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肿瘤患者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1
/ 2

探讨肿瘤患者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张玉泽

大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河北 廊坊065900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肿瘤患者的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帮助肿瘤患者科学和立体选择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方法选择在2019年至2022年于我院接受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的10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细菌学资料、病情进展状况以及有关感染出现率等多方面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对100例肿瘤患者的数据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后,取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出现相关染的概率为68例/千导管日。经过单因素分析后发现住院患者,患有接受姑息性化疗的患者出现感染问题的概率更高,而经过多变量二元回归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姑息性化疗患者出现感染的校正OR值是4.366,并且数据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在3例血液样本中,细菌培养为阳性,其中葡萄球菌共有1例,念珠菌共有1例。结论针对肿瘤患者的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姑息性化疗,应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关键词:肿瘤患者;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高危因素

结合近几年的文献报道来看,在门诊中出现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感染的案例仍然非常少,本文将会重点分析肿瘤患者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相关并发症以及高危因素,旨在有效的贴合当前临床方面的需要,更好地确定引起并发症的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应用的方法为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案已经获得来自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和批准,参与本次实验的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协议。选择在2019年至2022年于我院接受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的10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位患者都曾接受过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对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资料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情进展状况以及细菌学资料等,通过对此类信息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在100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66例,最小患者年龄为14岁,最大患者年龄为89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6.7±10.2)岁。在100例肿瘤患者中,均有实质器官性肿瘤;有73例患者接受住院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有27例患者接受门诊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植入工作由一名副主任医师和一名主治医师共同完成。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的手术都在无菌dsa手术室中执行,在手术开始以前并未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都植入由美国bard的公司生产的全植入式是静脉输液港。

颈内静脉穿刺:患者需要采用垂头仰卧位,医务人员应在患者的肩下垫好柔软的枕头,将需要进行手术的全部区域进行充分与准确的暴露,为手术带来便捷。医生会通过B超引导的方式,从多角度对患者血管具体的情况进行评估与合理选择。正常情况下,医生会结合多方面考虑,对患者身体右侧位置的颈内静脉进行优先选择。在完成正确的选择之上,医务工作者需要通过正确引导让患者的头部轻轻地转向左侧位置。此时,医务工作者应找准具体的穿刺点,即取患者右侧位置的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处及其与锁骨、胸骨头所组成的形似三角形位置,找到顶部区域,将其视为需要进行后续穿刺的正确穿刺点,做好相应的记号。在此前提下,对预植入的导管具体长度进行精准测量,要求导管能够由穿刺点位置延伸至患者的第2与第3肋间处。在进行植入术时,必须做好常规消毒作业,完成合理铺巾,成功建立起具有无菌特点的区域。医务工作者应在已标记好的穿刺点位置注射利多卡因,注射量大约为2-3ml,完成局部浸润式麻醉。在这之后,通过B超引导开始颈内静脉穿刺,待已完成精准的穿刺操作时,医务工作人员需要将穿刺针与之刚才使用的注射器进行安全与快速分离,同时凭借专业技术将导引导丝送入其中,长度约为10-15cm左右。此时,必须在安全前提下快速地将穿刺针稳稳地撤出,马上使用已完成消毒的无菌止血钳对导引导丝的尾端位置进行科学地固定,注意必须固定在无菌巾上,以此来避免导引导丝在力的作用下直接滑入患者体内。在已选择的穿刺点位置,应使用完成全面消毒的手术刀,在横向的位置做出相应的切口,注意长度为1cm左右,将浅筋膜成功分离。在此前提下,医务工作人员需要放慢动作,确保置管鞘能够成功经过导引导丝,继而在安全前提下成功地送入患者的颈内静脉位置。

2 结果

在本次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中,共有2例患者选择拔除静脉输液港,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主要原因是患者接受的化疗已经结束,也有部分患者是因为出现疑似感染的症状。其中因为化疗结束而拔除的患者共有1例,因为出现疑似感染症状而拔除的患者共有1例,因为出现上腔静脉血栓而拔除的患者共有1例。

实质器官肿瘤患者中8例拔除静脉输液港,导管相关感染率在实质器官肿瘤患者中则是4例/千导管日,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的感染率比实质器官肿瘤患者的感染率更高,具体如表所示。

诊断

患者数量

感染率

实质器官肿瘤

1%

胃癌

0

肺癌

0

乳腺癌

0

膀胱癌

1

在进行多变量二次回归分析以后,结果表明姑息性化疗是静脉输液港相关感染的独立风险要素,需要对其进行重点关注。实质器官肿瘤感染并发症的校正OR为7.547,而姑息性化疗和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相对比,其并发症的校正OR为4.366,系统感染和局部感染患者的数据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

3 讨论

结合对过往文献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相关感染发生率普遍处于160例/千导日以上,而在本次的研究和分析中发现,相关感染发生率仅有68例/千导日,在经过思考和分析以后认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有关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手术方法正在逐渐成熟,所以相关感染的出现概率正在持续降低。在本研究中,门诊患者的占比相对较高,这同样也有可能是减少感染发生率的原因。这与传统的研究结果是相互贴合的,疾病自身和骨髓移植以后的免疫抑制剂应用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免疫性缺陷,最终引发感染情况,并且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恶性血液疾病患者所接受的持续性的化疗会导致其自身的免疫系统日渐削弱,这与实质器官肿瘤患者相比,出现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概率自然也会增长。在住院期间,虽然针对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和维护很有可能不是引发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是再结合本次研究中住院组患者的感染发病率较高的情况来看,结合诸多学界人士的研究结果来看,若是门诊植入静脉输液港,则往往可以有效地减轻并发症的出现概率,这主要是因为住院患者的皮肤暴露在空气当中,并且所使用的针头需要进行反复注射,而这将会成为感染风险增加的主要诱因,但这并未说明门诊患者和感染存在着相应的关联,由此可见针对门诊患者和感染是否存在关联仍然是需要获得更加深入且具体的研究分析的。

葡萄球菌与念珠菌菌是引发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常见菌属,结合两种菌类的情况来看,其具备的特性要求将静脉输液港拔除,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否则很有可能导致患者的伤口位置出现大幅度的溃烂,或者是出现伤口崩裂的情况。对部分存在发热症状但是血培养成为阴性的患者,是否将其静脉输液港做拔除处理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本次研究中,共有六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但是在接受血培养以后却发现表现为阴性,但仍然为患者拔除静脉输液港,并且还为患者提供抗生素治疗,此后症状有所好转。

总体来看,针对肿瘤患者的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手术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主要体现在姑息性化疗方面,这可能是引发相关感染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陈培仪,李家惠.1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注射座完全暴露并长期使用患者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05):143-145.

[2]宿英洁.个体化综合护理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留置期间并发症影响分析[J].系统医学,2020,5(04):122-124.

[3]马姝娟,葛星芸,李明月.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定时冲封管对白血病化疗患儿输液封管堵塞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16):2894-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