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4
/ 2

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探讨

张嘉慧

13072619931223284X

摘要:加强城乡规划统筹发展必须把城乡规划作为龙头,从城乡统筹、市域统筹、经济与社会建设统筹、人与自然统筹等角度来考虑,坚持高标准编制规划,并通过科学的城乡规划加快城镇化建设。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对加强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及其建议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乡统筹;问题;原则;思路;建议

目前由于城乡实际情况复杂及规划者对城乡统筹发展内涵的理解有差异,导致城乡规划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内外协调性差、形式主义严重、城乡规划特色缺乏、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近年来城乡统筹的开展,虽然在规划范围内顾及了城乡两个层面,但是在技术性因素上对城乡层面特别是村庄层面难以真正企及,导致规划指导难以实现。以下就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进行探讨。

一、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注意事项

城乡统筹发展落实到城乡规划方面,不仅要把镇区和村庄作为一个整体,而且要对自然环境等镇域内多种要素统筹考虑,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于当前城乡经济实力较弱,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多处于被反哺的地位,因此,规划应将镇域与中心城市对接,加强两者的联系,使城乡接受城市的辐射。统筹区域水、电、路、环卫、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覆盖,提高农村给排水、环卫、信息等设施的建设水平,基础设施尽量集中建设、集中供应,减少重复和无序建设;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改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农民素质;产业方面,改变传统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发展局面,加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2)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城乡规划应本着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量力而行、逐步建设等原则。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设施集约配置、土地集约利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业产业化,如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加强乡镇企业对农业的直接带动作用,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比重,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促进城乡产业有机融合,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3)城乡规划的作用不仅要打破城乡间的障碍,合理引导诸要素在市场调配下实现城乡自由流动,同时要维护社会公平,应对市场经济带来城乡间的不平衡,保障农民利益,如解决由于经济效益低下带来基础设施无法在农村配建等问题,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变城乡产业低水平竞争,加强区域产业分工,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实现城乡产业功能互补。(4)城乡规划在落实城乡统筹发展中必须根据城乡间不同资源条件和优势,不同社会、经济、生态差别状况来突出不同重点,从而形成全面覆盖特色突出的结合。城乡统筹要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共享,形成和而不同的共荣局面,城乡规划应加强城乡特色研究,注重提炼当地自然、人文等特色元素,如充分利用农村的山水自然资源,加强对古村落、名刹古寺、古桥古墓、古树名木、革命根据地等人文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产业。

二、加强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

加强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主要表现为:(1)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给水、排水、供电、电信、广电、公交、环卫设施和能源利用等方面。结合城市与农村的不同特征,按其规模等级配备相应层次的市政设施。合理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减少分散和重复建设,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充分考虑与周边区域的共建共享、管网的衔接,实现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构建城乡给排水、环卫、公交、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2)加强居民点体系建设。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环节,按照镇区中心村两级设置,确定镇区性质和发展方向,落实镇区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控制范围;同时确定中心村的位置,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建设设想,按照就地保留、异地新建等不同类型提出各自相应的措施,并根据居民点等级和类型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合理配置。(3)加强城乡产业体系建设。结合大区域的产业布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明确城乡产业发展重点及布局规划,镇区结合有利条件设置工业区,利用接近农产品产地的优势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构筑循环经济链条;发挥乡村物资交易和信息交流的功能,注重旅游等特色资源的整合作用。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也是城乡统筹的目的之一,城乡规划应将村庄布点规划与都市宜农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提倡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业。(4)加强城乡空间体系建设。引导城乡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有效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划分镇域内各种用地类型。根据镇域空间的特征和功能,对城镇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等功能类型空间进行范围界定,并提出相应管治要求和空间发展的优先次序。

三、加强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

合理规划并吸收民众全程参与。强调城乡规划立法的重要性,将指导性区域规划上升为立法性规划,明确要求制定相关城乡规划,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城乡建设规划分层次进行,形成市域、乡镇、村庄三级完善的规划制定管理体系,规划从上到下呈金字塔形,形成规划统一、区域统筹、公众参与的完整体系。在城乡建设活动全过程中实现权力和决策权力再分配,让农民参与进来,组织起来,对当地公用事业建设产生认同感和拥有感,保证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城乡建设目标要与城乡统筹发展发展核心目标的结合。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按照量力而行、适度集聚,科学规划、循序渐进的要求,加快农村集中居住点及康居示范村建设。以现有的行政村为中心,按规划保留、扩建、新建三类标准,完成农村集中居住点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通过一定时间规划建设,将自然村庄逐步迁并农民集中居住点,对规划外的原有自然村庄逐步完成土地复垦。认真编制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通过制定科学规划引导乡村发展,实行分类分区指导,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建设力度,注重实现民众的自我管理和组织。

强化城乡规划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监管机制和过程管理。建立以乡镇、村为单位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村级成立规划建设工作管理小组,负责村庄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日常工作,乡镇镇区的管理可以纳入市域的总体规划,按照城乡规划总覆盖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规划内容,不断提高城乡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小城镇建设应开展专项设计,按照功能定位准确,坚持节能节约的原则设计。采取相对集中公共服务中心,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和公共设施配套经费的开支,避免城镇化进程中的浪费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关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城乡规划城乡统筹发展既是行动的纲领,也是行动的方案。因此深化城乡规划行政管理体制,以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统一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将城乡规划管理职能向乡镇、村延伸,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从而促进城镇化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琦.讨论如何用城乡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发展[J].科技展望,2016(01)

[2]张慧.试论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6(10)

[3]刘娟.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探讨[J].建筑知识,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