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8
/ 3

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

乌兰图雅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新闻传媒学院

摘要:目前,新媒体不断发展,其传播方式以及社会舆论格局都在发生变化,这对于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要适应新时期新闻采访和编辑工作发展需要,培养优质的新闻专业人才,相关高校需要对新闻采访和写作课程进行调整,做好课程改革。本文首先对于融媒体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并分析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为相关高校做好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调整和优化改革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媒介传播方式已经落后了,新闻媒体人在新时期需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保持与时俱进,适应新媒体发展需要。目前高校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做好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1.融媒体概述

1.1 内涵

融媒体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借助多方位的网络信息平台,将传统电视、报纸、广播、数字电视、数字报纸、网站等融为一体的媒体信息框架。融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的术语,融媒体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智能终端设备适时传递给受众。媒体融合的定位是传统媒体的受众,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获取信息的范围和效果并不理想。融媒体时代信息具有时效性,传统媒体节目的播出和传播效果不佳。而借助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普及率很高,也成为指导新时代信息传播工作的重要工具,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范围不断扩大[1]。随着新闻传播范围不断扩大,新闻节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大众传媒的发展模式似乎是大众传媒融合时期的必然趋势。媒体融合时代,各种新平台不断涌现。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微信等社交媒体APP、公众平台等加速建设,信息工作得到快速、高效发展。各种新平台的不断创新和快速发展导致了信息产业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媒体融合的强大影响力将有助于媒体的宣传和传播。信息程序的开发很重要。

1.2 主要特点

首先,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人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电脑、手机等客户端向公众传播信息,提高了信息传播的积极性和效率。

二是新媒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高效和普遍,人们可以使用智能客户端随时随地接收和发布信息,实时信息交流已经成为现代人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强互动性。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与读者的互动相对薄弱。进入媒体融合时代,记者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等网络平台发布新闻,突破时空界限,随时随地与读者交流[2]。然而,在媒体融合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阅读者,这就大大降低了新闻的真实性,传播新闻的渠道和方式自由多样,这也导致了信息化。惊喜假新闻一直存在,这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质疑新闻的客观性。

四是信息的传播超越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媒体融合时代,信息的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人们身在何处,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终端将世界任何地方的信息传递给世界任何地方的人们。

五是信息内容丰富多彩。视频、音频、照片、动画等,涵盖溶酶体时代的不同视角。基于什么信息可以传播。因此,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应积极转变观念,摒弃纸媒传统工作方式,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优化调整工作方式[3]

2.融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素养提出新要求

2.1 结合传统新闻阅读技巧

首先,思想成熟。在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新闻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的政治方向。新闻媒体要为党和国家说话,新闻媒体记者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新闻传播和舆论管理才能有效进行。

其次,业务知识。记者的写作和采访技巧一直是新闻媒体的基石,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以文字、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4]

第二,款式和质量。作风好坏主要体现在记者的思想、教育、生活和活动中,作风好坏是保证记者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主要条件。

2.2 有大局意识

媒体融合时期,信息传播的效率和速度有了显着提高。报道新闻、记者、负责引导舆论。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事件的性质,坚持尽快到达现场。要求记者具备采访报道能力,同时不断磨练社会责任感,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尤其是在消防等突发新闻方面。灾难时有发生,要求记者塑造大局,稳定人心,始终保持舆论正确方向。

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新闻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迅速传达社会上正在发生的各种信息。例如,杭州保姆被杀焚烧事件在当时的全国媒体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公众在同情受害人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嫌疑人的作案动机,各地都在付出代价。注意国家调查的结果[5]。而四年过去了,这起新闻事件仍然在社会上引起热议,对此,求真务实是记者应该遵循的第一条商业规则。新闻文字和报道必须客观,夸大事实,随意回避。歪曲事实,将事件以直观、客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确保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2.3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作为电视记者要有职业素养和责任感,作为记者要明白新闻要以真实为准。尽量描写修饰,做信息工作主要是呈现客观事实。这就要求记者明白自己责任重大,不能在工作中掺杂其他主观情绪和想法,本着可靠、客观的态度进行采访和报道。

2.4 提高工作的专业性

新闻工作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节目,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展示和呈现,不需要太多的修饰和提炼,在新闻采编中更能体现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有一定的专业规律新闻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形象,在保证符合受众审美和视觉的基础上,促进客观形象构建[6]。通过有效结合图像、语言和音乐的联用等,推动新闻节目质量不断提高。

2.5具备创新意识

现阶段,随着文化多样性需求的不断增长,社会对电视新闻节目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这就促进了新闻节目的多样化,传统的多元化、多样化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新闻采编也需要创新,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记者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处理新闻的质量意识,因为相似的新闻可以有很多,发布自己的新闻需要一定的信息创新。信息业务只有通过不断的新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形式,才能吸引受众,提高新闻兴趣,获得忠实的受众。作为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编记者,不仅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还要尝试不同的语言组织和报道模式,将新闻与更多的媒体形式融合,取长补短,实现有效的创新发展,促进节目创新,增加节目影响力[7]

3.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与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对策

在媒体融合、观念转变、新闻专业素养提高的时代,记者也需要不断提高媒体传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新闻敏感度。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要求记者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新闻敏感度和调查能力,融合媒体时代更加强调记者的多媒体传播能力。作为一名新闻传媒专业学生以及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能够快速收集和组合各种照片、文字、动画、视频、音频等材料,包括对多语言文本进行解码和编码的能力。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敏感性不仅包括对新闻发言人职能和社会使命的敏感性,还包括对媒体未来地位和媒体发展趋势的敏感性。只有这样,收件人才能更容易接受信息,提高认知度[8]。在这个过程中,记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此外,在信息爆炸、媒体融合的时代,新闻工作者还应提高信息获取和捕捉能力,及时获取关键信息,提高新闻采编质量,整合相关信息,使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加丰富,让公众可以感知到更加客观、真实、系统的信息内容。基于这些能力素养培养目标,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对于新闻采编与写作课程教学进行创新,不断提升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3.1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突出岗位能力培养

融媒体时代,随着媒体平台等专业场景的引入课堂,构建“场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影响十分明显。通过整合媒体资源平台,打造自己的制作平台,进行新闻采访、教学文章、直播教学,将这种模式应用到新闻采编与写作课程中也有一定必要性。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行业教师参与不足的现实。让学生有机会在新闻记者的工作、生产场景中,邀请行业教师协作教学,共同策划项目,共同备课,录制微课,深入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引入多种校内、校外实习平台,应对项目式学习的挑战和追求卓越的困难,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媒体策划和制作过程,实现作业转化,创建文字、音视频、H5等项目“作品”。如学生作品《山东海阳滨海小镇——蝴蝶从“小农镇”到“世外桃源”的变迁》文字采访登上中国妇女报头版,学生整合媒体作品《妇女离开黄河》江滩——聚焦济南“长清市崇德园社区搬迁建设”全网浏览量近百万,视频新闻系列正在热播中。在齐鲁一点平台上,《女性的力量》和《妇产科访谈录》受到大量关注和关注。

通过创新新闻采编与写作课程的教学模式,不仅给了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增加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创新性。

3.2注重理论和实践相联系,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在新闻采编与写作课程教学改革中,学生要做到将新闻采编理论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关注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发展。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避免单一的对理论知识点进行讲授,可以尝试从多方面来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在课堂中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新闻采编和写作的即兴创作,也可以围绕一个具体的事件,让专业学生模拟进行新闻创编和报道,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做法,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提升他们的新闻采编和创编能力。在项目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能得到不断提升。

3.3注重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化、融媒体不断发展应用,教师在新闻采编与写作课程教学中,要注重不断创新教学技术和方案,探索信息技术下的新的教学模式在新闻采编与写作课程中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下的新的教学模式引入新闻采编与写作课程中,一方面是创新课程教学、加速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媒体意识,培养专业学生信息化水平,这对于专业学生未来从事新闻媒体工作是有一定必要的。高校新闻传媒专业在新闻采编与写作课程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课堂、学生相对被动的局面,鼓励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机会,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对此,高校在教育信息化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学术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教师应在专业课程的微课学习设计中创造更多的师生关系和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体验中,从而树立学习课程的信心。

总结: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作为新闻传媒专业学生,要实现未来更好就业,必须要全面发展。高校新闻传媒专业的新闻采编与写作课程是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也是未来学生就业的知识技能基础课程,需要提升重视度。目前该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一定不足,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教学中理论和实践比重不合理,信息化教学实践不足等,对此,需要针对性采取措施,促进新闻采编与写作课程改革优化,提升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 尹瑛. 建构日常化的新闻实践情境——融媒体时代地方院校《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改革[J].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3):145-147.

[2] 刘萍.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类课程的数字化转型研究——以《新闻采访与写作》为例[J]. 大众文艺,2017(16):234.

[3] 李敏霞,何巍. 基于过程性考核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学习效果量化评价[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22(4):83-85.

[4] 尹瑛. 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立体化课堂”建构实践[J].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10):137-140.

[5] 谢欣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高校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20(2):44-45.

[6] 韦意. 融合新闻趋势下的新闻创作课程改革 ——以"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为例[J]. 视听,2020(12):221-222.

[7] 侯晓辉. "全媒体"语境下新闻实务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以精品视频课《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建设实践为例[J]. 今传媒(学术版),2017,25(11):160-161.

[8] 曾洁. 《电视采访与新闻写作》实践课"角色化"教学探究—— 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J]. 科技资讯,2020,18(31):153-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