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晶硬质合金混合料的球磨混料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31
/ 2

超细晶硬质合金混合料的球磨混料机制

张绍铁,林爱丽,鲜勇,刘杰慧

成都金钨硬质合金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超细晶硬质合金混合料的球磨混料机制。通过分析球磨过程中的颗粒破碎、细化和均匀混合等机制,揭示了球磨混料对超细晶硬质合金的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球磨混料能够实现颗粒的破碎和细化,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同时也能促进颗粒的均匀混合,提高材料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对于超细晶硬质合金的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超细晶硬质合金;球磨混料;机制

引言:超细晶硬质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多个领域展示出广泛的应用潜力。为了进一步提高超细晶硬质合金的性能和应用范围,混合制备成为一种重要的工艺。球磨混料作为一种常用的固体颗粒混合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超细晶硬质合金的制备过程中。球磨混料通过球体与颗粒之间的摩擦、碰撞和滚动作用,实现颗粒的破碎、细化和均匀混合,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一致性。本文将重点研究超细晶硬质合金混合料的球磨混料机制,探讨颗粒破碎、细化和均匀混合等过程。

一、超细晶硬质合金的特性

1.定义和应用领域

超细晶硬质合金是一种具有晶粒尺寸在纳米至微米级别的硬质材料。相比传统晶粒尺寸较大的硬质合金,超细晶硬质合金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因此在多个领域展示出广泛的应用潜力。

超细晶硬质合金在切削加工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细小的晶粒尺寸可以有效减少切削刃与工件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切削力和摩擦磨损。这使得超细晶硬质合金在高速切削、精密切削和硬材料加工等领域具有优势,可提高加工效率和工件质量。

超细晶硬质合金在磨料磨削领域也有广泛应用。细小的晶粒尺寸使其具有更高的磨削精度和表面质量。此外,超细晶硬质合金的高硬度和优异的耐磨性能使其成为制备高性能磨料工具和磨料磨具的理想选择,可用于抛光、磨削和磨光等工艺。

超细晶硬质合金还在涂层材料领域表现出潜力。其细小的晶粒尺寸可以提供更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使其成为涂层材料的理想选择。超细晶硬质合金涂层可以应用于刀具、模具和零部件等工件的表面改性,提高其抗磨损和抗腐蚀性能。

超细晶硬质合金在能源和环境领域也具有应用潜力。其高硬度和耐磨性使其适用于制造高性能的钻头、钻头衬套和油井设备,可提高石油、天然气和地热等能源资源的开采效率。同时,超细晶硬质合金还可用于制备高效的催化剂和电极材料,促进能源转换和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

2.特点和优势

超细晶硬质合金是一种具有晶粒尺寸在纳米至微米级别的硬质材料。相比传统晶粒尺寸较大的硬质合金,超细晶硬质合金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因此在多个领域展示出广泛的应用潜力。

超细晶硬质合金的最显著特点是其细小的晶粒尺寸。由于晶粒尺寸在纳米至微米级别,晶界面积大大增加,晶界强化效应显著提高。晶界是晶体中不同晶粒之间的边界,具有高能量状态,因此具有较高的位错密度和变形能量储存能力。晶界强化效应使得超细晶硬质合金具有更高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超细晶硬质合金的细小晶粒尺寸还导致了优异的塑性变形行为。晶界的存在阻碍了晶体的滑移和滑移源的形成,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超细晶硬质合金在受力过程中可以通过晶界滑移、位错滑移、晶界滑移诱导的位错运动等多种变形机制,实现良好的塑性变形和能量吸收能力。这使得超细晶硬质合金在耐磨、抗冲击和抗疲劳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超细晶硬质合金还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细小的晶粒尺寸可以减小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并增加有效的切削刃数量。这不仅降低了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切削力和摩擦磨损,还提高了切削刃的尖锐度和切削效率。因此,超细晶硬质合金在高速切削、精密切削和硬材料加工等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工件质量。

超细晶硬质合金还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和耐腐蚀性能。晶界区域具有较高的能垒和阻挡效应,可以有效阻止氧化和腐蚀物质的扩散,从而提高材料的抗氧化和耐腐蚀能力。这使得超细晶硬质合金在高温、腐蚀和复杂环境下的应用具有潜力,例如在航空航天、化工和能源领域。

二、球磨混料技术的概述

球磨混料是一种常用的固体颗粒混合技术,通过球磨装置中的球体与固体颗粒的摩擦和碰撞作用,将不同成分的颗粒混合均匀。球磨混料机制涉及颗粒破碎、细化和均匀混合等过程。球磨混料设备主要由容器、球体和传动装置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旋转容器和球体的运动将颗粒进行混合。

球磨混料设备的构成包括容器、球体和传动装置。容器是一个圆筒形结构,通常由耐磨材料制成,内部具有平滑的表面。球体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形状多为球形,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耐磨性。传动装置用于驱动容器和球体的旋转运动,通常由电机、减速器和传动轴等组成。

球磨混料设备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容器和球体的旋转运动来实现混合。首先,将待混合的颗粒物料和适量的球体放入容器中。然后,通过启动传动装置,驱动容器和球体开始旋转运动。球体在容器内的运动产生了离心力,使其与颗粒物料产生摩擦和碰撞。

在球磨过程中,颗粒破碎是一个重要的机制。由于球体与物料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作用,物料颗粒可能发生破碎和细化。较大颗粒会逐渐破碎成较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表面积和接触面积,有利于混合过程的进行。

球磨过程还会使颗粒发生细化。颗粒的细化是指在球磨过程中,颗粒的晶体结构逐渐细小。由于球体的摩擦和碰撞作用,颗粒表面会受到变形和破坏,从而导致晶粒细化。颗粒细化可以提高物料的反应活性和物理性能。

球磨过程还会实现颗粒的均匀混合。通过球体的摩擦和碰撞,不同成分的颗粒逐渐混合并均匀分散在整个容器中。较大颗粒会与较小颗粒之间发生相互磨损和摩擦,促使不同成分的颗粒混合均匀。

三、超细晶硬质合金混合料的球磨混料机制

1.球磨过程中的颗粒破碎机制

球磨过程中的颗粒破碎可以通过压碎作用实现。当颗粒与球体发生碰撞时,由于球体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质量,碰撞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会导致颗粒内部发生应力集中,局部区域发生塑性变形或断裂,从而引起颗粒的破碎。特别是对于较大尺寸的颗粒,其内部的应力集中更为显著,使得破碎效果更加明显。在球磨过程中,颗粒与球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会产生剪切力。当颗粒受到剪切力的作用时,颗粒内部会发生剪切变形,从而导致颗粒的破碎。特别是在颗粒与球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切向速度差时,剪切效应更加明显。在球磨过程中,颗粒与球体之间的摩擦力会导致颗粒的表面磨损和破碎。摩擦力的作用下,颗粒表面可能会发生局部磨损、断裂和剥离现象,从而引起颗粒的破碎。摩擦破碎机制在颗粒尺寸较小的情况下更为显著,因为此时颗粒表面积大,与球体的接触面积也相对增大,进一步增加了摩擦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球磨过程中颗粒破碎机制不仅与球体的质量、硬度和运动状态相关,还受到颗粒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影响。例如,颗粒的硬度、韧性和断裂韧性等参数都会对破碎机制产生影响。此外,球磨过程中的湿度、温度和球体与容器之间的摩擦系数等因素也会对颗粒破碎机制产生影响。

2.球磨过程中的颗粒细化机制

球磨过程中的颗粒细化可以通过晶界滑移机制实现。晶界是晶体中不同晶粒之间的边界,具有高能量状态。在球磨过程中,由于球体的摩擦和碰撞作用,晶界区域容易发生滑移,使晶体的晶粒尺寸逐渐细化。晶界滑移可以导致晶粒的边界迁移和晶界的重构,从而使晶体结构逐渐细小。位错是晶体中的结构缺陷,可以通过滑移、螺旋运动和扩散等方式传播和运动。在球磨过程中,位错可以在颗粒内部发生滑移和扩散,使晶粒的位错密度增加,从而促进晶粒的细化。位错运动可以引起颗粒内部的塑性变形,使晶粒边界产生位错互动和堆积,进而导致晶粒尺寸的细化。颗粒在与球体的摩擦和碰撞过程中,表面或局部区域可能会发生塑性变形,导致颗粒的形状和尺寸发生改变。这种局部变形可以在颗粒表面产生微凸点或微孔洞,使颗粒的表面积增加,进而促进晶粒尺寸的细化。局部变形机制对于颗粒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尤为显著,因为颗粒表面积大,与球体的接触面积也相对增大,进一步增加了局部变形的机会。

3.球磨过程中的颗粒均匀混合机制

球体与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会导致颗粒表面发生微小的磨损和局部变形。这种摩擦作用会消除颗粒之间的界面层,并促使不同成分的颗粒发生接触和相互扩散。通过摩擦作用,颗粒之间的物质交换和扩散得以实现,从而使不同成分的颗粒得到均匀混合。球体与颗粒之间的碰撞会使颗粒发生位移和旋转,从而改变颗粒的位置和方向。在碰撞过程中,不同成分的颗粒可能会发生碰撞、粘附和分离,进一步促进颗粒之间的交换和混合。通过频繁的碰撞作用,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增强,从而实现颗粒的均匀混合。球体与颗粒之间的滚动摩擦可以带动颗粒的运动,使颗粒在容器内不断滚动和翻转。这种滚动作用可以改变颗粒的位置和姿态,从而促进颗粒之间的交叉和混合。通过滚动作用,不同成分的颗粒可以更好地接触和相互交叉,实现均匀混合。

四、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对超细晶硬质合金混合料的球磨混料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进一步研究球磨混料的工艺参数和影响因素,将有助于优化超细晶硬质合金的制备过程,提高其应用性能。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球磨混料对超细晶硬质合金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机制,以及优化球磨混料工艺,拓展超细晶硬质合金的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唐炜,肖颖奕,杨树忠等.超细晶硬质合金混合料的球磨混料机制[J].中国钨业,2019,34(04):47-54.

[2]马青龙. 超细硬质合金的制备及其组织性能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DOI:10.27101/d.cnki.ghfgu.2019.000853.

[3]张增明,谢敏,杨威等.高性能超细晶硬质合金新材料刀具工艺[J].安徽科技,2016(09):46-48.

[4]吴冲浒,聂洪波,肖满斗.中国超细晶硬质合金及原料制备技术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2,31(04):39-46.

[5]谢海根,易丹青,黄道远等.超细晶硬质合金的制备[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7(04):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