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吸复合麻醉对胃肠肿瘤患者手术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3

静吸复合麻醉对胃肠肿瘤患者手术的影响

马婧

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  内蒙古 包头市 014010

【摘要】:目的:分析静吸复合麻醉对胃肠道肿瘤手术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12月,共计100例胃肠道肿瘤患,基于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全凭静脉麻醉)与干预组(静吸复合麻醉),评价静吸复合麻醉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静吸复合麻醉干预方案的落实,能更加有效地保证胃肠肿瘤手术的有效开展并进一步优化了医疗干预效率,使得患者在手术阶段的麻醉效果充分优化,有效促进手术质量的提升(P>0.05);静吸复合麻醉干预方案的开展,有效提高了麻醉干预阶段的肌肉松弛效果,使得手术开展效率优化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手术质量,有效促进胃肠道肿瘤患者生理状态改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中,基于静吸复合麻醉干预方案的开展,更加有效地保障了麻醉干预阶段的麻醉效果与肌松效果充分体现,促进医疗干预效率提升的同时,也更好地保障了医疗干预安全性的进一步优化(P<0.05);在医疗指标数据分析中,接受静吸复合麻醉干预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指标与医疗阶段的各项生理状态指标均有着明显的优化,同时由于手术质量的提升,进一步保障了术后机体康复效率的改善,优化了整体的医疗干预质量(P<0.05);基于医疗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静吸复合麻醉方案的实施,在稳定患者机体生理指标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了麻醉效果与肌松效果的综合性优化,使得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稳定,术后机体状态有效提升(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方案的实施能更加有效地保障胃肠道肿瘤患者全麻干预阶段的麻醉效果充分优化,使得手术干预效率、手术质量综合性提升,加快手术进度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患者的预后康复效率,术后生理状态改善效果更好,远期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关键词】:静吸复合麻醉;胃肠肿瘤者;手术影响

静吸复合麻醉指的是在手术过程中采用静脉麻醉和气管插管吸入麻醉药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身麻醉。这种麻醉方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麻醉方法之一。通常在手术开始前,给患者注射静脉麻醉药使其进入睡眠状态,然后通过气管插管吸入麻醉药,使患者处于深度麻醉状态,从而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1-2]。静吸复合麻醉的优点在于药效可控,剂量可调,通过对麻醉深度的监测,可以更加有效地掌握患者的麻醉状态并减少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此外,静吸复合麻醉还具有恢复时间短、手术后疼痛控制好、良好的手术可控性和安全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中[3-4]。本次研究中评价静吸复合麻醉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医疗干预的影响,详见下文。

1、 临床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12月,共计100例胃肠道肿瘤患,基于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一般资料分析中,男女比例分别为29:21与28:27,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45.59±2.68岁与45.33±2.47岁,一般资料平衡,调研数据有对比价值。

2、方法

所有手术患者均建立静脉通路术前完成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频率等相关生命体征指标的监测。

对照组接受全凭静脉麻醉,使用0.5μg/kg舒芬太尼,2mg/kg丙泊酚,0.6mg/kg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罗库溴铵维持麻醉,药物剂量为0.075-0.1mg/kg,维持患者脑电双频指数为50~60之间,插管后行机械通气。

干预组选择静吸复合麻醉方案,麻醉诱导使用0.5μg/kg舒芬太尼,2mg/kg丙泊酚,0.6mg/kg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罗库溴铵维持麻醉,药物剂量为0.075-0.1mg/kg,去氮三分钟后进行气管插管,吸入浓度为1.5%的七氟醚维持吸入麻醉效果,手术结束前30分钟停止使用七氟醚、罗库溴铵,手术结束后停止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5-6]

观察指标:完成麻醉效果分析,麻醉效果评估,包括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患者苏醒时间,优良差评价与用时成正比例关系,用时越短越优,越长越差;完成肌肉松弛效果分析,根据患者肌肉反应及肌群强度完成肌肉松弛效果评价;完成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完成医疗指标分析;完成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

数据处理软件:SPSS 25.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数据格式统一为[,(n,%)],由T值、X2值完成数据校验,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3、结果

3.1麻醉效果对比

静吸复合麻醉干预方案的落实,能更加有效地保证胃肠肿瘤手术的有效开展并进一步优化了医疗干预效率,使得患者在手术阶段的麻醉效果充分优化,有效促进手术质量的提升(P>0.05),详见表1。

表1  麻醉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对照组

50

25

17

8

84.00

干预组

50

20

29

1

96.00

X2

-

-

-

-

4.0000

P

-

-

-

-

0.0455

3.2 肌肉松弛效果

静吸复合麻醉干预方案的开展,有效提高了麻醉干预阶段的肌肉松弛效果,使得手术开展效率优化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手术质量,有效促进胃肠道肿瘤患者生理状态,改善效果的提升(P<0.05),详见表2。

表2  肌肉松弛效果(n,%)

组别

例数

优秀

良好

一般

优良率

对照组

50

30

13

7

86.00

干预组

50

41

8

1

98.00

X2

-

-

-

-

4.8913

P

-

-

-

-

0.0270

3.3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中,基于静吸复合麻醉干预方案的开展,更加有效地保障了麻醉干预阶段的麻醉效果与肌松效果充分体现,促进医疗干预效率提升的同时,也更好地保障了医疗干预安全性的进一步优化(P<0.05),详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神经刺激

低血压

头痛

发生率

对照组

50

2

2

4

16.00

干预组

50

0

1

1

4.00

X2

-

-

-

-

4.0000

P

-

-

-

-

0.0455

3.4医疗指标分析

在医疗指标数据分析中,接受静吸复合麻醉干预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指标与医疗阶段的各项生理状态指标均有着明显的优化,同时由于手术质量的提升,进一步保障了术后机体康复效率的改善,优化了整体的医疗干预质量(P<0.05),详见表3。

表3  医疗指标分析(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

(d)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疼痛评分(分)

对照组

50

46.35±4.35

11.45±1.35

16.35±1.65

4.45±0.42

干预组

50

35.17±3.28

6.75±0.61

11.84±1.17

2.14±0.21

T

-

13.1400

20.3148

14.2769

31.4992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5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

基于医疗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静吸复合麻醉方案的实施,在稳定患者机体生理指标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了麻醉效果与肌松效果的综合性优化,使得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稳定,术后机体状态有效提升(P<0.05),详见表5。

表5  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

项目

对照组(n=50)

干预组(n=50)

T

P

收缩压(mmHg)

干预前

128.32±12.34

128.44±12.41

0.0470

0.9626

干预后

125.45±12.02

120.62±11.76

1.9691

0.0419

舒张压(mmHg)

干预前

88.98±8.65

88.96±8.64

0.0112

0.9911

干预后

84.31±8.45

80.24±8.24

2.3641

0.0202

心率(次/分)

干预前

88.36±8.86

88.46±8.87

0.0535

0.8695

干预后

84.37±8.41

80.39±8.15

2.3299

0.0220

呼吸频率(次/分)

干预前

30.42±3.14

30.41±3.16

0.0641

0.9441

干预后

28.37±2.86

25.11±2.51

5.8834

0.0000

4讨论

对于胃肠肿瘤患者手术来说,选择静吸复合麻醉可以减轻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后疼痛,选用静吸复合麻醉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患者的手术后舒适度。静吸复合麻醉药物对身体的影响较小,对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的影响相对较小,能够通过调整药物剂量灵活控制患者的麻醉深度,能有效降低胃肠肿瘤患者在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的风险。静吸复合麻醉通过监测麻醉深度,控制药物剂量,能够提供稳定的麻醉效果,给开展手术的医生提供更加理想的操作环境。静吸复合麻醉药物的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从而能够快速达到恢复的效果,加速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对于胃肠肿瘤患者手术来说,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但需要结合具体的患者情况,酌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以达到更优的治疗效果[7-8]。静吸复合麻醉在胃肠肿瘤患者手术中应用价值显著,可减少手术中术者和患者对手术操作的创伤刺激感,有利于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静吸复合麻醉所用药物对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能够通过调整药物剂量灵活控制患者的镇痛效果,减轻术后疼痛。综合镇痛较好,患者在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可以平稳地度过术后的疼痛期,提高了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9-10]

静吸复合麻醉干预方案的落实,能更加有效地保证胃肠肿瘤手术的有效开展并进一步优化了医疗干预效率,使得患者在手术阶段的麻醉效果充分优化,有效促进手术质量的提升;静吸复合麻醉干预方案的开展,有效提高了麻醉干预阶段的肌肉松弛效果,使得手术开展效率优化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手术质量,有效促进胃肠道肿瘤患者生理状态,改善效果的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中,基于静吸复合麻醉干预方案的开展,更加有效地保障了麻醉干预阶段的麻醉效果与肌松效果充分体现,促进医疗干预效率提升的同时,也更好地保障了医疗干预安全性的进一步优化;在医疗指标数据分析中,接受静吸复合麻醉干预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指标与医疗阶段的各项生理状态指标均有着明显的优化,同时由于手术质量的提升,进一步保障了术后机体康复效率的改善,优化了整体的医疗干预质量;基于医疗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静吸复合麻醉方案的实施,在稳定患者机体生理指标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了麻醉效果与肌松效果的综合性优化,使得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稳定,术后机体状态有效提升;相关医疗调研结果综合性证实静吸复合麻醉措施的实施,更加有效地保障了胃肠道肿瘤手术的顺利开展,并优化了患者的预后康复效率

[11-12]

综上所述,胃肠道肿瘤患者病情干预阶段,采取静吸复合麻醉干预措施,在保障麻醉效果充分体现的同时减少了手术创伤的生理刺激感,进一步优化了患者的医疗干预效率与预后康复效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谭海涛,陈涛,林友才,等.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肌松阻滞水平对常见腰椎手术中SEP及MEP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17):1897-1901.

[2]李江玉,戴庆.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HR,MAP,MMSE评分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7(002):020-020.

[3]张超,金哲,卢巍,熊艳.静吸复合麻醉维持与静脉麻醉维持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2,23(5):480-482.

[4]王培培,赵志斌,王平,等.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健康必读,2021,000(019):70-70.

[5]钟照明,曹磊,姚立群.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刊,2022,57(2):216-219.

[6]徐祥平,王震.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1):114-116.

[71]谢秋明.静吸复合麻醉维持与静脉麻醉维持应用于妇科肿瘤手术中的效果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7(12):0087-0089.

[8]尹旭东.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手术后全身创伤反应程度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6):64-66.

[9]赵琳,高晓茹,胡翔.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与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1,5(13):11-13.

[10]钟剑飞,邓柯,丁碧华.静吸复合麻醉与单纯静脉麻醉在老年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对患者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应激指标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9(24):15-18.

[11]刘学佳,丁保峰,杨春晓,等.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质量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6):780-783.

[12]徐莉莉.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1,031(003):21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