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助推企业劳动安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助推企业劳动安全

张乃纲

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内蒙古乌海市 016040  

摘要: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是一件牵涉到用人单位的工作,与用人单位的安全工作有很多相交之处。建立与健全企业的 HRM体系,能够对企业中最为主动、最为能动的“人”进行有效的激励与动员,能够从根源上防范与化解员工的安全隐患,对于加强员工的安全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从人员招聘、人员培训、绩效管理、劳纪等四个层面对加强劳工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加强劳工安全管理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体系

1 把好招聘关口,招聘合格员工

要确保作业的安全性,不仅要有健全的保安制度,更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企业人力资源部应当与企业的安全管理部进行全面沟通,制定出员工招募的基本要求和要求,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准入门槛,严格把关“入口关”。

1.1 班组长。在建设、制造的第一线,班组长、车间主任属于“兵头将尾”的关键职位,他们是安全工作的监督者,有义务认真执行各项安全规定,做好本单位的日常工作。为此,对这一类型的人员,对班组长、车间主任岗位的操作技能和知识,以及具有丰富的班组(车间)劳动安全防护和管理经验。在招录时,侧重于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无领导的小组讨论等方式,考查协调能力、安全意识等。

1.2 特种作业人员。普通工人是施工作业的直接操作员和实施者,是施工作业的重点对象,也是施工作业安全的扞卫者,也是施工作业中的危险分子。一是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审查,确保其具有专业技术人才的资质;尤其是焊工、电工、热切割工、架子工等,必须由一名技术熟练并经过考核合格的持证人员来进行操作,在招聘时,要重点审查国家发放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明,没有证明或有效证明的人员是不能录用的。

1.3 普通施工人员。随着就业渠道的多样化,进入到施工领域的农民工数量越来越多,其工作经历少,安全意识差,大部分人都属于“放下锄头,拿起铁锤”的那一类人,在招募时要综合考虑其基本操作能力、安全意识、身体条件、反应灵敏程度等方面。2.健全培训制度,强化培训制度建设,强化培训制度建设,杜绝培训的“形式化”和“走过场”。以培训体系为基础,以正常运转为前提,在劳动安全风险高发的施工队、班组、车间等方面,应加强对人员的技能操作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培训,加强培训督导,使人员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1 科学制定培训分类

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可以将企业的员工训练划分为三类:(1)基础型。即在员工进入现场并分配到工作岗位前,由人力资源部门进行的一次统一的培训,旨在提高新入场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化其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2)技能培训。即在将工作人员安排到岗位后,由用人部门进行的培训,目的是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这些方面,安全培训既可以和工作岗位联系起来,又可以在技术培训的全过程中进行。(3)职业培训。在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新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新的设备、工机具的投入使用,以及其他专项的安全培训需要的情况下,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的相应的安全培训,如:安全月培训、某新引入工机具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震撼教育等。

2.2 精准分析培训需求

由于新进场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对企业的管理流程和相关的操作技能不是很熟悉,因此他们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或是不具有系统的安全理论知识等,必须要参加,新进场人员就会自然地需要基础培训和岗前技能培训。随着国家的宏观方针、微观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培训方式不再适应新形势,专业化的培训方式便应运而生。因为人们在自身的知识、技术、安全意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从而造成了较高的事故率,这也就产生了对安全培训的要求。

2.3 严格实施培训项目

(1)制定计划。将企业的安全训练工作列入年度训练工作方案,实行追踪与集中管理。(2)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要倡导全员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开展多层次、全过程的安全教育,并强化教育的督导与检查。培训师资一般采用初始化的管理模式,也就是通过安全管理机构的推荐,或通过专职、兼职的安全人员的自荐,再由人事部和安保部联合举办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保安训练师资资料库,用以评价保安训练的品质、人数和效果,实现了保安训练师资的动态管理。2.4客观评定培训效果。培训成效的评价方法有:课堂纪律,听课笔记,解答问题,角色扮演,实习,工作模拟,以及考试和测验。只要经过基础训练,再加上岗前的技术训练,并且合格,就可以获得工作资格。对于不懂安全知识、不会操作的,要退回人力资源部做“回炉培训”。

3 完善绩效管理,健全奖惩机制

在企业运行中,首先要关注的是劳动安全,所以,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当以劳动安全为一项主要指标,并对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进行双管齐下的管理,以达到将劳动安全与工作绩效、奖惩等因素挂钩的目标。在组织的绩效方面,要大力倡导对生产经营目标的考核,把劳动安全指数列为主要的绩效指数(KPI),由安全主管部门根据各部门的安全管理的具体状况,对其进行打分,并把它列入到考核的总体打分之中,实现目标导向、团队激励的目的。

在对人员的业绩评价中,应将人员的工作安全性放在整体评价中。在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改进等各环节中,均应体现劳动安全的因素,牢固确立“事前倡导安全、事中跟踪安全、事后改善安全、全程体现安全”的绩效管理理念。每个工程组和生产组将考核的成绩报告给人力资源部,然后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评定。在工作保障方面,人事部和安全部配合,根据工作保障方面的优劣,给予奖励和惩罚。

4 强化劳动纪律,降低安全隐患

劳资双方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遵守工作规则,造成了大量的生产安全事故。例如,在班次中,有的人喝醉了,造成了违规作业,有的人提前离开,造成了对机械设备的监管出现了短暂的缺位,有的人旷工,造成了空岗或临时顶岗,从而出现了安全隐患。

5 结论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并对规章制度中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对规章制度中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人力资源部要持续强化对劳动纪律的检查与监管,对于出现的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条例,在需要的时候,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形,对各部门的主管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严格的出勤和工资制度,能不断地激发和制约雇员,促使他们严格遵守工作规则,减少工作中的危险。

参考文献:

[1]李廷.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助推企业劳动安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0):202.

[2]李骁潼,王爽.人力资源管理对矿山安全生产影响探析[J].黄金,2017,38(07):1-2+9.

[3]鲍宜周.煤矿企业劳动安全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8(S2):42-4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