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浅析

陈春梅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教育体育局 兴隆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67399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管理中发挥着制约、规范行政行为的作用,有助于保证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有助于保证政府部门履行责任,有助于保证政府部门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有助于保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有助于保证政府部门信息的真实、可靠、公开、透明。本文主要对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分析探究,以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一、引言

国外对公共部门内部控制关注最早的国家是美国,也是当今世界上公共部门内部控制最健全、最完善的国家。当然,其发展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是国家体制对公共部门内部控制具有重大影响;二是内部控制的发展通常遵循“企业先行探索、公共部门后续借鉴跟进”的发展路径;三是公共部门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完善需要循序渐进,是一个时间漫长的过程。

从近年来国内相关领域内的学者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基本上是从概念角度、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角度、内部审计的角度以及构建内部控制框架的角度进行分析的,都不同程度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整体和宏观的方面看,基本上是围绕行政事业单位的一般经济业务相关的活动,对于基于行政行为的核心业务活动虽然也有部分学者在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目标中提及,但是真正具体而全方位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很少,具体而深入的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核心业务行为内部控制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视角和方向。

二、行政事业单位相关概念界定

就目前,学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概念界定尚无统一认识。通常情况下,研究者根据自身研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侧重点不同的分析和研究。绝大部门的分析研究,行政事业单位概念通常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

广义上的行政单位范围非常广,构成较复杂,包括行政、党、团机关在内的各类行政机构,主要是掌控决策执行主动权的党政机构及单位。而狭义上行政单位仅指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则是我国特殊的一种组织类型,隶属于非营利部门,主要包括行政性事业单位、公益性事业单位和经营性事业单位三种,此类单位主要是指从事非营利性和服务性的机构和单位。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多年来沿袭下来的习惯提法,通常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统称(可以说是广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特殊政治体制下许多部门有时归入行政单位、有时归入事业单位,因此为简便统称其为行政事业单位;二是代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狭义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履行的是一些社会管理职能以及一些执法监督职能。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界定为各级党政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王鹏,2013)。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界定,主要是从行政管理职能和非营利性的角度入手,行政事业单位是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非营利性的服务性的党政机构和单位。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组织通过现有的相关机制和举措来完成和实现预定的目标。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层面和业务层面的经济活动入手,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管控,通过相关制度的制定、制度的实施、制度的执行来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一方面,因涉及的业务环节和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导致管理层和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将精力集中到内部控制上,也因此导致在内部控制工作上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另一方面,因时代发展的要求更高,部分过时的传统管理思想和理念无法适应新时代的企业运行发展的需要和步伐。为促进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更好的服务社会大众,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现有内部控制的相关举措进行剖析和研究,对部分不适用和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完善并进一步将其优化。

(一)费用开支缺乏应有的控制

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主要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就这一点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和直接负责人从心理上放松了警惕,认为资金是纳税人的事,各项费用的开支只要有需要,就没有节制随便支出、支付,很少有理性和全方位的考虑。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就需进一步强化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管理控制规范化制度,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科学有效,优化财政拨款资金的利用率。

(二)固定资产管理控制较薄弱

固定资产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资金来源的主要部分,因此相应的工作人员只有足够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将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能力及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此外,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完善,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通过引进互联网基础大数据库,对部分固定资产做完整的数据分析和基础统计,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固定资产的统计管理。同时,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不断优化和提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以保障单位内部网络系统的高效运行,从而尽可能的避免资源财产的浪费。

(四)监督考核流于表面化

我国现行体制机制下,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政府相关部门也颁布并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成效显著。一是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审计主体责任监管不到位。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离任审计,缺少必要的事前、事中审计监督环节,对于专项资金的监管不到位,存在专项资金挪作他用和紧急填露补洞的不良现象。二是领导者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应付和侥幸的心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时间长了,出现了一种默认的财务处理方法,专门为部分权力领导者处理不符合政策、法律法规规定的资金账目。三是相关监督审计和监委部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管职责存在得过且过,一方面是存在不关乎自己的财产亏损,反正都是财政支付,怎么干都是一样的。另一方面是碍于关系情面,部分领导者有绝对的权力,在绝对的权力实力面前,工作人员能做的只有服从。

四、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在于从业人员的认知,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人是一切经济活动中关键的要素。另一方面,伴随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层面对人民生活水准提高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给予的资金支持力度大幅度增长。同时,伴随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给予和下放更多的自主权于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各方面支持力度的不断上升,滋生和加剧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腐败更加显现。这就需要政府层面制定出台与之匹配的政策法律法规,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约束,对内部控制的不法行为采取法律惩处措施。

参考文献:

[1]孙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J].社科论坛,2021(12):109-111.

[2]封彩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思路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9):60-61.

[3]杨志敏,娄自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21(29):175-176.

作者简介:陈春梅(1984-),女(汉族),天津人,兴隆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会计师、教师,学士。主要从事会计学教学及研究。