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对老年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对老年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

姜静萍

文山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云南  文山  663099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模式对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双号法将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住院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参照组(n=30)应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干预组(n=30)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专科评估准确率、风险评估正确率、护理专科诊断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康复训练遵从率均较参照组更高,且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老年;住院;安全管理;不良事件

由于疾病发展、肢体功能减退、平衡能力下降、意识模糊等因素影响,老年住院患者更容易发生跌倒、呛咳、坠床等不良事件,不仅影响治疗进度,也极大损害预后质量[1]。有报道指出,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安全管理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2]。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围绕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安全管理,并实际以我院老年住院患者为例开展实验,取得良好效果,有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采用单双号法将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住院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其中参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1~79岁,平均(68.23±4.47)岁。干预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83岁,平均(67.63±4.80)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包括体征监测、饮食指导、辅助用药等。

干预组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模式,具体方法:(1)组建小组:建立以护士长为首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组员主要通过数据库查询相关资料,对敏感指标进行初次筛选,组长则负责敏感指标系统筛选与确定。(2)筛选指标:参考“结构-过程-结论”理论以及《医院分级护理指标指导原则》选定关键词,初步确认为“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等关键词,利用知网、万方、Pumbed等数据库完成检索,结合科室护理情况初步拟定护理敏感指标,组内成员严格评估指标是否符合实际,能否满足安全管理目标,对分歧较大的指标进行修改或删除,最终确定5项指标作为敏感指标,分别为专科评估准确率、风险评估正确率、护理专科诊断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康复训练遵从率。(3)措施落实:①组长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主要针对拟定的敏感指标进行学习,讲解专科护理内容与技巧,培训后进行知识考核,确保护理人员能够灵活应用动态管理模式进行干预;②患者住院后即刻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等不良事件风险,记录评估情况并针对性予以指导;③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教育,为其讲解疾病相关常识、不良事件的危害及预防方法,强调自护重要性,调整其认知;④针对常用药物进行用药指导,叮嘱患者正确用药,不能随意变更用药方法,减少不良事件风险;⑤对于评估存在高危风险者,于其床头张贴警示标志,叮嘱护理人员做好潜在风险防范。

1.3研究指标

(1)采用自制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调查表,评估指标完成情况。(2)统计两组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17.0,计数资料(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以“%”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对比

干预组专科评估准确率、风险评估正确率、护理专科诊断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康复训练遵从率均较参照组更高(P<0.05),见表1:

1两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对比[n,(%)]

组别

例数

专科评估准确率

风险评估正确率

护理专科诊断率

健康教育知晓率

康复训练遵从率

干预组

30

29(96.67%)

29(96.67%)

30(100.00%)

28(93.33%)

27(90.00%)

参照组

30

24(80.00%)

23(76.67%)

25(83.00%)

20(66.67%)

20(66.67%)

x2

-

4.043

5.192

5.454

6.667

4.812

P

-

0.044

0.023

0.020

0.010

0.028

2.2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对比

干预组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参照组更低(P<0.05),见表2:

2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跌倒

坠床

压力性损伤

总发生率

干预组

30

1(3.33%)

0(0.00%)

0(0.00%)

1(3.33%)

参照组

30

2(6.67%)

3(10.00%)

1(3.33%)

6(20.00%)

x2

-

-

-

-

4.043

P

-

-

-

-

0.044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退行性变化,长期住院期间更容易发生风险事件,对生命安全有极大威胁,有必要予以可行的护理安全管理

[3]。本研究提出基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监测评估护理质量的有效指标,根据指标变化改善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管理质量,确保临床护理工作有序开展[4]

结果显示,干预组专科评估准确率、风险评估正确率、护理专科诊断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康复训练遵从率均较参照组更高,且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更低(P<0.05)。这是因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模式通过头脑风暴法与循证法对敏感指标进行筛选与确定,在此基础上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系统培训,增强其专科护理技术水平。其次对患者体征与病情进行监测,准确评估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指导患者及家属重视不良事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另外张贴床头警示标志,便于护理人员针对性进行干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老年住院患者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敏,尹芳,回凤菊,等.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3):177-180.

[2]宦红美,金小芹,张艳.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7):501-505.

[3]薛斌.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在降低住院失能老年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 上海医药,2018,39(16):9-11,15.

[4]任晓晓,黄巧,李绣球,等. 基于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构建防跌倒过程质量监控模式的研究[J]. 现代医院,2021,21(2):21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