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3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蔡立华

益阳市赫山区赫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普外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385例普外科病人,对其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385名病人术后有8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08%,其中,未做好充分准备的病人切口感染率较好,符合标准的病人切口感染率较低,在高温季节接受手术的病人的伤口感染率较非高温季节接受治疗的病人高,而Ⅲ类病人的伤口感染率较Ⅱ类病人高,较 I类病人高。结论:导致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有很多,在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的手术情况和手术类型,进行适当的手术安排和手术护理,提高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效果,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关键词:切口感染;普外科;危险因素

普通外科手术属于手术治疗中占比较大比例的一类手术,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相比于保守治疗,其效果更为明显。然而,由于手术切口较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从而导致病人的不适感觉,对其治疗效果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手术后伤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因此,如何防止伤口感染,对医务人员和医院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普外手术中有12.13%的患者出现切口。造成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院手术室管理不规范、医师的操作不科学、病人的身体状况不佳。如何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的分析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385例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研究,分析其主要感染因素,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接受普外科手术的385名病人,其中211名男性,174名女性;研究对象为15-81岁,平均年龄(42.2±1.2)岁;体重指数(24.84±1.11)kg/m²;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未发生紧急手术;所有病人都没有手术禁忌证,没有凝血功能异常,没有药物过敏;病人及其家人对于本研究之目的、内容及合作方式有充分了解,并愿意参加。

1.2方法

为了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感染进行有效地管理,应成立感染控制小组,团队成员应为专职感染治疗人员、普外科主任和护士长,并共同完成感染检测表格的编制,包括专业人员,负责感染检测的人员必须确保表格中数据的准确性,并核实385名患者的临床数据。表中应反映的内容应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措施、主要疾病、微生物分析和样本培养类型,检查有无感染,对发生感染的部位及时清除。要求感染控制小组要对各种病人的检测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要制定出一个合理而又有效的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对385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进行了详细统计,分别计算了切口型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季节、手术标准和切口感染病例。

1.4统计学分析

所得资料以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以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量数据以[n%]为单位,两组之间进行卡方检验;P<0.05者,为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385名病人术后有8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08%,其中,未做好充分准备的病人切口感染率较好,符合标准的病人切口感染率较低,在高温季节接受手术的病人的伤口感染率较非高温季节接受治疗的病人高,而Ⅲ类病人的伤口感染率较Ⅱ类病人高,较 I类病人高。上述各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统计[n(%)]

因素

总例数

总例数

切口感染例数

切口感染率

术前准备

准备不完善

196

7

3.57

准备完善

189

1

0.53

x2

4.377

P

0.036

手术操作

符合标准

216

0

0

未达标

169

8

4.73

x2

10.442

P

0.001

手术季节

高温季节

182

7

3.85

非高温季节

203

1

0.49

x2

5.304

P

0.021

切口类型

Ⅰ类

191

1

0.52

Ⅱ类

105

2

1.9

Ⅲ类

89

5

5.62

F

4.512

P

0.035

3讨论

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中,普外科作为手术治疗人数最多的科室,可以进行血管、肝胆、肿瘤、外伤以及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手术治疗。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切口发生感染的情况是不能够避免的,通过对切口感染情况的观察,能够掌握患者的手术恢复效果。手术切口能够对皮肤的完整性产生影响,所以,切口位置会增加细菌侵入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感染的概率。因此,如果切口感染更严重或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从而增加了患者遭受各种微生物侵袭的可能性,并增加了感染的频率。

我们前期研究发现,术后385例病人术后切口感染8例,感染率为2.08%,未做充分准备的病人切口感染率(3.57%)较无充分准备者(0.53%)高,手术符合规范者(4.73%)较未做过规范者(3.85%)较非高温季节手术病人(0.49%)高,Ⅲ类切口病人(5.62%)较Ⅱ类(1.90%)较I类(0.52%)高,上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治疗前的准备工作、手术季节、手术水平和手术切口类型有着直接的关系。改进各级手术计划和管理措施对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和提高手术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切口感染相关因素:①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病人的切口感染率与病人的住院天数成正比,也就是病人的住院天数越长,病人的感染构成比就越高,40天以上的病人的感染构成比占了3.6%,6天以下的病人只有0.9%,所以,缩短病人的住院天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概率。②在8个病人中,只有1个病人在60天以内,其他病人都是60岁以上的病人,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机能已经衰退,而且他们的自身免疫力也很差。所以,在临床上,老年病人应该注意抗炎,在手术中要注意无菌,尽可能地减少感染。③在手术中,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确保病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在手术中比较敏感的地方,可以选择使用窄谱抗生素,这一点从我们观察到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药物的感染率分别为1.8%和2.7%,这两种情况就可以看出。④手术间的清洁程度、器械的灭菌情况和医护人员自己的灭菌情况等都与手术后的感染有直接的关系。在临床上,伤口包扎不严,易被细菌侵入,造成伤口感染和周边组织坏死,另外,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不仔细洗手、术区准备工作等都是造成手术后感染的重要原因。

术后感染的防治: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影响接受普通外科治疗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如患者年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季节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会发生变化,抵抗力会下降,更容易被细菌感染。同时合并恶性肿瘤、慢性疾病和营养缺乏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无法抵御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感染,这些都是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如果切口长度过长,手术时间过长,伤口暴露在外的时间过长,细菌就会继续增殖,引起外源性或内源性感染。另外,从最后的研究结果来看,普外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与切口引流、侵入性实施等有很大的关系,这种情况也与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有关。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①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护理管理。要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提高手术室的医疗质量,同时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病情,做好手术前的准备。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或慢性疾病患者,可于手术前30 min口服抗生素,其作用要维持在手术后4小时,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应尽量采用微创治疗,减少侵入性操作,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减少对患者执行功能的损害,尽量缩短切口与外界的接触时间。②为患者提供更多的营养,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计划。术前要全面检查患者的体质,保证患者的营养。术后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多食用高营养的流质食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促进术后恢复。③选择合适的术式,术前对术中使用的医疗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在术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医院的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护人员的个人卫生,以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要严格地执行每一项工作,并且要做好消毒工作,以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不符合规范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在手术的各个过程中,做好防护工作,防止感染发生时,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耐药性,避免不必要地使用抗生素来增加患者切口感染的频率,术后可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12或2种维生素摄入方法,以提高手术切口的自愈能力,保护手术切口;此外,高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应更加注意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及时更换和更换绷带。预防高温对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④建立严格的监控制度和访问制度。术后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日常护理时,要注意手部卫生,每次洗手3分钟以上,避免细菌通过手术切口传播而引起感染。⑤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充分发挥抗菌药物的药效。

除此之外,医生及护理人员还要根据患者的切口类型进行不同的感染预防措施,通过在手术前后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指导患者家属掌握健康护理知识,向其介绍风险感染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预防,确保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减少切口感染的可能性。在完成手术后,需要对病房进行及时的清洁和消毒,帮助患者进行身体和口腔清洁,减少患者出现手术切口的感染可能性。

综上所述,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对与感染有关的各种因素进行监测,从每一个细微之处着手,减少潜在的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的可能性,确保病人在手术后能够得到良好的康复,同时也要防止感染造成的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郑元飞,刘晋,李云生等.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及血清IL-10与PGE2和sICAM-1的相关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03):399-403.

[2]刘亚飞. 普外科Ⅱ类手术切口术后感染的病原学调查及药敏分析[D].新乡医学院,2020.DOI:10.27434/d.cnki.gxxyc.2020.000335.

[3]万品文.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案分析[J].抗感染药学,2020,17(06):866-869.DOI:10.13493/j.issn.1672-7878.2020.06-026.

[4]吉桂贇,赵如斌,毕翠花.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高危因素及其预防策略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02):231-233.

[5]廖聪,廖海东,赖剑.抗生素在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药品评价,2019,16(24):46-47.

[6]黄韧.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4):73+86.DOI:10.16281/j.cnki.jocml.2019.94.060.

[7]袁洋洋.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临床研究,2019,27(10):14-15.

[8]张海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6):55.DOI:10.16281/j.cnki.jocml.2019.76.040.

作者简介:姓名:蔡立华,(出生1972年05 月),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湖南益阳,学历:大专,现有职称:主治医师(中级),研究方向或从事工作: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