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想象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步行能力的影响

/ 2

运动想象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步行能力的影响

李光磊1,李鑫2,马蕊1,3,刘延东1,付涛1,朱晓明1,商晓英1

1 黑龙江省医院;2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放射科;3 通讯作者。

我国的脑卒中发病率高,多数患者伴有偏瘫。运动想象是在没有明显肢体运动时,运动活动在内心反复模拟[1]。功能性电刺激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激活神经功能[2]。本研究观察运动想象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12月黑龙江省医院康复科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2019年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3],经颅脑CT或 MRI证实;②生命体征平稳72小时以上;③患侧下肢肌力≥3级;④肌张力改良Asworth分级≤2级;⑤70岁以下;⑥病程3个月以内;⑦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神经功能恶化;②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运动想象治疗。每天1次,每周治疗5天,疗程为2周。

1.3  疗效观察

采用10MWT,观察最大步行速度。功能性步行量表(FAC)[4], FAC≤Ⅱ级为辅助步行;FAC≥Ⅲ级为独立步行。观察2周后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治疗组30例,年龄44~70岁,平均(58.52±7.14)岁;病程3-28天,平均(11.07±8.12)天;偏瘫(左14例,右16例)。对照组30例,年龄43~69岁,平均(57.40±7.04)岁;病程3-29天,平均(11.67±7.68)天;偏瘫(左13,右17)。两组具有可比性,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10MWTFAC分级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10MWT 评分分别为28.92±2.24和28.90±2.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5,P>0.05);治疗后分别为42.25±2.11和35.11±1.26,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08,P<0.05)。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独立步行人数分别为5人和6人,辅助步行人数分别为25人和24人。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独立步行人数分别为25人和16人,辅助步行人数分别为5人和14人。治疗前两组的FAC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AC分级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运动想象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高位中枢神经受损,致使低位中枢神经控制能力下降,导致患者出现步态异常、无法行走等症状[5-6]。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脑具有可塑性点,改善下体功能对于促进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7]。目前有关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规康复疗法常因自身体力和患者配合度等因素而效果一般[8-9]。运动想象是无肢体运动,在大脑中模拟实施情境而提高运动功能。功能性电刺激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关键肌,模拟正常运动,从而改善步行能力。综上所述,运动想象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能提高偏瘫患者步行能力。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20212020010301)。

第一作者:李光磊,女,主治医师,黑龙江省医院康复科,哈尔滨,150036。

通讯作者:马蕊。

参考文献

[1] Kang JH, Kim MW, Park KH, et al. The effects of addi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motor imagery on upper extremity motor recovery in the subacute period after stroke: A preliminary study [J]. Medicine(Baltimore), 2021, 100(35): e27170

[2] 王荣丽 ,王宁华 . 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疗法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疗效研究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 (2):146-150.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710-715.

[4] 王朝阳, 张余坤, 张京, 等. 悬吊运动训练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综合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J].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0, 29(6):342-347

[5] Küçük EB, Küçük E, Kaydok E, et al. Dry eye in chronic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J]. Top Stroke Rehabil, 2020, 27(8): 630-635

[6] Turan Z, Zinnuro lu M. Peripheral axonal excitability in hemiplegia related to subacute stroke[J]. Turk J Med Sci, 2020, 50(8): 1983-1992

[7] Seo M, Shin MJ, Park TS, et al. Clinometric Gait Analysis Using  Smart Insoles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Pilot Study[J]. JMIR Mhealth Uhealth, 2020, 8(9): e22208

[8] Uwatoko H, Nakamori M, Imamura E, et al. Prediction of Independent Gait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Using the Ability for Basic Movement Scale II Score [J]. Eur Neurol, 2020, 83(1): 49-55

[9] Ha SY, Sung YH. Effects of Fresnel prism glasses on balance and gait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ilot study[J]. Technol Health Care, 2020, 28(6): 62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