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后浇带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9
/ 3

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后浇带技术

徐敢, 张韩斐, 王志华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96

摘要:后浇带是一种有效的防裂缝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抑制钢筋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收缩和膨胀的过程,从而减少施工中出现的裂缝,从而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后浇带的定义、特征及其主要功能,以及它在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本文还将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

引言:随着建筑物体积的不断增大,由于温度变化、沉降和收缩等因素造成的裂缝也越来越多,这些裂缝对建筑物的破坏性也越来越明显。为了有效地防止这些有害的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后浇带技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建筑物的稳定,必须全面掌握后浇带施工技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概述

1.1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概念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根据设计和施工标准,施工人员需要在基础、墙壁和梁的相关位置预先留出一些临时的施工缝,以便将结构分割成若干个部分,并通过构件的内部收缩来控制它们的长度,然后再用这些缝来浇灌混凝土,使它们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现代建筑的特点是,由于其使用功能和外观的限制,一些超长的结构不适合安装伸缩缝。如果需要安装伸缩缝,就必须采取措施,以避免结构出现裂痕。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为了有效地防止结构施工阶段出现裂缝,增加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伸缩后浇带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有效地抵抗建筑面积过大或温度变化引起的砼收缩开裂。此外,在高层建筑和裙房之间,如果结构设计允许,也可以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沉降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抗震性能,这种后浇带被称为沉降后浇带,它能够有效地减少高层建筑物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异。

1.2后浇带施工技术适用条件

后浇带技术不仅是一种单一的技术,而是一种能够满足多种要求的综合性技术。经过多年的R&D和实践,它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各种环境和条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温度后浇带技术已经成为解决硬结混凝土因热胀冷缩而出现结构裂缝的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施工中断、延长工期等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施工成果的损失,从而使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大大提高。采用后浇带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在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时出现的变形和裂缝,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提升施工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施工成本。例如,在大型建筑中,采用后浇带的方式,首先在30~40m的范围内设置一个宽70~100cm的缝,然后在其中插入钢筋,从而确保混凝土能够自由收缩。

1.3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功能

使用后浇带可以有效地抵抗由温度差导致的构件收缩,尤其是当温度处于较低水平时,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将受到温度的影响,从而产生向外的挤压力。如果温度超过了规定的范围,混凝土结构中就有可能出现裂缝。因此,为了确保混凝土的完好,施工人员需要提前考虑好温度变化所产生的裂缝,并且在混凝土硬化完毕后,及时施工,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裂缝的发生,从而维持混凝土的完整性。采用后浇带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基础设施和裙楼结构的复杂性而导致的挑战。尽管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与基础本质上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为了减少由于重力作用而产生的沉降,必须采取措施安装后浇带。通过测量沉降量,可以精确确定后浇带的安装时长。在开始后浇带的设计之前,必须仔细检查并评估整栋建筑物的结构和基础的强度,以及因连接而产生的后期沉降所造成的内部应力。通常,在开始施工时,首先会对主楼进行施工,然后才会开始对裙房进行施工,最后才会开始浇筑后浇带。

2如何设置后浇带

2.1注意间距的合理性

如果图纸上有明确的尺寸要求,那么施工时就必须严格按照这些尺寸来进行,但是,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施工质量。通常,矩形建筑物的后浇带的宽度不会超过40厘米,而最小的距离则取决于不同地区的四季平均气温,但也不能低于30厘米。

2.2注意宽度的合理性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确保结构的完整性,而不是将它们分割成若干独立的部分。为了确保结构的完整性和施工的安全,楼板或基础的承受力的钢筋必须被牢牢地固定在一起,以免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形。特别是当后浇带的跨度较大时,必须将承受力的钢筋焊接在一起,以确保楼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常来说,后浇带的宽度应不低于10m,最低不得低于7m。

2.3后浇带的位置选择

为了减少混凝土构件承受的压力,最佳的后浇带应该放置在梁和板的反弯点附近,以减少由于弯矩和剪力过大而产生的构建自身压力。通常情况下,剪力墙的中部不需要安装后浇带。

2.4后浇带的断面形式选择

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后浇带的断面应当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况,以免由于受力集中而导致结构变形,从而避免出现直缝。

3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3.1施工准备

①为了提高混凝土的粘结力,施工人员需要对后浇带的表面进行清洁。通常,施工人员会使用高压水枪来冲洗表面,以去除污垢和浮浆。②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施工人员必须采取措施去除端头生锈的钢筋,特别是那些可以重复利用的钢丝网,如果不再适合,就必须拆除它们,并加入新的材料。③此外,为了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应该采用高效的早强型减水剂,将水灰比精准地控制在0.4以内。通过泵送混凝土和增强配合比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泥的膨胀率,使其保持在0.1%―0.2%之间,同时,在混凝土配置中添加UEA膨胀剂,其数量占水泥总质量的15%,从而达到更好的抗压性能。

3.2材料选择

在开始浇筑后浇带之前,必须彻底清除裂缝,排出积水,并确保后浇带两侧的构件表面保持湿润状态至少24小时。除了采用无收缩的混凝土,还可以使用添加膨胀外加剂的普通水泥配置,以增强后浇带的抗压能力。为此,在施工前,必须要加入早强减水剂,并经过精心的配比和搅拌,以确保质量。

3.3时间的控制

一般来说,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可以在2个月内完成,但是,对于高层板式建筑和裙楼,后浇带施工必须等到沉降状态完全形成之后才能开始。这是因为,这些建筑物的施工量要远远大于裙楼,即使裙楼已经完成,也不一定能够及时发现沉降,从而使得主楼的沉降情况落后于其他建筑物。如果裙楼出现了沉降,首先应该确保主楼的沉降量已经降至最低,然后才能进行后浇带的施工,以确保安全。由于工程工期较长,季节性变化也会对浇筑工作产生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浇筑工序的准确性,应该将其纳入设计图纸,并加以详尽的说明,以防止由于一时的疏忽而造成的遗漏。

3.4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拆

(1)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在墙体后面的钢筋交叉处安装拉钩,确保保护层垫块牢固地悬挂,并且使用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足够,以防止钢筋骨架出现偏移。

(2)为了有效地处理后浇带中的杂物,可以将垫层的高度降低0.2m,将杂物放置在下方,然后用水泥砂浆将它们填补,最后再浇筑混凝土,以确保后浇带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梁、板的支模质量,可以使用钢管架或门架作为底模的支撑结构,但是,必须等到二次浇筑混凝土完成浇捣处理,并且混凝土结构达到规定的强度标准,方可将其拆除。使用优质的松木材料制作后浇带的侧模,其厚度应达到2cm,并在其表面精心雕刻出细小的槽口,以确保后浇带的稳固性。

(4)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模板的安全性,应该在施工缝处安装双侧的模板支撑架,以确保它们能够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在使用完毕后容易拆除。

(5)当混凝土结构达到规定的强度标准,并且经过二次浇筑处理,后浇带的模板才可以被拆除,而且拆除的顺序应该是从上到下的。

3.5浇筑混凝土

(1)在开始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彻底清除后浇带中的任何残余物,并且要对钢筋进行防腐处理,同时要确保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表面得到足够的水分。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步骤,首先要完成底板的浇筑,然后是外墙,最后是顶板的浇筑。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现场检测,并且准备好相关的强度试块,同时,应当指派有责任感的技术人员来进行混凝土的振捣,以确保其质量,并且尽可能减少收缩。为了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振捣工应当严格遵守时间、插入深度和插点间距的规范,避免长期与模板、旧混凝土或垂直于后浇带的板、梁钢筋接触。在浇筑外墙的混凝土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如采用串筒入模,将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2m以内,而且每一层的厚度应低于50cm,最终实现连续均匀的浇筑。

(2)当混凝土表面受到泌水收缩的影响,容易形成塑性收缩裂缝,而且通常会在混凝土最终凝固之前就已经存在。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应该首先使用振动器进行振密,一旦发现表面有浮浆,就要立即使用刮尺将其刮平,等待混凝土完全凝固l~2h之后,再使用木抹子进行连续抹压,以防止因泌水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3.6后浇带防水

为了确保防渗漏的效果,止水带的安装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应该尽可能地减少止水带和水的接触。对于钢制止水片,其连接处应当采取搭接焊接,搭接长度应当不低于50mm,而且应该沿着4个方向进行,以确保焊缝的完美无缺,无任何夹渣、咬肉或气泡的存在。为了保证内墙与顶棚之间的连接牢固,建议采用两次柔韧的腻子来完成这一步骤,以确保接缝的完整性和牢固性。通过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沉降和伸缩过程中出现微小裂缝。

4后浇带施工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标准图集,并对质量进行认真控制。为了避免出现裂缝或其他问题,需要安排专人负责监督。如果不按照规定进行,可能会导致结构出现问题,影响整体性和安全性,甚至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施工中,后浇带的重点应该包括:

(1)在施工后浇带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要求,精心挑选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并经过严格的实验测试,确保其剂量符合要求。此外,所有添加剂都必须经过出厂检验,并获得国家认可的正规证书,方可使用。混凝土的特性和质量受到掺入剂量的直接影响。为了保证准确性,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精确的测量,并且误差一般不超过±2%。

(2)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时,应确保混合物的均匀性,避免局部膨胀,以确保施工质量。为了使混凝土与旧混凝土结构部分紧密连接,必须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以免在正常使用中出现裂缝。

(3)在后浇带的两端,应该采用钢筋支架和钢丝网来分隔,并且接触面的形状也必须清晰可见。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结构的基础底板需要防水,那么就不能使用直槎了。

(4)施工方应当特别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维护未浇筑的后浇带的卫生,以防止钢筋出现腐蚀、弯曲、踩踏等不良状况的发生。

(5)在开始浇筑之前,必须先清理掉混凝土中的杂物,去除钢筋上的锈迹。对于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浇筑过程中的环境温度,都有严格的规范。新浇筑的混凝土必须比原来的更加坚固,而且在施工之前,必须对接缝进行凿毛,并保持湿润,持续至少24小时;同时,还需要确保浇筑的混凝土温度低于周围的混凝土温度。

结语

在建筑基础施工的过程中,后浇带的施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按照图纸设计的要求,并且是最先开始施工的。为了确保后浇带砼和结构部件的完美衔接,施工监督员应该及时发现并观察出现的沉降和缝接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工人为了节省时间而省略重要步骤。

参考文献:

[1]李文书.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No.484(02):180-181.

[2]伯冬冬,范安华,李贺.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后浇带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4):30-31.

[3]金虎.关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No.577(16):30-31.

[4]张亮.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No.576(15):29-30.

[5]孙晓莉.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9):67-68.

[6]姚磊.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9,26(02):154.

[7]黄俊生.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践探索[J].河南建材,2018(05):54-55.

[8]万欣.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No.478(2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