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谭景麟,第二作者:陈同旭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广东省珠海市,519000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广东省珠海市,519000

摘要: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是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用械安全。本文将从维修管理的意义、维修管理的流程、维修管理的技术手段、维修管理的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医疗设备全程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质量控制;全程管理;用械安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不仅涉及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用械安全,还涉及到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社会责任。因此,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是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1维修管理的意义

维修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修、维护、维修等工作,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维修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故障的诊断、维修计划的制定、维修工作的实施、维修记录的管理等内容。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是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基础。维修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维修管理可以及时排除故障,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设备故障对医疗服务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提高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
2维修管理的流程

2.1 维修管理的基本流程

维修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故障诊断、维修计划制定、维修工作实施、维修记录管理等步骤。当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需要进行故障诊断,以确定出现故障的原因和维修方案。故障诊断的过程需要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定故障的具体情况。在进行故障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维修人员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以确保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维修计划制定是指根据故障诊断的结果,制定维修计划,确定维修工作的时间和维修人员。在制定维修计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维修工作的紧急程度和优先级,以确保维修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维修人员的技能和经验,以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维修工作实施是指进行设备维修、更换配件、调试等工作。在进行维修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维修人员严格按照维修计划进行操作,并进行监控,确保维修过程的顺利进行。

2.2 维修管理的具体步骤

具体步骤包括设备检测、故障诊断、维修计划制定、维修工作实施、维修记录管理等。设备检测是指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试,发现问题记录并对其处理。设备检测是维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检查和测试,可以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避免设备出现故障。故障诊断是指对设备突发故障进行分析和诊断,以确定故障的原因和维修方案。故障诊断是维修管理的关键步骤,需要维修人员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以确保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维修计划制定是指根据故障诊断的结果,制定维修计划,确定维修时间和维修人员。维修计划制定是维修管理的提升效率手段,通过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可以确保维修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维修工作实施是指进行设备维修、更换配件等工作,以确保维修质量和安全性。维修工作实施是维修管理的核心步骤,需要维修人员严格按照维修计划进行操作,并进行监控,确保维修过程的顺利进行。维修记录管理是指对维修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于后续的维修工作参考和总结。维修记录管理是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技术总结部分,通过对维修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提高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维修管理的技术手段

3.1 维修管理的技术手段分类

维修管理的技术手段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的维修技术手段,包括常规故障诊断、现场维修、传统仪器检测等;另一类是现代化的维修技术手段,包括计算机辅助维修、远程监控、物联网技术等。传统的维修技术手段主要是通过人工诊断和维修来实现设备的恢复和维护。这些手段多年来已经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优化,针对不同的设备和故障类型,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和流程,能够有效地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现代化的维修技术手段则主要是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通过计算机辅助维修、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等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维修模式相结合的手段来实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3.2 维修管理的技术手段应用

维修管理的技术手段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在传统的维修技术手段中,故障诊断和维修是最为核心的技术手段。通过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准确的诊断和维修,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稳定运行。在现代化的维修技术手段中,计算机辅助维修、远程监控、物联网技术等则成为了维修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中,计算机辅助维修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完成维修工作,包括故障诊断、维修过程控制、维修记录等。计算机辅助维修能够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可以实现设备的数字化管理和维护。远程监控则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通讯手段,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远程监控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维护,监控设备使用状态和实时报警等功能,可让维修人员及时发现故障信息,提高维修及时性,降低故障所带来的医疗风险,同时对于设备系统类或信息类等故障,可直接通过远程控制等维修技术手段修复,避免了维修人员需要现场维修的情况,节约了时间和资源。物联网技术则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网络技术,将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互,使医疗设备具有智能化识别、资产管理、监管控制、跟踪定位等功能。


4维修管理的质量控制
4.1 维修管理的质量控制原则

维修管理的质量控制原则是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维修成本和故障率。其中,质量第一是指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得到优先保障,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安全第一是指在维修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产生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效率第一是指维修工作需要高效地进行,避免浪费时间和资源;成本控制是指在维修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成本,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在实际的维修管理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质量控制原则,以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2 维修管理的质量控制措施

维修管理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定期的设备检测和维护、制定详细的维修方案和操作指南、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对维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对维修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等。首先,定期的设备检测和维护是维修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定期检查和测试设备,可以发现设备存在的隐藏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以避免设备出现故障。其次,制定详细的维修方案和操作指南是维修管理的关键步骤。维修方案需要根据故障诊断的结果制定,指导维修人员进行操作。操作指南需要详细地说明维修的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等,以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最后,对维修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是维修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复盘剖析整个维修过程,检查维修方案中可完善的步骤,共同讨论并加以改进,提升维修水平,优化维修质量。
5结语
维修管理是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率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维修管理中,技术手段和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可以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维修管理提供数字化转型的支持;质量控制的严格执行和有效实施,可以保证维修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医疗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实际的维修管理中,需要全面考虑技术手段和质量控制的应用,综合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需要加强对维修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保障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叶宁宁, 王丹. 维修管理的现代化技术手段[J]. 安全、健康与环境, 2021, 21(3): 48-51.

2薛明, 李志强. 维修管理质量控制的理论与实践[J]. 现代制造工程, 2020, 29(4): 84-86.

3朱霞, 李军. 基于物联网的维修管理质量控制研究[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9, 38(3): 41-43.

4钟志勇, 王伟. 基于计算机辅助维修的维修管理质量控制研究[J]. 现代制造工程, 2018, 27(5): 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