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2

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研究

郭颉 ,张永杰 ,王云

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和增强,其中很多新型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我国各大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当中,提高了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是现阶段很多民用建筑火灾事故频频产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和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建筑防火性能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和重视,同时也是民用建筑设计工作当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内容之一,必须要受到工作单位的充分重视。有效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展开分析,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在开展过程中,由于所选用的材料不符合要求,没有根据事先制定好的设计工作方案来进行施工等,造成民用建筑的防火性能下降,无法发挥出防火功能和作用,因此造成整个建筑系安全性下降,对此,必须要针对民用建筑设计工作中的防火技术进行合理应用,有效保证整个建筑体的防火功能和效果。

关键词:防火设计;民用建筑工程;实践途径

1导言

现阶段,民用建筑的功能不断丰富,为大众提供了更好的居住条件,但是大众对民用建筑防火层面的要求和标准不断提升,提升防火设计质量、确保建筑安全是当下民用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和关键。城市现代化建设对城市民用建筑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尤其是消防安全,事关城市和谐发展和大众人身安全,必须全面落实建筑防火技术标准化。在民用建筑消防设计中,需要以确保民众安全为目标,以各种标准化防火技术和设计方案为途径,不断提高建筑消防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民用建筑的火灾隐患特征

2.1发生火灾概率比较高

我国由于人口数量众多,所以建筑人员在设计民用建筑时,基本是以建设结构为主,尽可能容纳较多的人口,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像现在民用建筑在使用期间,基本是当作人员的办公场所、居住场所等,整体呈现出人员集中的特点,很容易提高火灾的发生几率,无论是人员的不当操作行为,还是防火安全意识不足等,都会成为引发民用建筑火灾发生的因素。同时部分民用建筑中承担的功能比较多,内部环境与建设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很多设备安装不规范,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这些设备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很大,所以民用建筑在使用期间的火灾隐患不容忽视。

2.2人员疏散难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相关标准,如果建筑物超过标准高度,或者建筑结构形式达到管控要求,就要进行严格的消防设计管理。主要是因为这类建筑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现阶段,民用建筑中高层建筑较多,这类建筑由于结构复杂、人员集中等特点,如果发生火灾,其内部人员逃生较为困难,人们在慌乱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拥堵和踩踏事故,甚至还会导致救援人员无法达到火灾现场,影响现场救援。除此之外,民用建筑中基本上会设置暖水井、垃圾通道等结构,如果没有处理好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就会使火灾发生时,浓烟会顺着这些通道蔓延,给内部人员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

2.3灭火救援难度比较大

随着社会和建筑工艺的不断发展,为满足不同群体的使用功能需要,高层民用建筑,甚至超高层民用建筑不断出现,这就给火灾扑救和救援逃生带来了挑战和压力。例如面对高层救援时,救援队伍通常是利用云梯的方式进行施救,但由于现在民用建筑的高度过高,很多救援队伍配备的云梯车无法满足救援需求。在火灾扑救时,一般是选择高压水枪的方式进行灭火,在高层建筑救火时,水枪受到压力的限制,难以做到全覆盖喷射,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了不少阻力。另外,由于日常管理和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不足等原因,违规安装户外大型广告牌、封堵救援窗等情形也在无形之中给救援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此外,从现在民用建筑的分布方式来看,周围往往具有较多的公共建筑,并且居民私家车违规停放、占道经营等,给消防人员在开展救火作业时带来了很多不利。

3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途径

3.1转变设计理念,统一技术标准

积极围绕最新的防火技术标准,结合具体民用建筑的实际建设要求制订相应的防火设计方案,不断提高防火设计质量,在降低火灾发生风险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民用建筑消防建设质量。要实现上述设计目标,必须充分分析当下建筑建设模式,在工程开始前,统一相关施工要求和标准,综合分析具体建设环境,提前确定防火等级标准,围绕建筑结构布局规划防火区域。综合分析建筑的使用功能和人口密度进行空间平面布局,明确功能分区,确保使用功能和疏散间的科学性,保证疏散通道间的间距与各住户间的分布符合安全疏散要求,有效弥补前期设计方案中的缺陷,确保空间布局合理。除此之外,设计前还需要全面调查建筑具体情况,在遵循相关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合理优化具体参数。例如,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可以适当延伸空间距离,以满足不同功能分区的结构分布需求。

3.2合理设计空间布局

建筑设计过程中,内部空间布局设计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疏散,还影响着消防救援速度和效果。所以要在设计过程中综合分析建筑结构的整体情况,明确内部空间使用和疏散之间的关系,做好协调处理。首先,要保证疏散通道和用户门口之间的距离,使其符合防火技术要求;其次,要使防火空间设计满足建筑结构的消防要求,要保证处于标准范围内;最后是要保证防火区域和防烟区域设计的合理性。设计人员要分析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判定其属于哪类建筑,并以此来对消防要求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类别的建筑要处理好消防设施设计参数,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3.3科学选用防火材料,增强建筑防火能力

防火材料的选择对提升建筑的整体防火性能、降低火灾风险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指出,装饰装修材料质量较差,防火性能不达标是造成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建筑材料存在可燃性,会促进火势的蔓延,影响消防救援工作的开展。因此,在设计期间需要做好对各类材料防火性能的调查工作,明确各类材料的性能参数,从建筑的功能性、美观性、防火性和经济性等多方面入手,尽可能选择防火性能较强、污染小的绿色材料,这样在火灾发生时,材料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较少,可以为建筑内人员的逃生提供有利条件。要想实现上述目标,相关设计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责任意识,进而不断增强民用建筑的消防性能。

3.4合理设置防火区域

通过研究大量的民用工程建设案例可知,科学、合理地设置防火区域可以有效地降低有害气体对人们的伤害,并且可以给人们的逃生提供保障。所以在对防火区域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首先要分析建筑结构的整体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其防火设计要求。对于防火区域的设计必须要保证符合设计标准,以此来保证建筑防火设计技术的规范性。同时还要注意防火区域的空间设计,以此来给人们的疏散提供便利。

结束语

总之,民用建筑中的人口数量众多,而且人口十分密集,所以想要减少火灾出现的几率,需要针对设计、建设及使用环节转变工作理念,紧盯人员疏散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制定出合适的消防方案。此外,在设计中,要做到多角度考虑,采取不同的方式,实现建筑防火技术标准化。只有通过这些方式,才能保证民众的安全,给民众营造出一种安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朱飞.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J].居舍,2021,(35):103-105.

[2]王文森.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消防界(电子版),2021,7(21):113-114.

[3]沈嘉.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J].今日消防,2021,6(10):93-95.

[4]毛军超,任晓磊.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中的实践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1,7(19):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