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1
/ 2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策略研究

冯珊珊

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一运营分公司客运车间  邮编:150000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自从人类发展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化石能源为主的高碳增长模式逐渐显现出不可持续的态势。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作为典型代表,减少其排放量,一直是各国政府强调的全球温升控制目标。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排策

1 发展低碳经济的机理与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倡导与环境和谐发展,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对经济活动的要求是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物质和能源在过程中需要得到循环可持续利用,做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低碳经济理念是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其定义为:“低碳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基本特征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以资源的高效及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从根本上摒弃了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道路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为:依据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资源要循环利用,不可循环利用资源要提高其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利用率,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有序原则,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  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原则是在输入端进行减量化,即在生产源头要考虑节约资源,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实现既定的生产及消费目的。这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减少浪费,从生产源头就开始注意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保护,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道路运输企业资源的资源化为输出端,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系统管理及服务等方面。目的在于再次资源化废弃物,减少最终处理量,通过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的顺序来处理废物。  由以上分析可知,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之上的。因此,在此机理上建立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层次模型可为低碳经济评价提供理论方法依据。

2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现状

2.1 个性化服务缺乏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个性化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实际中,企业要想自身良好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创新,开设个性化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从而为自身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交通运输要求也更加的高,渴望有个性化服务出现,在出行时能够有更多样的交通服务可供选择。在物资配送方面,同样也希望能够采用多元化的配送方式来进行运输。但是,现在交通领域相关行业对于个性化服务并不是非常重视,没有对个性化服务产品进行一定研发。部分行业甚至都出现停滞或者缺失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就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不利于交通服务质量提升。

2.2 地区交通运输经济不平衡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是采用先富带后富的方式,优先发展某一个行业,通过这个优势行业来带动其他行业发展。但这种情况下也存在着一个弊端,那就是每个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从中国整体上来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会优于中西部地区。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因此。一些经济发展较落后区域,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方面也会受到限制,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在区域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方面也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

3 交通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及因素

(1)车辆类型和燃料类型:不同类型的车辆使用不同的燃料,例如汽油、柴油、天然气或电力。每种燃料的燃烧过程会产生不同量的二氧化碳。

(2)车辆行驶里程:车辆行驶的总里程是计算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一般可以通过行驶记录或车辆GPS定位系统来获取。

(3)燃料消耗率:不同类型的车辆在不同条件下的燃料消耗率也不同。车辆的燃料消耗率可以通过制造商提供的数据或实际测试来获取。

(4)碳排放因子:碳排放因子是指单位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般可以根据燃料类型和车辆类型查阅相关数据,或者参考国家或地区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

基于上述因素,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交通碳排放量:碳排放量=车辆行驶里程×燃料消耗率×碳排放因子。需要注意的是,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可能因地区和国家的标准和数据有所不同,因此可以参考相关的行业标准或政府提供的数据来进行计算。此外,还可以使用在线碳排放计算工具或手机应用程序来方便地进行计算。

4 交通运输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

4.1 实行我国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提出调整“四个结构”和做到“四增四减”中对调整运输结构进一步细化,要求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当前我国公路和航空运输相较于铁路、水路运输方式,能源消耗强度高,碳排放效率相对较低。在2007年之后水路运输所占比重下降而公路运输所占比重上升,铁路运输一直呈缓慢下降的态势,货物运输结构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货物运输行业的需要,虽然运送速度快、机动性强的公路运输的发展更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但我们忽略了公路运输造成的环境成本,使交通运输体系的碳排放量逐年升高。因此应适当控制公路的发展速度,减少公路的投资比例,同时,大力发展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铁路和水运运输,充分利用高速铁路运量大、速度快、能耗低的优势,较大程度上转移公路和民航的运输量。因此我国建设绿色交通的首要任务就是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加快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运输的“公转铁”“公转水”。

4.2 提高公共交通客运周转量

碳排放与交通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不同交通方式的碳排放差异很大,一般来说,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具有容量大、人均碳排放低的优势。国际社会普遍把公共交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先手段,并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中国也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基本战略,以大容量公共交通为发展重点,以应用新能源为技术支撑,以达到改善公共交通服务、降低燃料消耗的主要目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推广可以为市民提供更清洁、更经济的出行选择。提高公共交通的比例可以减少私家车的出行比例,从而达到减轻汽车排放污染的目的。

4.3 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

中国已经颁布了多项政策来推广新能源汽车。例如,国务院在2012年发布了《新能源汽车节能与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降低了化石能源的消耗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占全球销量的50%以上。中国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

5 结束语

在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创新道路运输企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研究低碳经济的基本机理与内涵,在运输业发展过程中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建立道路运输业低碳经济层次模型,根据模型研究成果提出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机理,为道路运输企业进行低碳经济评价提供理论方法依据,为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小艳. 交通运输业CO_2排放因素分解及减排潜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3.

[2]丁金学.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分析[J].综合运输,2012(12):20-26.

[3]袁蒂. 保定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计量分析与减排路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