痰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刺激气道,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气道湿化:在吸痰前后,使用适当的湿化方法,如加湿器或湿化器,以保持气道湿润,减少痰液的黏稠度。(7)监测:在吸痰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心率、氧饱和度等,以及吸痰后的痰液性质和量。(8)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机械通气吸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并发症,以增强他们的参与和合作。

1.3观察指标

1.3.1 组间患者临床各项时间对比分析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时间,主要包括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吸痰间隔时间等,并对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3.2 组间患者满意度对比分析

护理人员通过让患者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然后分析患者对不同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调查问卷中:①十分满意(80~100分):护理后疗效好,生活质量提高;②满意(60~79分):护理后疗效较好,生活质量改善;③不满意(60分以下):护理后疗效不好,生活质量下降。总满意=(①+②)/(①+②+③)*100%

1.4统计学方式

使用SPSS20.0系统处理,所得到的数据行t检验,以士s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表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患者临床各项时间对比分析,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时间对比分析(±s)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

有创通气时间

吸痰间隔时间

实验组

35

9.23±1.12

3.01±1.11

65.34±2.08

常规组

35

13.87±1.22

6.72±1.23

35.79±7.96

T值

-

16.575

13.247

21.248

P值

-

0.000

0.000

0.000

2.2组间患者满意度对比分析,见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十分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实验组

35

30(85.71)

3(8.57)

2(5.71)

33(94.28)

常规组

35

25(71.42)

2(5.71)

8(22.85)

27(77.14)

χ2

-

-

-

-

4.200

P值

-

-

-

-

0.040

3讨论

吸痰是通过插入吸痰管到气管或气管切开管口,将分泌物抽出来的过程。这可以通过手动吸痰或使用机械吸痰设备来完成。吸痰的目的是清除气道分泌物,以防止气道堵塞和感染;机械通气吸痰患者需要经过严密的监测和护理。吸痰过程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氧合不足、心率变化、气道刺激等。由于吸痰过程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并且需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因此,对该类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很关键。临床多采用常规护理予以干预,但常规护理的内容较为单一,故而护理效果不是很理想。目前,循证护理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循证护理干预是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和证据,能够减少患者在机械通气和吸痰过程中的并发症和风险,如肺部感染、气道损伤等,能够选择最有效的机械通气和吸痰方法,提高气道通畅度,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滞留,改善气体交换,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循证护理干预需要护士、医生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的合作和协调,促进了团队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总之,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个体化护理、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并促进团队合作。这些优势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临床各项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给予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改善患者吸痰间隔时间,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袁凌峰,孙娟娟,吴怡雨,时雨.循证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22,17(12):198-200.
[2]钟晓倩.循证护理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人人健康,2020,(14):461.
[3]郭福燕,冉蕾,刘会霞,等.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手术机械通气拔管后急性呼吸衰竭及气道管理[J].国际呼吸杂志.2019,(6):429-433.

[4]石娟,徐海燕,方美,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治疗按需吸痰的改良效果[J].贵州医药.2018,(6):761-762.

[5]赵欣,辛霞,于媛媛,等.密闭式吸痰盒在气管切开术后更换时间及抑菌优势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8,(1):29-31.

[6]刘香玉,宋克义,夏玲霞,等.不同吸痰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8,(8):1396-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