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强化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9
/ 2

基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强化的分析

徐强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 邮编:271000

摘要:机关事业单位本质属于公益性单位,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帮助其发挥自身公益价值,促进其长久发展,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本文以新形势下,对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明确了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一个正确的思路。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强化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表示: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国正式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宣告我国正式进入全新发展时期。新时期的到来,既给国家治理任务和社会结构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也给事业单位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识别与防范风险。这对监督单位内部制度及规范的展开有利,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将在实际执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最后,形成一份审计意见,并将其提交到管理层,以此来持续强化内部控制。

(2)提供咨询服务。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审计人员对单位内部的各项流程、各个部门的流程以及法律法规都有很深的认识。当个别部门在开展业务活动或决策的时候,可以询问审计部门,比如,他们的业务行为与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的规定是否一致,在审计部门的协助下,可以达到对业务活动或决策的合理化标准化。

(3)发挥协调作用。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审计部门可以发挥出承接的功能,对各个部门进行协调和监督,以达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此外,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审计部门通常会将重点放在单位的总体上,而不是针对某一个部门来展开审计工作。所以,审计部门可以从总体上对风险进行控制,并主动提出相关的意见,进而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2.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2.1审计机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在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体制时,没有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及有关法律的有关条款,而是根据过去的工作实践,或者参考其它有关部门的工作体制,从而形成了自身的制度体系,从而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缺少了应有的外部环境,也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平稳运作与健康发展不利。

2.2缺少完善性审计体系

通过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但是它也可以体现出该机构在运营和管理方面的缺陷。所以,各单位应该高度关注内部审计工作,并对其进行及时的改进和完善。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因此,很难建立起一个科学、可信的内部审计环境。

2.3审计方法与流程不规范

(1)机关和机构的内部审计机构存在着不规范和缺乏独立性等问题。许多行政事业主管单位的内审机构并没有配备与之相匹配的专职审计人员,大多数的审计人员属于临时抽调人员,这就造成了内审人员的权限受到限制,从而造成了内审人员的工作热情低下,从而出现了懒作为、不作为、不敢为的情况,缺乏敢于担当的精神[1]

(2)部分基层机关事业单位缺少内审机构。由于基层组织缺乏内部审计的人力资源,缺乏内部审计的人力资源,内部审计的资金投入不足,内部审计组织的组建难度较大;还有一些单位,他们觉得没有设立内部审核组织的必要性,因为他们的下级工作职责很少,而他们的上级机关又经常或不经常地对他们进行审核;有些单位的管理人员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自身的工作也很繁忙,他们觉得内部审核工作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所以建立内部审核机构只会成为单位的负担。

2.4内控工作执行性差

(1)在审核手段与机构上落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处于人工审计的状态,没有积极地去学习新时代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没有掌握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之下新的内审工作方法和观念,在进行审计的时候,无法实现审计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信息共享,构建数据集中处理平台。

(2)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都觉得,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与产出不相适应,其业绩并不显著,对设备和信息的利用水平及使用效率较低,因此对审计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并不积极。

(3)审计人员对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较低。内部审计的工作还处于工作自动化、信息收集和资料检索的状态,而信息处理的应用,如计算机网络,数据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工作却很少。

3.新形势下强化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3.1构建完善审计机制,发挥干预作用

目前,随着《审计法》和内部审计流程的逐步健全,可以很好地解决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混乱等问题,同时也可以对该机构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规范、管理、引导。所以,作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者,应该认真学习《审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着重分析《审计法》中关于自己的内审工作的一些特殊条款,确保自己的内审工作是合法的,同时也为完善内审方式、程序等方面的法律基础,进而提高内审效率

[2]。应当指出,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地域差别,其法律条文的详细内容也会有所差别,所以,要按照《审计法》等有关法律和法律的要求,并根据各自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有序的内部审计。

3.2优化工作体系,规范审计流程

我国的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第一,建立并实施了内审工作职责。机关事业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要让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与其自身的实际状况相联系,制订出一套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并对其工作流程、要求等细则进行详细的规定和规定,从而持续地对内部审计工作体系进行改进。与此同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岗位责任制,对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在各个方面都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保障,以防止一些人为原因对其进行干预,这样才能保证其在进行过程中的公平性和真实性。

第二,健全了内审成果报告制度。在政府事业单位中,应该尽量减少对非必要人员的接触、传递和翻阅,对内部审计报告的知情程度进行严格的限制,从而有效地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安全性。

3.3创优审计方法,提升审计质量

在目前这个阶段,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内部审计人员应该积极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展开相应的创新与优化,从而持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内部审计人员在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内部审计工作方式进行优化的时候,还应该注意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过程,在充分保障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合理性的前提下,对不与目前审计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工作过程进行适当的、合理的删减,并对一些必要的、能够体现审计工作的价值的过程进行了优化,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过程的规范性和严谨程度,从而使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3.4健全内控机制,加强审计监督

首先,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与自身发展要求、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其中要有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详细要求、标准等方面的规定,从而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科学性与可信性[3]。其次,要对所有的内控措施进行有效的执行,要加强对内控的监控,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够对内控有一个准确的、系统化的认识,这样才能减少在执行工作中,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提高内控工作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深刻地意识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要针对目前内审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地加强内审工作,改变审计理念,与时俱进,使其能够更好地规范单位管理,健全内控机制,防范风险,提高质量,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云晗嫣.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探究[J].理财,2023(08):64-66.

[2]程宝静.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绿色财会,2023(04):26-30.

[3]刘荣全.新形势下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措施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03):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