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

郭召奇,许中豹,黄传旺,郝志伟,丁怀荣

(聊城市人民医院骨科,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引流管更换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更换引流管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获得理想的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骨科;临床应用;创面愈合

创伤带来的软组织严重损伤、感染等疾病较为常见。对患者来说,这样的创伤疾病给他们生活带来非常大的痛苦,恢复时间久,治疗效果不佳,费用昂贵。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这种创伤,缩短治疗时间,改善预后,减少患者痛苦成为值得关注的话题。目前对这种疾病有非常多种治疗方法,当前治疗手段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疾病治疗效果上较为显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用于处理患者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方式,对于烧伤、创伤造成的皮肤组织大面积缺损以及骨髓炎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该技术将引流管封闭,使之形成一个负压封闭状态,再与负压源相连接,用于清除创口表面坏死的皮肤组织的同时保留深处的活性组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外科治疗手段[2]。本文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为(49.78±3.18)岁;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50.79±3.3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第一,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前相关检查工作[3]第二,清理患者的创面,最大程度上去除坏死的组织,多次反复冲洗患者的伤口,针对股骨骨髓炎的患者要进行开窗引流,同时清洁表层皮肤组织感染的区域,利用纱布对伤口进行三天的填塞,然后进行引流——覆盖——消毒,以减少感染出现率[4]第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引流材料,并调节好负压引流的装置。第四,为患者伤口展开填充与封闭过程中,一定要确保伤口充分接触填料,防止触碰到人体大神经亦或者是血管,同时保证膜与皮肤粘连闭合[5]第五,将负压引流装置连接好之后,保证引流管的通畅无阻。最后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生素,加速患者伤口愈合。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引流情况,包括引流管更换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痊愈: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未出现水肿、坏死和分泌物;显效:患者创面面积显著缩小、无坏死,存在一些分泌物和轻度水肿;无效:患者创面并未出现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来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引流情况 观察组的患者更换引流管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引流情况的比较(x±s)

组别   创面愈合时间(d) 更换引流管次数(次)  住院时间(d) 治疗费用(元)

观察组  8.69±2.88        3.12±1.29          15.85±2.88    5127.7±2.39

对照组  17.66±3.27       4.78±1.59          23.47±2.39    7318.9±2.74

T值       6.845              4.375               7.229             8.324

P值       0.003              0.027               0.000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n/%)

  组别        痊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23            18           9            41(82%)

  观察组       41             9           0            50(100%)

    X2值                                               13.739

    P值                                                 0.000

3讨论

骨科疾病多是由于患者受到创伤所致,在治疗中因为受创位置与外部环境相连,且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创面大,易产生较高的并发症,例如水肿、感染等等[6]直接对临床效果带来影响, 并且会给患者产生非常大的经济压力,影响患者心理。随着国家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开始广泛的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方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诞生的,通过机体的一个部分或者机体的其他部分与外界间建立起开放通道,是患者干预治疗的一个常见的外科治疗手段,是医院外科干预治疗的重要部分也是外科手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7]通过利用PVA泡沫材料对受创区域展开封闭,确保其维持在负压情况下,将创口置于负压环境下对创面坏死组织的清理,进而实现创面清洁、将创面渗出物吸干净的目标,降低感染出现几率,帮助患者恢复健康。[8-9]

与常规的引流治疗技术相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具备下面几方面的优势:能够持续对创面进行清洁,防止局部渗液产生聚集的现象,改善局部循环,加快消肿的速度;良好有效的保护好外露的肌腱神经,防止患者产生神经坏死的问题;持续引流可以让创口腔壁内陷,发挥出预防死腔亦或者是创口脓肿的作用;纯物理治疗技术可以良好的避免其他化学治疗技术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敷料作用可以维持一周以上,不需要频繁的展开更换,可以有效减少患者频繁换药的痛苦,同时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半透性生物膜可以直接对创面进行查看[10]和判断病情恢复情况;虽然负压封闭引流所应用的敷料成本高,经济负担大,但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长,所以其整体治疗费用依然比 常规引流方式较低,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总体医疗费同时操作方法简便,操作性强,有助于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次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更换引流管次数、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要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均<0.05)。总之,骨科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获得理想的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蒙炳海,田恩海,蒙元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7):36-37.

[2]耿庆柱.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1):56-57

[3]才久波.分析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6):163-164.

[4]蒋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03):46

[5]何学安,罗兵.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0(12):98-99.

[6]李志强,刘树江,吴文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骨科的应用[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36(06):93-95.

[7]高琴尚,朱红丽.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107-108.

[8]吴玉琪,冯治华,张建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12):270-271.

[9]万力.观察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0):73-74.

[10]覃家永,陆耀宇,甘龙飞,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3,15(28):3697-3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