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安全性常见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药物制剂安全性常见问题研究

徐晓 

单位: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邮编:222000

摘要:在我国医疗行业的迅猛发展下,消费者对药物质量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药品安全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医疗卫生药物的质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积极加强药物安全问题的分析,确保药物制剂的安全。下面本文主要阐述了药物制剂安全性研究常见问题。

关键词:药物制剂;安全性;研究;常见问题

1引言

    药物制剂安全性试验是比较特别的安全性试验,其中包含刺激性、过敏性、溶血性等不同的试验,主要目的就是客观评价药物在经非口服给药情况下对用药局部造成的毒性、或对全身造成的毒性。药物的毒性主要来自药物活性成分、其他代谢物、辅料、杂质、PH值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会造成刺激性、过敏性、溶血性等方面的问题,药物在临床运用之前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明确临床运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毒性反应、毒性靶器官以及安全范畴,进而提升药物制剂的运用安全性。

2药物制剂安全性研究的常见问题

药物制剂安全性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包含刺激性、过敏性、溶血性试验操作,需要结合药物临床运用状况进一步明确试验中的给药剂量、药物浓度、药物体积等。比如,在临床药物制剂运用中关系到不同药物浓度的问题,应尽量采用最大浓度进行刺激性的研究分析;不同规格的药物制剂同时申报的情况下,需要积极考虑不同规格药物浓度的统一性,是否属于单纯的装量差异,辅料的比例是否对等;对于多种药物浓度规格的药物来说,应最少采用临床使用最高浓度进行药物制剂的安全性评价;对于一致性评价品种,还应当选择相同品规的参比制剂平行开展对照研究,且参比制剂应当被国家局公布的《参比制剂目录》收录。

2.1药物制剂安全性试验的动物数量不够

在药物制剂安全性试验的设计过程中,动物数量不够的问题较为突出,我们应进一步根据相关动物伦理要求来明确动物数量。

2.2药物制剂安全性试验的刺激性试验问题

刺激性主要是指非口服给药制剂给药后对给药部位造成的可逆性炎症反应,一般情况下需要选择和临床给药相似的给药部位,观察对可能接触到受试物的周围组织的影响。比如,考察血管刺激性试验之前需要全面考察进针点血管的近段、中段以及远段的刺激性情况,还可以对其肌肉刺激性进行考察;试验过程中的给药浓度、剂量和体积的制定需要最少包含临床运用最高浓度,临床静脉滴注给药刺激性试验可以选用泵给药;给药的频率、周期都要结合临床用药状况来定,通常情况下的刺激性试验给药周期最好控制在四周以内,血管刺激性试验需要控制在一周以内;如果出现阳性试验结果,需要全面分析造成阳性结果的原因。药物制剂刺激性研究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下:没有根据临床拟用给药方式、给药频率进行试验;临床用法中由很多给药方式,没有针对一些可能出现的给药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对于给药期末及恢复期的刺激性评估,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查结果尽可能转化为可量化指标,如病变分级等,通常采用病变程度和发生率进行评估。

2.3药物制剂安全性试验中的过敏性试验问题

过敏性试验属于超敏反应,是身体受到同一抗原再次刺激之后产生的组织损伤、生理功能紊乱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一般情况下是局部给药全面观察I型过敏反应,可能会需要进行主动全身过敏试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我们需要结合药物的特征、临床适应证、给药方式、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影响因素等明确使用哪一种过敏性试验,根据常见的主动全身过敏反应,试验结果和致敏剂的用量、激发剂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和致敏时间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关联,和药物制剂的致敏浓度关系不大。需要注意的是,过敏性试验研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为供试品毒性、特殊药理作用太强造成动物死亡、严重异常情况的问题,很可能会和过敏反应出现混肴,无法清晰地识别过敏反应风险。针对此类特殊情况,制剂过敏性试验的评价应当采用更为灵活的试验设计。

2.4药物制剂安全性试验中的溶血性试验问题

溶血性是指药物制剂造成的溶血、红细胞凝集等反应,针对注射剂及其可能造成的免疫性溶血、非免疫性溶血反应的其他局部用药制剂都要开展溶血性试验。溶血性试验主要包含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两种,一般情况下采用体外试管法评估药物溶血性,供试品需要满足临床最高浓度要求,仿制药大都采用参比制剂对照的研究方法,如果试验结果呈现阳性,需要根据动物体内毒理学研究观察溶血反应的指标变化,假如发生体内的溶血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药物制剂的溶血风险,与相同给药途径的上市制剂进行比较研究,必要时进行动物体内试验或结合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应对相关机制进行探究,并推断与人体的相关性,以提示临床风险。

2.5药物制剂安全性研究结果的相关分析

在药物制剂安全性的研究结果分析中,需要详细记录好不同组别用药情况、毒性反应、持续的时间、恢复时间、死亡动物数量等信息,详细描述不同剂量或不同浓度下的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状况,认真分析毒性反应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可逆性等,客观评估药物的相关性,制定合理的安全范畴。刺激性试验需要重视给药浓度、速度、次数等和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重视病理学检查,然后提供相应的图片;过敏性试验应重视给药剂量和给药速度对过敏反应的作用;溶血性试验过程中,如果出现红细胞凝聚情况,应认真辨别是否是真凝聚,若体外出现可疑溶血现象,应采用其他方法进一步评估,以确定或排除受试物的溶血作用。此外,制剂安全性试验结果往往存在多种不确定性,由于试验设计的问题(缺少参比对照)、试验动物质量(阴性对照组异常结果)等问题,导致对试验结果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3讨论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是对安全风险的识别研究,药物制剂安全性研究室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构成。我国的药品监管部门非常重视药物制剂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落实,非临床制剂安全性评价属于主要的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医药市场的正常稳定运行,提升药物制剂的安全性,我们要认真落实好药物制剂安全性的研究工作。药物的制剂安全性研究,应当遵循药物安全性评价的一般规律,结合药物的制剂特点、药理作用其他毒理学试验结果,以及临床信息等综合分析和评价,以期全面真实地反映临床用药实际,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风险控制信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晨. 药品监督管理过程中药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 健康之友,2022(2):289-290.

[2] 王黎明,熊荣园. 动物微生态制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综述[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1):23-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