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精神疾病患者,该如何陪伴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3
/ 2

家有精神疾病患者,该如何陪伴护理

张廷福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610000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紊乱,导致意志、认知、情感等精神活动发生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精神疾病是一种极易复发的疾病,一方面,它不仅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痛苦,使患者在人际交往与沟通、生活自理、工作学习等方面存在困扰;另一方面,也会对整个家庭造成严重的影响。精神疾病种类繁多,且病因复杂,在护理精神疾病患者时不只要从生活细节出发还要在心理和精神上对进行密切的关心针对不同精神疾病还应进行对应的陪伴护理。

一、精神疾病的症状

精神病患者与其他疾病患者不同的是,很难意识到自己已经患病,因此很少会主动就医。以下为大家简要科普精神疾病的一些症状。在性格方面,精神疾病患者会发生很大的转变,比如原本活泼开朗的性格突然变得冷淡疏远孤僻,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在情绪上,患者可能会变得紊乱,经常会乱发脾气,莫名大笑或者嚎哭。在行为上,患者会喜欢独来独往、发呆,变得诡异很难和他人交流。在睡眠上,患者会有睡眠障碍,很难入睡,即使入睡后,也很容易惊醒,或者睡眠很浅。有些患者还会逐渐变得敏感多疑,出现被害妄想症,有时甚至会出现幻觉。

二、精神疾病的病因

精神疾病的病因复杂,现有的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内脏器官疾病、精神发育异常、遗传因素等有关,同时社会、心理等环境因素也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出现。

生物学因素及遗传因素: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是导致精神疾病的常见病因。一些常见的躁郁症和精神障碍等精神疾病皆具有遗传倾向。

心理因素:心理学家认为矛盾、危机和创伤都可能会引起精神疾病如身患绝症、离异、事业不顺、亲人突然离世等尤其是发生在一个特别容易受伤的人身上。

社会因素:社会常常是构成各种心理痛苦及应激的渊源。重大事件和情境都会诱发疾病的出现,良好的环境对个体具有保护作用,相反若所处环境不好时,就会出现各种精神疾病,且不易好转。

诱发因素;化学物质的量滥用均可诱发精神疾病,如摇头丸、海洛因、大麻、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质,这些都会严重损伤人体的神经;还有一些异烟肼、皮质激素等医疗用品和铅汞等工农业毒物也会诱发精神疾病。除此之外,一氧化碳等气体中毒也是诱发因素之一。

三、精神疾病患者的陪伴护理

精神疾病的治疗周期十分漫长,大多数患者治疗康复之后,还要回家持续治疗。日常护理在患者治愈过程中十分重要,家属也应积极学习相关护理技能,下面为大家简要科普如果家有精神疾病患者,应该如何做好陪伴护理。

“对症”护理

1.兴奋躁动患者

帮助患者保持冷静,提供素雅安静的环境,减少刺激;减少与患者过多的争论和不必要的交谈,可以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来消耗和宣泄其体力和精力。家属绝对不能通过打骂、体罚等方法来控制患者情绪,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病人的躁动症状只会更严重。同时要保证患者饮食健康,帮助其做好个人卫生。

2.幻觉妄想症

幻觉妄想患者会受到幻觉的支配,是精神疾病中十分危险的症状,因此要严守病人,防止其因为幻想而产生自伤、自杀以及伤害他人的行为。家属不要和患者因为幻觉内容而发生争辩,要及时安慰患者。切忌在患者面前说笑谈论,减少刺激。在患者愿意倾听时,可以适当的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对其病态做出合理解释。

3.抑郁患者

抑郁患者极易发生自杀自残行为,因此要特别注意其所在的环境安全。家属要避免一些暗示性问题,学习沟通技术,要敢于和患者讨论自杀问题。及时掌握患者当前情绪状况,鼓励患者多沟通表达和适当参与社交活动,引导患者正确对待各种压力,以增强其抗压和抗激能力这样有助于精神症状的消退。

4.器质性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

协助积极治疗原发病,保证其基础生活护理,如饮食、睡眠等。加强宣传物质成瘾的危害,同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当发现患者出现精神活性物质急性中毒以及出现戒断症状时,要及时向医护人员求助。

行动关爱语言简明

用专注而亲切的态度和患者讲话,即使患者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忽视。讲话语速平和,内容简洁明了。患者讲的话也要认真听,不要理所当然的认为精神疾病的话都是病态的,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尊重和关心。如果要向患者提问或吩咐患者做事情,要一件事一件事的说,说太多就会让患者无所适从。

加以鼓励避免争论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管患者取得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要学会多鼓励患者,以此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尽量避免对患者的抱怨与责备,要耐心开导和悉心教育。对于患者明显不合理的想法和要求,不要嘲笑或者与其争辩,这样做只会招来更多麻烦。

引导活动培养兴趣适度保护

当有合适的社交活动时,家庭成员应多鼓励患者适当参与,使患者融入社会,同时鼓励患者多多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如引领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避免保护过度。家庭成员与病患的协同作用,能使患者更早康复。

注意安全防范以及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

让患者远离可能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的危险物品。比如刀具、玻璃制品、绳索等,一旦当精神患者情绪激动时,绝对要避免此类危险物品的出现,不然患者很容易获取到,随后导致不可控的结果。除此之外,有严重的自残以及对外攻击行为的患者,必须24小时不间断看护,当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要特别小心,并及时向医护人员咨询,必要时最好住院治疗。

规律服药

规律服药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的药物监测与管理。时刻观察和监督患者用药情况,避免发生藏药或扔药,同时还要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便秘等药物不良症状,告诫患者切忌增减剂量或者私自停用。

良好的家庭关系

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内心的痛苦。家属要多和患者交流谈心,并鼓励其多表达,通过合理沟通缓解患者情绪,给予情感支持。教授患者一些应激技巧,引导患者如何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和尊重精神病患者,也存在少数人在遇见精神病患者时,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行为或者说一些伤害性的话,这样很容易刺激患者,使患者情绪波动过大,影响患者的恢复。因此,在护理时还要让患者学会接受自己,认可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的病情,在遇事时,对于一些不好的言论,要鼓励患者做到不在乎,尽量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多多了解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减少不必要的偏见。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与陪伴,能够有效帮助患者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