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4

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樊雯霖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四川成都 610081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过程中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12月收治的3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常规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选取2023年1月-5月收治的3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反应时间、现场急救时间、转运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中枢性高热、脑疝、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少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预后优良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急救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急救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急救护理;初级创伤救治原则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imary trauma treatment principles in emergency car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Fan Wenlin

Emergency Departmen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081, Sichuan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imary trauma treatment principles in the emergency care proces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Method: 35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admitted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outine group and given routine emergency care. 35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admitted from January to May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group and given emergency car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rimary trauma treatment. The emergency car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reaction time, on-site first aid time, and transfer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The complications such as central high fever, cerebral hernia, and pulmonary infe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The excellent prognosis rat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Conclusion: Emergency nursing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rimary trauma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emergency efficienc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gnosis, which is worth learning from.

Keywords: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Emergency care; Principles of primary trauma treatment

严重多发伤指同一种致伤因子先后或同时造成全身出现两处及两处以上脏器或解剖部位受损,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损伤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多发伤致残、致死风险高,需要尽快实施有效的急救治疗和护理

[1]。常规急救护理内容过于笼统,缺乏有序分工,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急救效果。初级创伤救治是临床上相对新颖的急救措施,其分工明确,能够无缝衔接各项救治环节,弥补了常规急救护理不足,从而提高了急救效率,保障生命安全。因此,本研究纳入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干预对象并探讨了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应用效果,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7月-12月收治的3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常规组并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其中包括20例男性(57.14%)、15例女性(42.86%),年龄21-64岁,均龄(43.18±9.77)岁;6例坠伤、26例撞击伤、3例其他。选取2023年1月-5月收治的3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组并给予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急救护理,其中包括19例男性(54.29%)、16例女性(45.71%),年龄20-68岁,均龄(43.32±9.86)岁;5例坠伤、26例撞击伤、4例其他。两组一般资料检验结果无差异(P>0.05)。入组标准:外伤史明确;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经影像学检查确定为严重多发伤;肝肾功能齐全;凝血功能正常;能够正常语言交流;无精神病史。排除标准:感知异常;多器官功能衰竭;院前死亡;合并严重感染或传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怀孕妊娠或哺乳者;中途转院或因故退出。

1.2方法

常规组3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辅以常规急救护理,即:急救医护人员收到通知后立刻派车前往;接到患者后立即监测患者的心跳、血压、呼吸、脉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然后给予针对性急救,暂时稳定病情,使患者脱离危险。若患者大出血,及时包扎加压止血,并及时补充血容量。为患者佩戴面罩,辅助吸氧,预防低氧血症;认真观察患者口鼻是否被异物堵塞,及时将堵塞呼吸道异物清除干净,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避免窒息;若患者骨折,临时固定骨折端,预防二次损伤。使用担架将患者转送到救护车上,期间确保患者躯体平稳。经救护车转送回院途中,实时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 ;送到医院后走绿色通道,及时快速完成各项检查,明确伤情程度及变化,以便于对症治疗抢救。

研究组3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辅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急救护理,即(1)创建初级创伤救治护理团队,由急诊室护士长担任组长,通过情景模拟、技能培训、专题会议等形式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综合急救能力、应急能力,每周一次,每次培训2h,4次后考核成员业务能力,合格之后才能参与团队工作[2]。(2)分工合作,明确责任权限。将团队进一步细化,分为院前急救组、院内救治组、转运组、协调统筹组、检查组、接诊组,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急诊急救任务。(3)初级创伤急救。①院前急救组接到患者后,立即展开全面的伤情评估工作,动态监血压、呼吸、心率、脉搏,对于心跳骤停患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②严重多发伤患者受外力撞击,易引起颅脑,可导致口鼻出血而出现呼吸道异物堵塞,影响呼吸功能。此时,需要院前急救组认真评估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情况,清除口鼻中的异物,使患者能够顺畅呼吸。对于呕吐患者,立即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可以有效预防误吸窒息[3]。若患者呼吸功能减弱,立即给予吸氧支持。③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易引起大出血,如果不及时控制,则可能因为失血性休克而死亡,需要院前急救组给予全方位的细致检查,将患者外衣松解,观察有无隐蔽性伤口,发现后立即包扎出血部位,妥善固定骨折部位。对于大出血患者,立即补充血容量。④如果高度怀疑颅内出血,由协调统筹组通知转运组,立即将患者转送入院,并通知接诊组、院内急救组做好手术准备。⑤对于头皮撕脱伤患者,将受伤部位毛发剔除干净,以便于加压包扎伤口;认真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查看瞳孔,谨防神经损伤,对于频发呕吐、瞳孔散大、头痛、躁动不安、昏迷的患者,需警惕颅内高压,及时应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4]。(4)转运。转送患者入院途中,若护理不当则可能造成二次伤害。搬运、移动患者时,其躯体与头部保持同一平面;送上救护车后,认真检查导管固定情况,预防吸氧导管或补液输血导管松脱;中途认真检查患者体征变化,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立即实施液体复苏;对于气道阻塞患者,及时给予疏通;对于血气胸患者,及时行胸腔穿刺引流;对于少尿患者,按照医嘱要求应用利尿剂,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经静脉注入碳酸氢钠,质量为50g/L,滴注量300ml,以便于迅速扩容。若患者血压降低,给予多巴胺注射,改善心输出量,稳定血压后立即停药[5]。对于舌后坠患者,用舌钳拉出舌头,避免呼吸道堵塞致窒息。(5)入院后为患者开启绿色通道,接诊组、检查组协同做好全面检查,明确伤情,协调统筹组联系手术室,做好手术治疗准备。

1.3观察指标

(1)急救效率。主要指标包括反应时间、现场急救时间、转运时间。

(2)并发症。观察患者急救期间有无中枢性高热、脑疝、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3)预后优良率。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

[6],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其中1分死亡、2分植物生存、3分严重残疾且需要家人照顾日常生活、4分残疾程度较轻且能够自理生活、5分良好恢复且无任何缺陷,其中1-3分视为差、4分为良、5分为优。其中优+良的例数占总例数比率,即为优良率。

1.4数据统计处理

选用SPSS22.0医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预后优良率等计数资料均以[例(n)、百分率(%)]形式描述并给予组间x2检验;两组反应时间、现场急救时间、转运时间等计量资料以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形式描述并通过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给予两组均数比较的t检验,结果用P值表示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救效率比较

研究组反应时间、现场急救时间、转运时间比常规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效率比较(,min)

小组

病例数

反应时间

现场急救时间

转运时间

研究组

35

7.95±1.65

15.44±3.95

11.26±1.08

常规组

35

11.58±1.63

20.65±3.78

16.55±1.73

t

-

6.708

9.252

7.134

P

-

<0.05

<0.05

<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中枢性高热、脑疝、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比常规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小组

病例数

中枢性高热

脑疝

肺部感染

总发生率

研究组

35

1(2.86%)

0

3(8.57%)

4(11.43%)

常规组

35

3(8.57%)

1(2.86%)

5(14.29%)

9(25.71%)

x2

-

5.745

P

-

<0.05

2.3两组预后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预后优良率比常规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预后优良率比较[n(%)]

小组

病例数

优良率

研究组

35

24(68.57%)

8(22.86%)

3(8.57%)

32(91.43%)

常规组

35

17(48.57%)

9(25.71%)

9(25.71%)

26(74.29%)

x2

-

8.359

P

-

<0.05

3讨论

严重多发伤对生命安全具有重大威胁,通常病情凶险、严重、且进展快,及时辅以高效的急救护理干预,为抢救患者争取更多的黄金时间,以降低致死风险,促进预后改善。本研究中,研究组反应时间、现场急救时间、转运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说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效率。因为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急救环节衔接不紧密、准备不充分的局限性,导致急救效果欠佳。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急救护理干预更加完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急救护理的不足,从而保障院前急救各项护理操作能够有序完成,进一步提高急救效率[78]。同时,研究组中枢性高热、脑疝、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11.43%,显著低于常规组25.71%(P<0.05)。说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能够有效防治并发症。究其原因[9,10]:定期专业培训全面提升了急救医护人员的综合急救能力;合理分工合作让各个操作环节紧密衔接,有利于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救治,避免了伤情恶化、加重,减少了相关并发症。最后,研究组预后优良率91.43%,显著高于常规组74.29%(P<0.05)。表明急救护理过程中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可有效促进预后改善。

综上所述,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急救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质量,可借鉴。

参考文献:

[1]王飒,陈水红,金静芬.急诊创伤团队的护理时效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7):811-814.

[2]刘小燕、钟彬、徐洁、刘玉莹、刘克凤、凌君瑶、李启凤.结构化创伤护理团队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综合版), 2021, 028(010):111-113.

[3]李琳.多发性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 2016(3):156-157.

[4]陈洁,王振怡,陈喜惠,等.优化护理干预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8, 33(3):356.

[5]刘畅,王晶,高兴,等.损伤控制护理策略在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22, 28(16):3.

[6]林建聪,洪蓉蓉,黄国亮,等.急救系统风险预测模型评分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多发伤危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广西医学, 2022, 44(23):4.

[7]张伟.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严重创伤中的应用与效果[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 2016(003):93-94.

[8]邓石荣、甘迪昇、陈桂、石家杰、梁家广.急救模式配合创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效果及价值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22, 20(5):173-176.

[9]李良陈,郑初建.以初级创伤救治为原则的院前急救方案在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 2022,020(001)76-79.

[10]张雪芳.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 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