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介入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3
/ 2

风险管理在介入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樊敏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介入室         017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介入护理管理当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 年10月-2022年10月内,随机抽选80例需行心脏介入治疗者纳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人,研究组40人。观察指标(护理纠纷发生率、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 以统计学手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护理纠纷及并发症发生率各为13%、15%,研究组各为2%、4%,研究组显著更低(PV0.05);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各为80%、90%,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在接受心脏介入 治疗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当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护理纠 纷及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风险管理;介入护理管理

介入治疗是一种先进治疗手段,其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方法,又可分为血管内介入与非血管介入两种具体治疗[1]。在实践中,影响介入治疗成功率及治疗效果的不仅只有手术技术,护理管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科室必须要提高对护理管理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2]。过去在介入科护理管理中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实际护理效果较有限,已经逐渐不能再满足科室护理工作要求[3]。近年来,随着护理管理理论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即护理风险管理开始被临床应用。实践表明,护理风险管理在介入治疗中可发挥出较高价值,故本院介入科开始在介入治疗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内,随机抽选80例需行心脏介入治疗者纳为 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手段差异对患者分组,对照组40人,研究组40人,对照组,40例患者中,包括20例男性和20例女性,年龄在34岁至7 0岁之间,年龄平均(53.53±3.26 )岁。研究组40例患者中,包括18例男性和2 2例女性,年龄在36岁至72岁之间,年龄平均(53.61±4.24)岁。此研究的实 施并未违反伦理委员会要求,开展前已预先上报并获得批准,患者与家属对研 究详情知晓且无异议,同意作为受试者加入硏究,均已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 基线资料以统计学手段比较,不具差异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介入护理管理,主要措施有入院指导、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研究组给予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包括组建风险管理小组,评价护理中潜在的风险,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评价诊疗与护理效果。

1.2.1组建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实施的前提条件便是风险管理小组的建立,通常情况下,以科室为单位,采取分层级管理,分别为组长、小组成员及护士长。同时,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小组,结合常规护理内容,对各项内容进行细化,具体可以划分为药品管理小组、消毒隔离检查小组、质量监测小组、考评小组等,各小组应定期召开例会,对组内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给予及时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尽量避免风险事件的出现。

1.2.2评价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对于外周介入患者而言,其病情发展迅速,病因复杂,为了保证诊疗的效果,在患者治疗前,应了解其临床资料,以此为依据,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同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在签字同意手术后,方可进行治疗。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其诊疗与护理技能水平的高低也是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对各风险因素给予全面的评估,以此明确护理风险等级,并结合所识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2.3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1)加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教育与培训,让医护人员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让其明确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使其逐渐树立风险意识。(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借助风险管理规划及具体的防范措施,为了保证各项内容的落实,应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制度的作用,如:①仪器管理制度,各种仪器设备应由专门人员负责,医护人员应注重检查各类仪器设备,如果发现损坏,应对其进行及时的维修,并对设备更换、维修等进行详细的记录;②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应具有规范性与合理性,各类药品摆放应整齐,常用药品应放置在便于取放的位置,并且要保证药品名称、标签、剂量等完整与齐全,在实际用药规程中,应严格遵循医师处方;③三查八对制度,实际诊疗过程中,应此制度的落实,以此防止不必要差错的出现

1.3观察指标包括护理纠纷发生率、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并发症:血肿、局部感染、下腹部感染。满意度:由患者根据自身主观感受进行评价,包括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三个等级。

1.4统计学处理统计学系统选用SPSS20.0,根据“1.3”中观察指标的表述形式将其分为计数 资料(%)和计量资料(x土s),其中计数资料检测以卡方值(X2)进行,计 量资料检测以T进行。两者均以P值评价,当且仅当P<0.05时,有差异性。

2结果

2.1护理质量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水平、技能操作水平、护理文书规范性、护理沟通能力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护理满意率尧护理纠纷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超声微创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之一,科室所接收的患者均需行介入治疗,而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对护理的要求极高,只有切实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才能够促进介入治疗成功及提高治疗效果[13]。在此背景下,介入科必须要加强护理管理,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以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升护理工作质量[14]。

由于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风险,极易出现事故差错或引发感染,因此本院主张在介入治疗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15]。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订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明确护理流程规范,确定护理风险管理目标,并定期进行小组培训,落实围术期的各项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以及每月和每季度对科室护理工作进行总结与反馈,来提高护理人员各项素质和提升专科护理质量,最终达到降低事故差错率与感染发生率、减少介入治疗护理风险的目的[16-18]。

参考文献:

[1]李志华.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136-137.

[2]谷蓉芳.风险管理在介入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评价[J].中外医疗,2013(18):163-164.

[3].李淑芳,张永峰.风险管理在介入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 16,13(8):143-145

[5]雷鸣.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兵团医学,2012(4):6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