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9
/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姚锦程,王啸天

身份证号:320925199605150012

身份证号:410325199205172019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经验的积累,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向系统化、完整化发展。为科学判断乡镇发展潜力,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操作导向的原则,从空间底线与安全、空间结构与效率、空间质量与规模等维度,构建科学高效、彰显区域特色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提出了多层次的乡镇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步骤。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镇

前言

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强力推动下,城市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在新发展理念的支撑下,提高农村土地规划的科学性迫在眉睫,循序渐进。为了实现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科学利用和适度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十分有必要以国家空间规划为统领,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在历史的演进中,通过对国内外城乡规划发展的分析,不难看出,有效推进农村土地资源规划的发展,进一步探索农村土地规划的对策,是突破国土空间规划弊端的有效路径,也是不断提高农村土地规划质量的关键支撑,为此,大量的工作者投入到新型农村土地规划的研究工作中。

一、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概述

在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之前,我国各级各类规划之间存在不协调、不统一的 "打架 "现象,乡镇级规划也不例外。乡镇级规划包括乡镇发展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等。不可否认,各类规划都在各自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规划种类多、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呈现出以部门职责为主、各自为政成体系的现象。就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而言,两类规划都是以部门职责为主,各成体系。上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原县级土地管理局牵头,采取县乡同步编制的形式统一推进、统一编制,在编制完成的同时,相应建立数据库,使规划上下衔接、协调统一、图数一致; 但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不够,同时乡镇对规划编制的参与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规划编制的横向协调不畅,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规划编制的横向协调统一性差,纵向实施积极性不够。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由原城乡规划局牵头,也存在横向协调和纵向落实的问题。同时,由于各规划的系统性,各类规划之间存在规划期限不一致、基础数据标准不一致、规划目标指标不一致等问题。

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政府“事权”不足导致积极性不高

乡镇人民政府作为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主体,本应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主动地编制符合当地实际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但由于乡镇政府 "权威性 "不足,虽然是编制主体,却没有编制规划的 "全能力",如乡镇规划编制的底图、底册完全由县级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 对于编制是否符合要求的地形图没有把握能力,对于编制是否符合要求的地形图,我们没有相应的力量和财力去测绘和如何测绘,我们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都依赖于县级部门。部分乡镇财力困难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作为规划编制主体的乡镇人民政府在实际规划编制中陷入 "两难 "境地:一方面,作为规划的编制主体,依法应当尽职尽责地编制规划;另一方面,自身财力和对资源的掌握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一方面,作为规划编制的法定主体,应当尽职尽责编制规划;另一方面,自身财力和掌握资源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积极性不高。

(二)城市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之间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还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科学合理发展,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城市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由于城市规划用地快速扩张,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但由于国土空间规划缺乏对土地资源的统筹考虑,占用了大量耕地,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和长远稳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导致国土空间开发强度过大,造成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三、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对策

(一)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

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涉及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水利、生态环保、民政、教育、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多个部门,在编制规划时,需要协调处理好各方关系,规划建设内容、协调用地保障等工作,使各项建设有效实施、精准落地,最终实现 "多规合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首先,明确规划目标和责任,避免推诿扯皮;其次,及时沟通联系,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最后,加快国土空间规划 "一张图 "实施监管信息系统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进度,将各部门的各类规划统一到一张图上,确保规划编制的一致性,实现 "多规合一"。

(二)进一步明确土地规划方向目标

明确的规划目标和详细的规划内容不仅能够有效节约土地规划时间,还能使规划工作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因此,明确的土地规划目标是支撑土地规划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在具体的农村土地规划活动中,要想稳步提升土地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首先,工作人员应当在明确的规划方向指导下,结合规划内容的细化,不断突出规划的重点,从而辅助工作人员结合区域规划情况,制定出更加适用、科学的规划管理措施,在准确把握管理重点的基础上,通过规划细节的不断优化,实现高效。规划管理对策,在准确把握管理重点的基础上,通过规划细节的不断优化和调整,顺利完成土地规划管理任务,在稳步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实现新农村的现代化,必然会导致建设用地的增加,因此,科学处理好农村耕地保护与经济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土地空间方面,要想高质量地完成农村土地规划任务,相关工作人员既要站在农民的角度,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又要站在经济发展的角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此,土地规划人员可以通过科学处理耕地保护与土地开发之间的关系,实现高质量的农村土地规划。工作人员可以科学引入价格机制,有效保护耕地。对于需要占用开发的耕地,可以采取高价保护的措施,也可以采取同质同量的耕地置换,对农民进行科学的补偿。对违法占用耕地的建设行为,要对开发商进行适度处罚,通过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实现农村土地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

(四)完善农村土地规划体系

完善的土地规划体系是实现农村土地科学整治和规划的重要前提,是突破分散管理弊端的核心支撑。针对区域特点,以土地集约化规划为目标,在国家空间统筹的指导下,逐步健全和完善现有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既可以避免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利益决策,又可以通过强化土地管理能力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助力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完善农村土地规划体系的完整性,借助宣传普及工作的深入推进,不断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逐步优化管理体制,实现管理体制的日趋完善。通过政策引导,实现商业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的科学布局,在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下,通过农村土地产权的使用,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国家空间规划战略在乡镇一级的实施还有待完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了解和掌握国家空间规划战略在乡镇的意义,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战略,对战略的细节进行优化,从而保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此外,还需要实时了解乡镇人民的需求,明确规划的意义,重视规划定位,打破较为传统的规划理念,制定新的规划路径,确保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战略能够与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战略完美衔接。

参考文献

[1]祝莹,毕雪娇.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研究[J].产城:上半月, 2023(4):0154-0156.

[2]刘俊,张萌,宋安安.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研究[J].乡村科技, 2022, 13(15):4.

[3]蒙子钧.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研究[J].大众文摘, 2022(6):0175-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