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8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吴正阳

江苏城乡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2018年,党中央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发展逐渐受到了忽略,导致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为了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背景;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1 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联系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其目的是通过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环境等方面,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乡村的美丽宜居。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分别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重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涉及乡村产业、生态文明、治理、农民生活等方面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又好又快发展、增进农民福祉具有重要作用。

2 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村庄建设水平不高

一方面,很多美丽乡村建设在规划产业建设和产品设计时,缺乏基本的市场调研,简单粗暴地复制粘贴其他地方的特色亮点,追求一时的政绩,导致乡村缺乏主题定位,没有深度挖掘本地的特色资源、地方文化,难以满足长久需求。另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实际上很多农村地区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导致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环境治理不到位等。

2.2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短板

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美丽乡村建设中,一些地区缺乏有效的生态管理措施,生态建设与当地环境不协调,如引进外来植物品种、违规占用自然保护区等,导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另一方面,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一些干部和群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往往只关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3 缺乏长效机制和专业人才

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是美丽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但是,长效机制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管理机制不健全。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健全的管理机制,包括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但实际上很多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如垃圾处理不当、环境污染等。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人才支持导致运营缺失。国内众多乡村旅游地缺乏乡村文旅的运营和管理能力,在政府政策扶持之下建设好后,由村集体来管理。由于缺乏专业管理运营人才,整体上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不高。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措施

3.1 保护文化个性

美丽乡村保护文化个性是乡村的灵魂和核心价值,将传统乡村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营造农民宜居家园的精神归属感,是解决当前“千村一面”问题的关键举措,主要有以下措施:

(1)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个性的重要体现,应该加强保护和维护。同时,也可以将这些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2)保留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是乡村文化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留和弘扬。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和节日等方式,让地方特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传承。

(3)加强乡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乡土文化是乡村文化个性的重要基础,应该加强教育和传承。可以通过开设乡土文化课程、举办文化培训活动等方式,让农民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4)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乡村文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方向,可以通过引进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乡村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3.2加强乡村生态系统建设

美丽乡村生态系统建设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构建一个美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生态系统,包括自然、农业、人类和社会等方面,以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主要有以下措施:

(1)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美丽乡村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其独特的资源,应该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监管,包括保护森林、草地、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区域,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2)建设生态农业体系。生态农业体系是美丽乡村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该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采用环保、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农村环境治理是美丽乡村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任务,应该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大气治理等,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4)加强生态教育和宣传。加强生态教育和宣传是美丽乡村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手段,应该加强对农民的环保宣传和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素质,增强农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5)加强政策支持。加强政策支持是美丽乡村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保障,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和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给予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社会各方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6)推广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美丽乡村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方向,应该加强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生态旅游理念和模式,提高旅游业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3.3健全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引进专业人才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完整的管理考核机制,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首先,健全管理考核机制。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考核机制,来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实施。这个机制应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考核标准,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和考核,让基层干部更加关注乡村发展,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工作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加强引进专业人才。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技术等。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引进这些专业人才,如招聘、选拔、调配等,提高美丽乡村建设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最后,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让群众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标准执行。另外,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社交平台等方式,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4 结束语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环境治理和保护,同时也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爱莲.乡村振兴环境下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J].智慧中国,2021,(11):90-91.

[2]齐新华.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1,(10):23-24.

[3]陈伦思.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路径[J].乡村科技,2021,12(0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