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8
/ 2

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王珊

身份证号:371302199107181425

摘要: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优化建筑施工管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施工环境和保障工程质量。然而,当前建筑施工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施工现场安全隐患、项目管理不规范、施工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此,本文旨在探讨优化建筑施工管理对建筑工程质量提高的影响,并提出优化建筑施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建筑施工管理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创新思维;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认真检查、核实每一环节的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此外,建筑企业还可以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如与专业机构合作寻求人力、技术支持等方式,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总之,建筑企业只有坚定信念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才能打造出优质的房屋建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1提高人员素质

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执行者,其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而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第一,要提高施工质量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观念,使他们充分了解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做好各种管理工作,既能有效地保障施工安全,又能提高施工质量。第二,在网络信息时代,施工质量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有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全面分析施工管理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与措施,以提升施工质量水平。第三,建筑企业要为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培训和学习的平台,通过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可以与考核制度相结合,通过考核的人,才能获得证书。对于没有通过考核的人,则需加强培训,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第四,强化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规范和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以此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质量。

2建筑工程验收阶段工程管理分析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交付环节有时会出现质量问题,所以必须在验收环节全面加强工程管理,以此来确保工程质量能够满足建筑需求。在工程管理期间,设计阶段应该坚持按照既定顺序开展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然后应该在招标环节根据综合能力、经济性等因素择优选取施工方。施工阶段需要重点加强工程质量和进度监管,避免因为质量问题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工程项目在动工时经常会遇到露天作业、交叉施工等情况,在正式施工期间,非常容易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出现质量问题,严重时还会引发质量事故。为了将质量事故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就必须重点关注质量事故处理,只有找到问题出现的核心原因并解决问题,才能规避质量事故的发生。在面对质量不合格的情况时,施工方需要第一时间组织专家进行调查,并分析引发质量问题的核心因素,在调查阶段必须客观分析事故原因,并结合报告找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式。在面对局部质量未达标的情况时,可以通过返修的方式弥补局部瑕疵。而在面对有可能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建筑性能问题时,则要在设计方确认后重新梳理解决方案并进行加固处理。如果返修、加固难以满足建筑工程的性能需求,则只能通过返工的方式重新开展建筑施工。

3制定严谨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科学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一定要严格追究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对于导致工程事故和质量问题的相关人员予以严肃的处罚。只有不断敲响警钟,才能让更多的人自觉遵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相关规范。施工企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一定要非常重视质量管理工作,这对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推动我国建筑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全新的建筑施工技术。相关人员要以此为源动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不断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面,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能力,将其应用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以此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此外,施工单位也要定期针对技术人员开展考核。举例来说,施工单位可以安排一批技术人员进入到大型的建筑企业中参与系统化的训练和学习,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和能力,让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4加强设备管理

及时调试好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问题影响施工进度。首先,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设备选型,选择合适的设备。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品牌、型号、性能、质量等因素,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在选择设备时,还要考虑设备的适用范围、使用寿命、维护难易度等因素,以确保设备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使用计划和维护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使用计划应根据工程进度、设备数量、设备种类等因素制定,以确保设备的合理利用和充分发挥。维护保养计划应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洗、保养和维修,及时排除设备故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第三,要严格控制设备使用的环境和条件。设备使用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设备使用的环境和条件。在使用设备时,应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在正确的环境和条件下运行。第四,要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和台账管理制度。设备档案和台账记录了设备的品牌、型号、购置时间、维护记录等重要信息,是设备管理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和台账管理制度,及时更新设备信息,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第五,要加强对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设备使用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对于设备的使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加强对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理。同时,还要建立设备使用人员的考核制度,对设备使用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以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结语

总的来说,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和复杂性的工作,需要在整体上做好统筹,对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分析。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施工管理的时候要坚持标准化、全过程以及全要素的原则。同时,要完善施工质量管理的制度体系,增加质量监督管理的力度,同时还要加强对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作为质量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基于整体和细节提高管理效果,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有效指导和合理约束。

参考文献

[1]胡瑛莉.基于BIM技术建筑施工管理优化的策略探究[J].广西城镇建设,2022,10:80-85.

[2]金梦帆.优化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28):170-173.

[3]夏海军.优化建筑施工管理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J].质量与市场,2022,15:115-117.

[4]魏佳.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1):106.

[5]王波.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3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